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8)
- 2023(10351)
- 2022(8536)
- 2021(7630)
- 2020(6543)
- 2019(14620)
- 2018(14402)
- 2017(27618)
- 2016(14997)
- 2015(16651)
- 2014(16517)
- 2013(16418)
- 2012(14964)
- 2011(13219)
- 2010(13591)
- 2009(13135)
- 2008(13478)
- 2007(12286)
- 2006(11140)
- 2005(10541)
- 学科
- 业(81297)
- 企(76015)
- 企业(76015)
- 济(69849)
- 经济(69725)
- 管理(67428)
- 业经(27769)
- 方法(27766)
- 财(27465)
- 农(24434)
- 务(20788)
- 财务(20768)
- 财务管理(20749)
- 数学(19841)
- 数学方法(19709)
- 企业财务(19687)
- 制(19571)
- 农业(17793)
- 技术(16943)
- 中国(15431)
- 体(15044)
- 划(14692)
- 策(14272)
- 和(13206)
- 体制(13182)
- 地方(12752)
- 理论(12385)
- 企业经济(12366)
- 经营(11900)
- 技术管理(11025)
- 机构
- 学院(224844)
- 大学(218144)
- 济(98765)
- 经济(97057)
- 管理(93489)
- 理学(79883)
- 理学院(79148)
- 管理学(78318)
- 管理学院(77870)
- 研究(69829)
- 中国(57440)
- 财(50423)
- 京(45615)
- 江(41704)
- 科学(39139)
- 财经(38918)
- 农(37781)
- 经(35103)
- 所(34449)
- 中心(32244)
- 业大(31266)
- 研究所(30430)
- 农业(29437)
- 经济学(29412)
- 财经大学(28577)
- 州(27935)
- 北京(27150)
- 商学(26981)
- 商学院(26745)
- 经济学院(26478)
- 基金
- 项目(142773)
- 科学(115772)
- 研究(106937)
- 基金(106251)
- 家(90690)
- 国家(89837)
- 科学基金(80219)
- 社会(71522)
- 社会科(67858)
- 社会科学(67843)
- 省(57700)
- 基金项目(56146)
- 自然(50927)
- 自然科(49777)
- 自然科学(49765)
- 自然科学基金(48995)
- 教育(47630)
- 划(45515)
- 资助(42770)
- 编号(42004)
- 业(34699)
- 制(33533)
- 创(33518)
- 成果(33063)
- 部(32329)
- 重点(31882)
- 发(30542)
- 创新(30391)
- 国家社会(29707)
- 课题(28832)
- 期刊
- 济(118262)
- 经济(118262)
- 研究(67014)
- 中国(44822)
- 财(44252)
- 管理(41479)
- 农(36167)
- 科学(29138)
- 学报(27697)
- 农业(24621)
- 融(22893)
- 金融(22893)
- 大学(22592)
- 学学(21781)
- 业经(21709)
- 技术(21612)
- 财经(20305)
- 经(17460)
- 经济研究(17372)
- 教育(16657)
- 业(15393)
- 问题(15092)
- 技术经济(13947)
- 财会(13100)
- 现代(12627)
- 世界(11521)
- 贸(11077)
- 会计(11068)
- 商业(11020)
- 经济管理(10712)
共检索到34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嵇正龙 郑江淮 肖艳
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源于集聚效应,或者选择效应,抑或两者共同作用。江苏实施南北结对帮扶政策,推动制造业从南往北梯度转移,促进了区域间均衡发展,也改善了企业生产率。为了识别、分析江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来源于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选择2000—2020年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散点拟合、面板回归“、左断尾—右移动”系统识别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江苏全域和苏南地区的制造企业同时存在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且集聚效应大于选择效应,苏中和苏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江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获取空间外部经济,而政府则可以通过优化南北帮扶政策提升江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永林 阎立 冯俊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曙林 欧梅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引入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降低和"必要沉没成本"消化两大效应,利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与其资产专用性水平密切相关,即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产业集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分析所得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结论是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资产专用性的抑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在除适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外,更应通过在集聚区域内建立稳定的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并以制度化手段规范市场、降低进入退出壁垒来促使产业集聚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生产率 资产专用性 资产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曙林 欧梅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引入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降低和"必要沉没成本"消化两大效应,利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与其资产专用性水平密切相关,即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产业集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分析所得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结论是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资产专用性的抑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在除适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外,更应通过在集聚区域内建立稳定的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并以制度化手段规范市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生产率 资产专用性 资产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运用来自江苏省本土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测度企业生产率的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联立方程计量方法,在解决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内生性基础上,本文实证考察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就测度企业生产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而言,出口虽然不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TFP增长的因素,TFP却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因素;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生产率(S_K)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S_K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同时,出口又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S_K的提升;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劳动比率(K_L)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K_L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而且,出口也促进了中...
