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6)
- 2023(12186)
- 2022(10864)
- 2021(10235)
- 2020(8396)
- 2019(19446)
- 2018(19200)
- 2017(36982)
- 2016(20193)
- 2015(22730)
- 2014(22848)
- 2013(22516)
- 2012(20703)
- 2011(18735)
- 2010(18674)
- 2009(16961)
- 2008(16265)
- 2007(14138)
- 2006(12404)
- 2005(10871)
- 学科
- 济(83700)
- 经济(83591)
- 管理(55504)
- 业(51009)
- 企(41701)
- 企业(41701)
- 方法(36021)
- 数学(31117)
- 数学方法(30764)
- 地方(23167)
- 农(22202)
- 中国(21410)
- 学(19005)
- 财(18317)
- 业经(17867)
- 制(15049)
- 农业(14885)
- 贸(13845)
- 贸易(13836)
- 环境(13516)
- 和(13440)
- 易(13302)
- 理论(12839)
- 地方经济(12459)
- 技术(11827)
- 融(11633)
- 金融(11629)
- 银(11396)
- 银行(11362)
- 划(11252)
- 机构
- 大学(284892)
- 学院(282880)
- 管理(113521)
- 济(110072)
- 经济(107543)
- 理学(98814)
- 研究(98259)
- 理学院(97598)
- 管理学(95899)
- 管理学院(95379)
- 中国(70870)
- 科学(62634)
- 京(61868)
- 所(49417)
- 财(48827)
- 研究所(45341)
- 农(45265)
- 江(45184)
- 中心(44243)
- 业大(43223)
- 范(39853)
- 师范(39506)
- 财经(39222)
- 北京(38465)
- 院(36679)
- 经(35582)
- 农业(35287)
- 州(33580)
- 师范大学(32414)
- 经济学(31773)
- 基金
- 项目(201402)
- 科学(158550)
- 研究(146809)
- 基金(145895)
- 家(127627)
- 国家(126605)
- 科学基金(108576)
- 社会(91756)
- 社会科(86790)
- 社会科学(86768)
- 基金项目(79056)
- 省(79045)
- 自然(71622)
- 自然科(69826)
- 自然科学(69812)
- 自然科学基金(68527)
- 划(66631)
- 教育(66161)
- 编号(60038)
- 资助(58928)
- 成果(48288)
- 重点(45299)
- 部(43792)
- 发(43423)
- 创(41390)
- 课题(41385)
- 创新(38635)
- 科研(38282)
- 国家社会(37080)
- 教育部(37027)
- 期刊
- 济(122305)
- 经济(122305)
- 研究(82751)
- 中国(52761)
- 学报(44981)
- 科学(42618)
- 管理(40541)
- 农(40381)
- 财(34216)
- 大学(33426)
- 教育(31341)
- 学学(31340)
- 农业(28181)
- 技术(23444)
- 融(22709)
- 金融(22709)
- 业经(19972)
- 经济研究(18321)
- 财经(18078)
- 问题(15937)
- 图书(15933)
- 资源(15425)
- 经(15235)
- 科技(14340)
- 业(14216)
- 理论(14174)
- 现代(13214)
- 实践(13171)
- 践(13171)
- 技术经济(13150)
共检索到409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安宁 梁进社 李雪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基于GIS技术,以交通网络密度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为指标,对江苏省62个县域单项指标和集成性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高北低;(2)交通优势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相对集聚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形成以沿沪宁线和沿江地区分布的高值区,沿废黄河、沿洪泽湖和沿海分布的低值区;(3)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798;(4)交通优势度呈现正偏态的特征。12.1%的面积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2.7%的面积处于...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江苏省 交通可达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鹏 白永平 马卫
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潜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客观评价甘肃省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潜能,有利于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潜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2年甘肃省87个县域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二者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受地形的影响,甘肃县域交通优势度呈现出"核心—外围"模式,核心区以兰州为主向外围逐渐递减。2县域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其中陇中地区的交通优势度最高,并且交通优势度受交通线路的影响较大。3县域经济潜能空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研究期间,各县域经济潜能值有很大的提高,但"核心—边缘"模式总体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婉 黄春晓
本文基于江苏省2000年至2015年年鉴就业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就业的总体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江苏省始终保持单中心就业结构,就业中心从沿江地区逐渐向南部上海方向移动至苏锡常地区,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了南高北低,苏北京沪高速公路沿线逐渐塌陷的分异格局。同时,第二产业的就业分布较第三产业更加集聚于南部。本文认为区位格局的演变、大都市区的构建、产业结构转型及政策等因素是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连霞 吴开亚 赵媛
与传统OLS方法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更能反映各要素间的空间关联性,故采用LISA、Getis-ord G_1~指数及GWR模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由低水平型转向中高水平型为主。Moran’sⅠ指数均为正,空间上略趋均衡,以HH集聚(苏南地区)和LL集聚(苏北地区)类型为主,冷、热点区呈"核心一边缘"结构,涓滴效应凸显,南北分异明显且有缩小趋势,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连一淮一宿"等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一锡"及"宁一镇一扬"等地区。(2)国有动力和集聚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效应,初始动力和根本动力为负效应,推拉动力和非国有动力由正效应变为负效应,外部动力正、负效应均有。各动力因子不仅影响力变化,亦存在南北空间变异,多机制空间演化共同作用导致不同县域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优化县域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勇
县级行政区域对浙江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城市交通客流联系强度和联系方向研究浙江省县级层面的空间联系特征,明确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表现出差异化空间联系特征,市域外形成浙江北部和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轴线,浙江西南山区和东部城市呈现差异化联系格局,判断浙江各城市发展总体处在向心集聚阶段,预测可能形成网络化联系格局。
关键词:
县域 城市流 空间联系特征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文前 陆玉麒 俞肇元 王晗
针对县域尺度生产率空间演化和影响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的缺乏,综合ESDA和GWR模型研究江苏县域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联和分异演化格局,结论如下:①ESDA探测分析表明,所有变量局部空间上存在高低集聚的南北分异格局,全局空间上具有自相关效应且除政府干预与劳动生产率为负相关外,其他变量均为正向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变化趋势仍有差异;②劳动生产率不同类型区与变量可能的要素关系结构不同导致空间位置上的对应程度不同,基于GWR揭示了不同分布位置样本参数估计值存在方向性和数值大小差异,且随年份演进波动趋势与ESDA探测结果相同,由此验证了要素关系中潜在的空间关联和空间异质性;③各变量回归估计参数的演变特征揭示出,除信息化水平外,经济密度、政府干预、人均国内投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劳动生产率边际效应的影响均有往北部转移的态势,隐含着在空间关联效应下,欠发达的苏北和沿海等地劳动生产率或有追赶较发达苏南地区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美娟 周年兴 李在军 亓秀芸
