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5)
- 2023(16643)
- 2022(14419)
- 2021(13494)
- 2020(11278)
- 2019(25856)
- 2018(25856)
- 2017(49490)
- 2016(27085)
- 2015(30666)
- 2014(30706)
- 2013(30290)
- 2012(27963)
- 2011(25219)
- 2010(25411)
- 2009(23927)
- 2008(23681)
- 2007(21389)
- 2006(19192)
- 2005(17097)
- 学科
- 济(109026)
- 经济(108824)
- 业(83390)
- 管理(77666)
- 企(60591)
- 企业(60591)
- 农(51811)
- 方法(45775)
- 数学(38394)
- 数学方法(37881)
- 农业(34454)
- 中国(31394)
- 业经(29932)
- 财(29127)
- 制(26334)
- 学(23433)
- 地方(23413)
- 理论(18877)
- 银(18704)
- 银行(18655)
- 贸(18367)
- 贸易(18357)
- 体(17948)
- 易(17842)
- 行(17712)
- 务(17315)
- 和(17305)
- 财务(17235)
- 财务管理(17191)
- 融(16914)
- 机构
- 大学(386800)
- 学院(386541)
- 济(152951)
- 管理(152233)
- 经济(149515)
- 理学(130945)
- 研究(129533)
- 理学院(129471)
- 管理学(127155)
- 管理学院(126454)
- 中国(101591)
- 京(83063)
- 科学(80740)
- 农(77474)
- 财(73237)
- 所(65534)
- 江(62661)
- 业大(62114)
- 中心(60259)
- 农业(59449)
- 研究所(59186)
- 财经(57154)
- 经(51853)
- 北京(51690)
- 范(51143)
- 师范(50677)
- 州(47274)
- 院(46286)
- 经济学(44759)
- 省(42588)
- 基金
- 项目(259781)
- 科学(204143)
- 研究(191481)
- 基金(188400)
- 家(163464)
- 国家(162012)
- 科学基金(139288)
- 社会(121470)
- 社会科(114138)
- 社会科学(114108)
- 省(101846)
- 基金项目(100128)
- 自然(89828)
- 自然科(87672)
- 自然科学(87654)
- 教育(86522)
- 自然科学基金(86071)
- 划(84458)
- 编号(79245)
- 资助(76896)
- 成果(64985)
- 重点(57472)
- 部(57431)
- 发(54755)
- 课题(53821)
- 创(53053)
- 制(50164)
- 创新(49505)
- 国家社会(49306)
- 科研(49143)
- 期刊
- 济(177660)
- 经济(177660)
- 研究(116026)
- 中国(82548)
- 农(77641)
- 学报(63390)
- 科学(58298)
- 财(56025)
- 管理(54018)
- 农业(52430)
- 大学(49165)
- 学学(46454)
- 教育(42717)
- 融(40206)
- 金融(40206)
- 技术(32441)
- 业经(32416)
- 财经(28115)
- 业(24783)
- 经济研究(24674)
- 经(23858)
- 问题(23652)
- 版(21119)
- 图书(18961)
- 理论(18921)
- 科技(18490)
- 技术经济(18376)
- 现代(17884)
- 资源(17794)
- 业大(17359)
共检索到585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友然 贾愚 江游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情况,分析了该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社会保险 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辉 周腰华 姚媛媛 刘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于三大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是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制度原因,因此亟需进行农地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农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东昱 刘彤
合理利用激励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高效转移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激励措施要与国家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占大多数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实特征,通过消除制度性障碍、形成"推—拉"机制、在企业管理经营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等措施,可以激励进城农村务工人员稳定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快速高效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激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甘露 潘怀明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社会排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燕 张文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登杰 李淑娴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锁利铭 马捷 贾志永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各利益集团首先,利益集团不同于"阶级"的含义,"阶级"是按照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的数量而界定的生产关系;"利益集团"概念更偏向于一种特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结构。集团的存在是为了谋求个人不能通过他的纯粹个人行动来增进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忠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农民工 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永春
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老年人赡养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而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的封建意识使其对“养老储蓄”、社会养老保险既没有认识也不积极参加 ,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只覆盖了农村人口的10 % ,并且迁移到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处于边缘化境地 ,更是得不到任何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农村耕地面积在减少 ,土地产出的比较效益也在下降 ,几千年来土地对农民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功能也肯定会弱化 ,由此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农村 养老保险 制度构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永作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建新 马成荣 顾柳贞
本文在分析研究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所存在的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匮乏的 矛盾,从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农村的教育投入和区域间政策的协调以及实现由农民 向市民的转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教育对策 城市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易君健 耿龙波
基于最近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应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部门选择行为展开经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农村迁移劳动力部门选择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以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部门之间的性别歧视。主要研究结论为:工作搜寻渠道和个人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教育水平)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部门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和迁出地等特征变量对其部门选择的影响较小;同时,虽然农村迁移劳动力在部门选择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其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差异,纯粹性别歧视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微...
关键词:
农村迁移劳动力 部门选择 性别差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培 鲍敦全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移过程涉及到的经济主体利益的角度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原因:它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工农利益不平衡的一种社会长久发展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政府、农民、经济组织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制约关系。最后提出政府职能创新的几个思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直
如何使亿万农民走入城市、融入城市,使他们由从事家庭农业的小生产者转变为能够胜任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工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于促进这种转变的重大意义。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也出台《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如何让这些政策和计划真正落到实处,是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切实推进各地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本刊记者特赴南京专访了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震宁同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有助于劳动力获得职业成长,是市民化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江苏省的1014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中职业黏着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影响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的性别、学历、家庭随迁情况和是否承担管理岗因素影响;在劳动力主体内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和岗位满意影响;在劳动力市民化环境外在驱动因素中,职业黏着受到劳动力企业内社团参与、工友关系、城市宽容以及城市
关键词:
职业黏着 劳动力 城镇化 城市宽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