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3)
- 2023(19757)
- 2022(17207)
- 2021(15648)
- 2020(13436)
- 2019(30892)
- 2018(30557)
- 2017(58576)
- 2016(32433)
- 2015(36593)
- 2014(36590)
- 2013(36094)
- 2012(33324)
- 2011(30002)
- 2010(30014)
- 2009(27546)
- 2008(26869)
- 2007(23852)
- 2006(20472)
- 2005(17595)
- 学科
- 济(128689)
- 经济(128543)
- 管理(92851)
- 业(87760)
- 企(72671)
- 企业(72671)
- 方法(64318)
- 数学(56774)
- 数学方法(55923)
- 农(34308)
- 财(33249)
- 中国(31504)
- 学(30589)
- 业经(27827)
- 地方(25866)
- 贸(24204)
- 贸易(24196)
- 易(23432)
- 农业(23125)
- 环境(21758)
- 理论(21646)
- 务(21520)
- 财务(21429)
- 财务管理(21382)
- 制(21321)
- 企业财务(20224)
- 和(20148)
- 技术(19857)
- 银(18122)
- 银行(18031)
- 机构
- 学院(465948)
- 大学(465216)
- 管理(180570)
- 济(179269)
- 经济(175419)
- 理学(158013)
- 理学院(156200)
- 研究(153250)
- 管理学(152872)
- 管理学院(152067)
- 中国(111133)
- 科学(101607)
- 京(97982)
- 农(86520)
- 财(80169)
- 所(79012)
- 业大(77865)
- 研究所(72911)
- 中心(70406)
- 江(70365)
- 农业(68896)
- 财经(65767)
- 北京(60461)
- 范(60197)
- 经(59765)
- 师范(59400)
- 院(55457)
- 州(54557)
- 经济学(54001)
- 技术(51645)
- 基金
- 项目(327514)
- 科学(254923)
- 基金(236167)
- 研究(228145)
- 家(209737)
- 国家(208055)
- 科学基金(177196)
- 社会(141444)
- 社会科(134021)
- 社会科学(133980)
- 省(130455)
- 基金项目(125162)
- 自然(120352)
- 自然科(117574)
- 自然科学(117537)
- 自然科学基金(115394)
- 划(109966)
- 教育(106438)
- 资助(99069)
- 编号(91918)
- 重点(74214)
- 成果(72651)
- 部(70702)
- 发(68911)
- 创(67569)
- 科研(64036)
- 课题(63929)
- 创新(63132)
- 计划(62929)
- 大学(60132)
- 期刊
- 济(185665)
- 经济(185665)
- 研究(124091)
- 学报(85167)
- 中国(81571)
- 农(76450)
- 科学(73322)
- 管理(62716)
- 大学(62521)
- 财(61070)
- 学学(59469)
- 农业(52438)
- 教育(48076)
- 技术(40831)
- 融(35010)
- 金融(35010)
- 业经(31595)
- 财经(31090)
- 经济研究(30354)
- 业(27795)
- 经(26527)
- 问题(24235)
- 版(24000)
- 统计(23743)
- 科技(23109)
- 技术经济(22519)
- 业大(22499)
- 图书(22281)
- 策(21860)
- 商业(21286)
共检索到651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莉 张雪磊
基于CLA(消费者生活方式法)模型和ESDA模型对2009—2017年江苏省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度与时空关联关系分析,构建OLS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并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格局;13个省辖市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量Moran’s I指数从0.526 7增长至0.578 9,并呈现"HH"和"LL"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来看,人口密度、恩格尔系数和R&D占比对居民消费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比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对其有正向影响,且城市间各因素回归系数存在空间差异性。依据分析结论,提出提高第三产业能源利用率,倡导居民绿色生活和低碳消费等措施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局EBM模型 生态效率 GTW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局EBM模型 生态效率 GTWR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温景光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消费。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的剧增以及严重倚靠煤炭的不合理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了江苏省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在运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计算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江苏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对1996-2007年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这三个主要因素对江苏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对促进江苏人均碳排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林 黄贤金
文章通过分解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由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共同作用。相对于行业产出份额,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影响更大。而工业行业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贡献较大,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尤其是研究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上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上。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因素分解模型 工业 江苏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徐国泉 栾昊
对江苏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并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二阶段因素分解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经济发展是带动江苏省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贡献份额都呈现"倒U型"曲线。江苏能否顺利越过该拐点,则取决于包括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碳排放 库兹涅茨曲线 产业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厦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选择影响碳排放因素的变量,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的协整关系,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4个变量的内在关系。模型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和人口总量的增长会增加碳排放,而技术进步则会降低碳排放,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较大;短期内各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相互影响。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节能减排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雅楠 孙养学 李威
基于1997—2012年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研究人口相关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发现,大部分省份的人口规模、人均消费支出、能源强度和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影响,只有北京和广东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是负影响,说明可能存在能源回弹效应。老龄化因素只在六个省份与碳排放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家庭规模在大部分省份对碳排放的影响是负向的,说明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会增加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泉 蔡珠 封士伟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多极化现象。因此,推进结构要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宝燕
在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地区居民城乡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最后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征,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海波 赵美玲 徐先翔
本文以镇江居民文化消费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文化消费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兴趣、学历、年龄、文化产品(服务)的种类、文化消费设施及场所的远近等因素是影响居民文化消费意向的主要因素,并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关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意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文化消费意向 影响因素 最优尺度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