- 年份
- 2024(9309)
- 2023(13508)
- 2022(10980)
- 2021(9724)
- 2020(7876)
- 2019(18119)
- 2018(18025)
- 2017(34245)
- 2016(18899)
- 2015(21405)
- 2014(21791)
- 2013(21673)
- 2012(20599)
- 2011(18796)
- 2010(19120)
- 2009(17537)
- 2008(17457)
- 2007(16002)
- 2006(14294)
- 2005(13315)
- 学科
- 济(89118)
- 经济(89042)
- 管理(50077)
- 业(48327)
- 企(35527)
- 企业(35527)
- 方法(31368)
- 中国(27928)
- 农(27431)
- 数学(27252)
- 数学方法(27026)
- 地方(26421)
- 业经(20783)
- 学(19310)
- 农业(18623)
- 财(17879)
- 环境(17766)
- 贸(15903)
- 贸易(15892)
- 制(15342)
- 易(15289)
- 发(14902)
- 银(14381)
- 银行(14346)
- 融(14302)
- 金融(14300)
- 地方经济(14057)
- 行(13858)
- 和(13479)
- 技术(11847)
- 机构
- 学院(277690)
- 大学(274942)
- 济(115818)
- 经济(113334)
- 研究(103230)
- 管理(99805)
- 理学(83990)
- 理学院(82915)
- 管理学(81456)
- 管理学院(80931)
- 中国(77832)
- 科学(64458)
- 京(60799)
- 所(54214)
- 农(53249)
- 财(51787)
- 研究所(49102)
- 江(49076)
- 中心(46997)
- 业大(43017)
- 农业(41624)
- 财经(40172)
- 范(39410)
- 师范(38965)
- 北京(38233)
- 院(37297)
- 经(36163)
- 州(36158)
- 经济学(35308)
- 省(33561)
- 基金
- 项目(178815)
- 科学(139150)
- 研究(131818)
- 基金(125766)
- 家(110145)
- 国家(109179)
- 科学基金(91749)
- 社会(82387)
- 社会科(77964)
- 社会科学(77940)
- 省(73142)
- 基金项目(66522)
- 划(60503)
- 教育(59485)
- 自然(57504)
- 自然科(56026)
- 自然科学(56010)
- 自然科学基金(54958)
- 编号(54566)
- 资助(50571)
- 发(45444)
- 成果(44433)
- 重点(41563)
- 课题(39095)
- 部(38546)
- 创(36665)
- 发展(36454)
- 展(35869)
- 创新(34433)
- 科研(33996)
- 期刊
- 济(139068)
- 经济(139068)
- 研究(84198)
- 中国(61668)
- 农(50126)
- 学报(44956)
- 科学(41420)
- 财(39450)
- 管理(36600)
- 农业(33933)
- 大学(33262)
- 教育(32623)
- 学学(31165)
- 融(28827)
- 金融(28827)
- 技术(25179)
- 业经(24769)
- 经济研究(21673)
- 财经(19581)
- 问题(18775)
- 业(18407)
- 经(16876)
- 技术经济(14466)
- 资源(14433)
- 贸(14277)
- 图书(13877)
- 商业(13638)
- 版(13459)
- 世界(12968)
- 科技(12889)
共检索到435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晓雪 陆玉梅
本文在简单回顾江苏低碳经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工业低碳化发展的3个阶段;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相关方法,估算了1986~2009年江苏工业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江苏工业碳排放量呈指数形式增长,而碳排放强度呈对数形式下降;基于对各种可能的工业增长速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的设定,对江苏工业低碳化的情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江苏应当选择工业增长保持在12%左右,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保持在7%左右的工业低碳化发展路径。为保证这一排放情景的实现,就必须推进能源效率提高、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和加强重点行业管理。
关键词:
工业 低碳 情景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慧 张永亮 毕军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是有可能的,通过采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到2020年,江苏省的能源需求将比基准情景减少2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0%,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
关键词:
低碳发展 基准情景 低碳经济政策情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铁
以低碳化的方式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是江苏沿海地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适应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新要求,将区位和资源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实现后发至上、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低碳化的方式主要是以建设低碳化的现代港口群、构建低碳化的特色产业体系、建立低碳化开发滩涂资源新模式、推进低碳化的城市化建设为重点,集聚开发优势,形成开发特色,提高开发质量,减化开发风险,增强开发后劲,加快转变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低碳化 江苏 沿海开发 现代港口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燕燕 文剑钢 黄耀志 陈伟
当前,沿海开发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在城镇快速发展的战略调整背景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发展地区经济。低碳已成为衡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指标,这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沿海小城镇的现状、机遇和困境,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低碳理念、产业选择、低碳交通、技术、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如何塑造低碳生态城镇形象等方面提出适合弶港镇低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低碳 沿海小城镇 弓京港镇 发展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旺 赵先超
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化过程中的中国城市,向低碳化发展是其必由之路。基于DPSIR模型,从低碳化基础、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交通低碳化、环境低碳化、碳汇能力和社会低碳化8个方面构建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线性加权法对我国36个城市进行了测度。结果分析表明:城市总体低碳化发展水平不高,还没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将之划分为3个准低碳城市、22个中碳城市、11个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到北逐渐减小的分异态势;低碳化发展指数与城市财富和城市规模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低碳化发展在各个方面还不平衡,薄弱之处需要提高。该研究试图为各市统筹兼顾、因地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琴
为争夺未来发展至高点,全球掀起了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一轮绿色革命和技术创新的浪潮。本文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到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基准情景、目标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40亿吨、36亿吨和33亿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诸多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情景 碳税 碳捕获与封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龙
总体上看,我国低碳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建构系统的低碳政策体系,也没有专门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工具选择,这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本文试图从有效政策设计角度,提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及其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政策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传俊 何为
通过调研,对江苏省29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单位用地产值和单位用地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研究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行业特征与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寻找低碳发展的目标行业,实现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得出:工业碳排放具有高度的行业集中性,节能减排政策需要具有行业针对性,很多高碳排放行业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需要综合权衡节能减排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性间的关系,低碳发展背景下,江苏省在政策上应该偏向高产出低碳排放的工业行业并重视工业行业的间接碳排放。最后提出依靠合理的财税政策、市场机制、用地政策和结构转型升级等路径实现工业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低碳排放 工业行业 调控路径 聚类分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琪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颢瀚
当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复苏、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GGND),以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为人类社会创造新的和体面的工作,减少对碳的依赖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毁坏,保护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仲云云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关键词:
低碳 碳排放 情景分析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彦德 朱跃中 白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宁鹏达
工业低碳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本文在低碳化发展的背景下,构建技术引导的低碳化发展框架,进一步结合我国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五大行业的低碳技术现状,并给出了研发、推广示范到产业化阶段的工业低碳技术创新方向。最后从创新体系、政策体系、转化体系及国际合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低碳化 低碳技术 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锋 刘传哲 吴从新 许士春
该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与空间距离法的思想,选用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3个特征变量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指数模型。运用江苏13个城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锡的低碳发展水平平均最高,徐州最低;苏南、苏中、苏北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南高北低"的特征;从不平衡性角度来看,江苏各城市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城市间的不平衡性具有依次递减的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性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志凌 黄贤金 赵荣钦 赖力
低碳经济浪潮扑面而来,但又纷争不断。一是政治上,围绕碳减排与发展权的国际博弈;二是经济上,担忧GDP减损和经济技术风险;三是地理上,碳排放究竟是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本质上看,"低碳"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高能耗、高排放、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