关键词:
出口 本土企业 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利学 叶素云 傅晓霞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动态与生产率的特征事实分析,我们使用动态Olley-Pakes方法和1998~2007年大中型企业微观数据,对1998~2007年制造业生产率变化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TFP增长90%来自企业成长,而企业进入与退出对制造业TF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左右。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克服了现有研究中对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定义和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测度的偏差,准确地捕捉了不同因素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证实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的差异来源于分解方法本身。这意味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成长和企业进入与退出的作用,特别是应当根据这些效应的行业、所有制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别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袁平红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半参数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位数方法识别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揭示经济集聚以及异质性企业非随机的区位选择带来的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可能是集聚效应、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大多数制造业细分行业而言,集聚效应显著提高了中心区企业的生产率;但是在部分细分行业中,在中心区集聚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生产率优势。此外,在少数细分行业中发现了双边分类效应存在的证据。上述发现从企业异质性视角为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以及中国地区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种新的微观解释,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生产率优势 企业异质性 集聚 选择 分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海洋 刘玉海 袁鹏
新经济地理理论通常认为集群地区的生产率优势源于集聚效应,而"新"新经济地理也认可选择效应(激烈竞争导致高效率企业才能生存)。本文证明了两种效应的存在性,进而运用企业微观数据分析,发现中国集群县市的企业(1)具有生产率优势;(2)低生产率企业少(左断尾),高生产率企业也少(无右移动);(3)企业初建时生产率高、淘汰率高、增长速度低,因而中国集群地区的生产率优势源于选择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
关键词:
新新经济地理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陈圻
在梳理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进行了考察。选择了物质资本存量等指标的估算办法,利用单位根与协整检验方法对各回归变量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基于索洛残差法估算了2000~2010年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计算了各要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高,而且在各要素中,劳动对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最低,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最高。文章还给出了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制造业 转型 升级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娟 崔凌霄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研究两者的互动耦合模式,可以引导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实现一体化发展。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不同阶段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耦合发展策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明琴 童碧如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产业集聚和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运用OP半参数估计方法对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运用工具变量对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此外,在稳健性检验中,将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分解,得出邻近企业数量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的观点,也进一步佐证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溢出、人才流动和适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OP半参数估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优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良举 陈甬军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生产率 集聚经济 报酬递增 学习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鹏 程施 刘海洋
论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并采用空间俱乐部模型区分了各种效应的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988-1997年和1998-2009年两个时期,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并且在后期东部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强于中西部;在整个研究期间,东部和中西部均不存在显著的动态或静态的多样化效应;规模效应在两个时期有所差异,前期在东、中西部均不显著,后期东部存在显著的负向规模效应,而中西部存在正向规模效应,显示出过度集聚开始在东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拥塞效应。
关键词:
集聚效应 生产率 专业化 多样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扬 黄忠东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然而,对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单纯投资无法明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对江苏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已有一定时间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进制造技术的使用程度与技术学习、产品创新显著正相关;先进制造技术的知识特性与技术学习、产品创新均相关,但未发现隐性化程度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技术学习在先进制造技术和产品创新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企业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程度和创新设计方法的采用度,注重提高组织技术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并通过技术学习和管理建立起与先进制造技术匹配的系统环境。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创新 技术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