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8)
2023(13612)
2022(11812)
2021(10774)
2020(8914)
2019(20529)
2018(20288)
2017(39439)
2016(21181)
2015(23678)
2014(23671)
2013(23801)
2012(21990)
2011(20076)
2010(20239)
2009(18471)
2008(17629)
2007(15306)
2006(13712)
2005(11923)
作者
(62191)
(51852)
(51373)
(49301)
(33217)
(24807)
(23345)
(20357)
(19888)
(18421)
(17796)
(17617)
(16608)
(16429)
(16105)
(15797)
(15352)
(14911)
(14903)
(14780)
(12802)
(12691)
(12430)
(11952)
(11704)
(11550)
(11365)
(11050)
(10485)
(10003)
学科
(111685)
经济(111589)
管理(59589)
(54427)
(44366)
企业(44366)
方法(42835)
数学(37400)
数学方法(37078)
地方(27983)
中国(26007)
(23811)
业经(22271)
(22250)
(19188)
地方经济(16505)
农业(16282)
环境(16234)
(14951)
(14877)
(14762)
贸易(14754)
产业(14695)
理论(14267)
(14116)
技术(14073)
(12504)
(12419)
金融(12417)
(12364)
机构
大学(311532)
学院(310257)
(135244)
经济(132488)
管理(124677)
理学(108520)
研究(108168)
理学院(107258)
管理学(105582)
管理学院(105023)
中国(76526)
(66621)
科学(66254)
(56339)
(53596)
研究所(49078)
(48218)
中心(47345)
财经(46176)
(45782)
业大(44769)
(41877)
经济学(41742)
北京(41338)
(41049)
师范(40714)
(39614)
经济学院(37416)
(36106)
农业(35608)
基金
项目(215663)
科学(171007)
基金(157783)
研究(156852)
(136802)
国家(135759)
科学基金(117698)
社会(101685)
社会科(96553)
社会科学(96526)
基金项目(85063)
(84031)
自然(76052)
自然科(74236)
自然科学(74224)
自然科学基金(72869)
(69805)
教育(69726)
资助(64106)
编号(62350)
成果(49150)
重点(47816)
(47326)
(47262)
(44386)
课题(42844)
国家社会(41989)
创新(41439)
教育部(40628)
科研(40272)
期刊
(152521)
经济(152521)
研究(95125)
中国(52794)
学报(45775)
管理(45731)
科学(44280)
(40690)
(39898)
大学(34436)
学学(32725)
农业(28505)
教育(27288)
技术(26526)
经济研究(24994)
业经(23340)
(23287)
金融(23287)
财经(22888)
问题(21121)
(19727)
技术经济(17070)
现代(15312)
资源(15044)
科技(14884)
理论(14849)
图书(14759)
商业(14281)
(14022)
统计(13547)
共检索到449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春鹏  
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是江苏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为深入了解江苏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情况,利用断裂点模型、流强度模型,通过计算城市之间断裂点位置、断裂点场强、城市空间影响半径以及产业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功能效益、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相关指标,对江苏各城市空间影响的强度和范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空间影响力、外向功能等具体指标间的差距较大;空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城市辐射半径普遍偏小,城市断裂(断裂点处场强偏低)特征显著;中心城市不突出,尚不具备对全域都具有较强空间影响力的城市。为此,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具有全域影响力的高能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产业协同对全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打造全域性产业链价值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馨  管卫华  
本文运用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OAP分析,研究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一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薛丽萍  顾雯娟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差异最大,苏中县市经济联系较强,苏北县市经济联系最弱且差异较小,地级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强于县域;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江苏12个主要辐射源的作用半径大小不一,其中南京、苏州、徐州三个辐射源的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但苏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大且密集,苏中次之,苏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弱;在经济联系格局上,江苏县市基本上形成了由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即苏锡常通板块、宁镇扬泰盐板块、淮安板块和徐宿连板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明  
对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对江苏省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对称性,但有协调发展的趋势;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核心城市,对其他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李俊峰  王荣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春玉  
引力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理论、城市流强度模型是研究城市群际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圈层结构,但是,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状况有待优化,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辐射与承接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优化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应加快环珠三角城市群快速交通网建设,培育承接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缘优势,实施反边缘化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群空间联系,将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作为国家战略的分析背景,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辐射区域开展现状分析与再定位研究,以期为各节点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更好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群空间联系,将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作为国家战略的分析背景,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辐射区域开展现状分析与再定位研究,以期为各节点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更好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怀志  武友德  王源昌  陈长瑶  聂玉梅  
空间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两者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城市间相互作用,而两者的匹配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群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改,测算滇中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量。以不同城市为中心,运用欧氏距离法研究滇中城市群内部四州市间地缘经济关系的动态变化。对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滇中城市群内部存在三类"经济联系—地缘经济关系"类型,提出了加强合作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坚  
基于中心职能强度及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中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及其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三角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极点的"多心组团"的空间格局。城市集聚功能依然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功能,城市辐射功能欠缺,中三角城市群目前还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城市流的动态变化来看,近五年来,中三角三大城市群均表现出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快于第三产业的特征,制造业的增长是促进中部城市群城市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俊智  文淑惠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4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Multilevel p2模型方法,分析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结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呈"核心-边缘"分布的三级圈层结构,各层级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空间经济联系程度比较松散。同时,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还受单个城市经济、资源集聚效应的影响,而城市间要素的扩散效应影响尚不显著。随着各成员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GMS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正迅速形成与拓展,中心城市的增加与城市之间相互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将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游  赵倩  周婕  
采用年度社会经济数据和SPSS软件的降维分析方法,改进引力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数"与"时空间距离"。应用该模型,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度量和对比,并使用GIS对域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引入交通流量位置大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区域联系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基于此对城市圈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齐浩良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腾飞,关键是京津能否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发展,辐射"三北",对接东北亚,能否充分展现区域"龙头"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和天津双核心的带动并没有完全发挥。本文应用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及其两个经验性推论、城市流强度等对京津产业雷同性和京津因相互竞争,产生的辐射干扰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原因解释。指出北京、天津两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