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
2023(1637)
2022(1496)
2021(1358)
2020(1155)
2019(2978)
2018(2876)
2017(5771)
2016(3109)
2015(3346)
2014(3394)
2013(3467)
2012(3478)
2011(2878)
2010(3043)
2009(2786)
2008(2629)
2007(2293)
2006(2117)
2005(1865)
作者
(9135)
(7694)
(7689)
(7365)
(5347)
(3797)
(3411)
(3295)
(2919)
(2906)
(2901)
(2824)
(2795)
(2722)
(2672)
(2620)
(2594)
(2449)
(2305)
(2170)
(2086)
(2052)
(1985)
(1935)
(1880)
(1840)
(1762)
(1657)
(1633)
(1606)
学科
(19003)
经济(18998)
地方(8458)
方法(7474)
数学(7178)
数学方法(7164)
(6354)
地方经济(5394)
管理(5342)
(4852)
(4225)
中国(3816)
农业(3812)
(3162)
企业(3162)
(3125)
税收(3064)
(3045)
(2958)
环境(2678)
(2662)
贸易(2659)
(2524)
业经(2319)
收入(2267)
资源(2105)
(2026)
金融(2026)
(1978)
经济学(1823)
机构
学院(42310)
大学(41672)
(20657)
经济(20423)
研究(18197)
管理(14973)
(14421)
中国(13003)
理学(12917)
理学院(12724)
管理学(12543)
管理学院(12471)
科学(11706)
(9905)
(9449)
(9321)
研究所(9196)
(8604)
中心(7932)
(7621)
农业(7398)
业大(7101)
(7080)
财经(6699)
经济学(6634)
经济学院(6125)
(6015)
(5786)
研究院(5722)
(5599)
基金
项目(30701)
科学(24193)
基金(22333)
研究(21229)
(20238)
国家(20114)
科学基金(16741)
社会(14281)
社会科(13585)
社会科学(13581)
(13528)
基金项目(11983)
自然(10917)
自然科(10613)
自然科学(10609)
自然科学基金(10410)
(10215)
资助(9524)
(9209)
教育(8874)
(7761)
编号(7742)
重点(7689)
(6861)
发展(6180)
(6095)
科研(6006)
国家社会(6003)
(5995)
课题(5899)
期刊
(23443)
经济(23443)
研究(12623)
中国(8316)
学报(7576)
(7036)
科学(6780)
(6550)
管理(5528)
大学(5122)
学学(5007)
农业(4804)
经济研究(3922)
资源(3820)
(3798)
金融(3798)
业经(3577)
技术(3365)
财经(3292)
(3263)
问题(3208)
(2868)
(2625)
技术经济(2390)
统计(2386)
(2198)
现代(2077)
经济问题(2075)
(2058)
经济管理(2055)
共检索到66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时金荣  沈毓秀  
黑鲷又名黑加吉,是一种名贵海水鱼,对环境适应性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是沿海放流增殖的优良品种。在以往我所进行的黑鲷全人工繁殖、育苗和养成试验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提高江苏沿海黑鲷资源量,即使在当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我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仍把黑鲷增殖放流作为一项重要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林桂装  徐开达  郭爱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秀英  钟太洋  黄贤金  李新会  张小敏  王颖  彭威  张林静  
海域分等定级为海域估价、征收海域使用金和制定海域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0.01°×0.01°栅格为评价单元,通过对海域自然环境条件、海水理化性质、海水营养盐含量、生物资源丰度、区位条件以及海水污染物和政策等限制因子的综合分析,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对江苏省海域养殖增殖用海进行了评估,评价结果等间距划分为7个等级。如果不考虑限制因素,较低级别海域(1—3级)占整个研究区域的30.72%,较高级别(4—7级)占69.28%。如果考虑污染因素,4 638 km2的海域不适合用于养殖;经过调整后较低级别的海域(1—3级)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7.79%,较高级别(4—7级)占56.71%,等外级占1...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晓婷  杨习文  杨雪军  刘熠  周彦锋  方弟安  徐东坡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0.871); 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锦  唐德善  
新形势下,兼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下的江苏沿海地区,应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科学地选择一个能够结合市场力量自发推动和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的区域来形成增长极,进而快速带动沿海地区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南通作为江海交汇的关键节点和长三角经济向北翼腹地拓展的第一梯度城市,是江苏沿海开发应该首先着力培育的第一增长极,并从政策资源倾斜、交通设施改善、产业布局调整和开放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韩  叶观琼  靳明建  贾世国  
实验以2005—2014年我国浙江省和江苏省沿海的养殖海藻为研究对象,利用替代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海藻养殖直接与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海藻场产生的直接生态服务价值主要包含三项:海藻固碳价值、海水富营养化调节价值和重金属移除价值;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包括避免森林转化价值、避免淡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价值。2014年,浙江省海藻养殖的三项直接生态服务价值分别达到了40.96万元、196.55万元、60.71万元,江苏省则分别为25.83万元、123.98万元、38.29万元;浙江省海藻养殖的四项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则分别达到46 487.04万元、1 160.78万元、308.52万元、1 176.71万元,江苏省为29 321.52万元、732.15万元、194.60万元、742.21万元。海藻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远大于海藻的直接经济价值。我国海岸带面积广阔,海藻养殖潜力巨大。发展海藻养殖不仅可以部分缓解全球粮食危机,而且对减少碳排放、减少营养盐污染和应对全球变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健  茅云翔  孔凡娜  高珍  郭盛华  