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表征区域消费水平,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探究江苏省1995—2011年来区域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与演变,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全局自相关计算可知,1995—2011年间江苏省区域消费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特性,且呈现出不断波动增强趋势;时间突变点表明,2004年是区域消费水平空间关联的突变点,2004年以前,区域消费水平空间分布较均衡,地区差距较小,而2004年以后,消费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空间分异不断扩大;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化表明,1995年来江苏省区域消费水平的集聚分异格局不断增强且趋于稳定,呈现"南高北低"集中连片的分异态势;分位数回归结果详细刻画了不同分位点上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与方向,其中,城乡人均收入、城市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比重对区域消费水平起到正向的积极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起到负向的抑制作用,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公路里程及人均财政支出对区域消费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钟业喜 周炳喜
用重要区域邻近度替代区位优势度,对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及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工具,并用修正后的模型,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关联。江西省交通优势度呈现北高南低、设区市周边县域高、交通干线沿线高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主要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及交通枢纽地区偏高、沿交通干线尤其是铁路干线较高的特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呈线性相关,有4种组合类型: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落后型。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点(增长极)、线(发展主轴)及面(重点区域)3个方面发展交通网络。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县域经济 空间关联 江西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兴 周生路 吴绍华 王晓瑞 林晨 周华
土地细碎化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理念相背离的一种土地形态,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粮食减产以及景观美观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土地细碎化程度的衡量多通过细碎度表征,但尚无统一标准,且主要针对农用地。以江苏东海县为例,首先结合景观指数与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耕地、基础设施用地、居民点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细碎度,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不同地类细碎度组合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用地类型的细碎度是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耕地细碎度与居民点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础设施用地细碎度和居民点细碎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存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闵敏 苗长虹 胡志强 钟佳慧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类圈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大体表现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2)河南省交通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修正后西部山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基于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模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结果更为符合客观事实;(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中低度协调耦合型为主,绝大多数县市交通发展超前,交通对经济的正反馈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麻学锋 于美琪
基于协同耦合视角探讨综合交通与旅游产业集聚的适配机理,并从县域尺度构建交通优势度模型,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逐步回归及空间计量模型探究2000—2019年大湘西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适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失配现象逐步改善,适配均衡性逐渐提升,形成以永定区、凤凰县、吉首市为核心的圈层结构。(2)适配水平整体具有明显空间相关性,局部集聚模式多元化,表现为由慈利县、花垣县、吉首市向辰溪县、洪江市降低趋势。(3)区域创新效率、旅游资源丰富度、城镇化水平等对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适配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水平始终是影响适配的主导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柏敏 韦福安 陈严武 董金义 羊绍全
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社会支撑基础3个方面构建农村发展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广西农村发展与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协同性及二者相互驱动机制和效应。结果显示:1)在全域空间范围内,农村发展水平对交通优势度的驱动效应比交通优势度对农村发展水平的驱动效应大。2)在局域空间范围内,二者相互驱动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两者相互驱动发展模式可分为相互强驱动、相互较强驱动、相互较弱驱动、相互弱驱动(无明显驱动)、农业发展水平强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较强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较弱驱动、交通优势度强驱动、交通优势度较强驱动和交通优势度较弱驱动十种。3)广西整体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增速较慢且县域间差异逐渐增大,农村发展水平与交通优势度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焕侠 张小林 李红波
利用ArcGIS 9.3软件从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中提取丰县农村居民点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中心属性值原则得到20种空间粒度下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借助Fragstats 3.3软件对选取的8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并据此确定适宜粒度范围。研究表明:除景观面积指数及景观分离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较明显,即景观格局对空间粒度的依赖性较强,若避开粒度谈论景观格局意义不大;空间粒度由10m增大到200m,斑块个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结合度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均下降,最大斑块指数上升,说明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粒度效应 丰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