2009年4月下旬~6月上旬,青岛部分内湾发生漂浮绿藻暴发性生长。本文系统调查了绿潮藻华发生的区域,以青岛湾为观测点估测了生物量,其高峰期生物量可达138 t。通过对漂浮绿藻的外观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鉴定漂浮绿藻的样本为长石莼Ulva linza,但飘浮绿藻样本与固着生长的长石莼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叶片宽大、细胞壁加厚。为确定其物种,作者克隆了漂浮绿藻的18S-28S rDNA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5S rDNA串联重复间隔区序列(5S rDNA Spacer Region,5SS),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漂浮绿藻样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德芬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又名黑加吉,它是具有养殖潜力、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通过1983—1989年7月连续进行黑鲷鱼池养殖试验发现,它适应性强、食性广,适于集约化养殖;且肉味鲜美,含脂量高,颇受沿海某些地区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黑鲷作为上等佳肴已受到人们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挺兵  刘海平  李学梅  王旭歌  陈亮  杨德国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周全  邱盛尧  侯朝伟  金显仕  
根据2010年和2011年5—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前后分别进行的每年3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群体回捕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5月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很少,相对资源密度为0.90 ind/(站·h);在5-6月共放流苗种11 015.13万只,放流后10 d左右资源量增加为26.08 ind/(站·h),放流群体所占的比例为96.55%;8月进行调查的相对资源密度为1...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川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以江苏省的南通与徐州两地为实证进行分析,对江苏沿海县域与内陆县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影响两地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蔡柏良  
江苏沿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江苏省、东部沿海乃至东北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该地区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区位优势开始显现,产业基础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明显;产业规模扩张迅速,经济实力逐步提高;产业布局"双转移",资源优势日益显现;产业政策开始向沿海地区倾斜,"多管齐下"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当然,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资本、技术、产业集聚能力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必须高起点规划,创新开发模式;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形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突破沿海开发的投融资瓶颈,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机制;加强政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照鹏  董芳  杜浩  蔡志宇  沈丽  张辉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修复、维持和扩增物种自然种群规模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系统采集的基础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区2016-2019年增殖放流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在长江中下游区的89处河流、湖泊、水库进行了增殖放流,涉及72种水生生物,隶属于21目31科,其中鱼类55种、贝类7种、虾3种、蟹2种、龟鳖类2种、两栖类2种,水母类1种。2016-2019年累计放流水生生物134.3亿单位(尾/粒/只),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年均放流水生生物34.0亿单位(变幅22.0亿~39.4亿单位),年均投入资金1.6亿元(变幅1.2亿~1.8亿元)。主要放流经济种包括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molitrix)、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3种鱼类放流数量占经济种的82.0%),主要放流珍稀濒危种为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放流数量占濒危种的82.0%)。按放流数量统计,以渔民增收、生物净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分别占69.9%、57.2%、0.08%。为提高长江流域禁捕后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建议:减少或停止在天然水域放流经济性物种,增加濒危物种放流比例;研究优化放流时间、地点、规格和方法,兼顾放流成本和成活率;科学开展放流物种遗传管理,提高放流物种种质质量;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放流成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刘尊雷  袁兴伟  李圣法  程家骅  
以回捕渔获重量和对繁殖群体的补充能力为评价指标,借助标志放流-回捕实验,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浙江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增殖放流效果;同时,结合其增殖目标定位,探索构建生态高效的增殖群体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捕捞死亡系数为1.31,在该捕捞强度下,11055尾增殖放流鱼苗可产生737 kg回捕渔获收益,同时还向增殖水域补充了554尾初次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象山港黄姑鱼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捕捞强度过大是制约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功效发挥的重要因素,捕捞死亡系数应降至0.46,同批次黄姑鱼增殖放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