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185)
- 2022(9329)
- 2021(8250)
- 2020(6441)
- 2019(14772)
- 2018(14579)
- 2017(27821)
- 2016(14997)
- 2015(16631)
- 2014(16879)
- 2013(16904)
- 2012(16343)
- 2011(15218)
- 2010(15893)
- 2009(14653)
- 2008(14348)
- 2007(13170)
- 2006(12350)
- 2005(11661)
- 学科
- 济(87215)
- 经济(87152)
- 管理(43209)
- 业(40100)
- 企(30538)
- 企业(30538)
- 地方(27524)
- 中国(24913)
- 方法(22621)
- 农(21781)
- 数学(19332)
- 数学方法(19145)
- 业经(18314)
- 学(16847)
- 环境(16644)
- 地方经济(16551)
- 农业(15042)
- 财(14478)
- 制(13815)
- 融(13431)
- 金融(13431)
- 策(13403)
- 发(13354)
- 银(13200)
- 银行(13189)
- 贸(12945)
- 行(12932)
- 贸易(12932)
- 易(12391)
- 划(11270)
- 机构
- 学院(224471)
- 大学(220359)
- 济(106301)
- 经济(104168)
- 研究(87943)
- 管理(82139)
- 理学(68058)
- 中国(67770)
- 理学院(67224)
- 管理学(66359)
- 管理学院(65907)
- 科学(49798)
- 京(48469)
- 财(47516)
- 所(45019)
- 江(41624)
- 研究所(40196)
- 中心(38709)
- 财经(35850)
- 农(35295)
- 经济学(32736)
- 经(32172)
- 院(31662)
- 范(31383)
- 师范(31095)
- 北京(30904)
- 州(29636)
- 经济学院(28900)
- 业大(28452)
- 省(27821)
- 基金
- 项目(135768)
- 科学(107643)
- 研究(103892)
- 基金(96676)
- 家(82937)
- 国家(82197)
- 科学基金(70064)
- 社会(67474)
- 社会科(64078)
- 社会科学(64064)
- 省(54886)
- 基金项目(49559)
- 教育(45982)
- 划(44833)
- 自然(42002)
- 编号(41940)
- 自然科(40891)
- 自然科学(40883)
- 自然科学基金(40135)
- 资助(39834)
- 发(36850)
- 成果(35001)
- 重点(31379)
- 课题(31225)
- 发展(30578)
- 展(30066)
- 部(29816)
- 创(27802)
- 国家社会(27531)
- 性(26459)
- 期刊
- 济(138143)
- 经济(138143)
- 研究(77950)
- 中国(52365)
- 管理(34619)
- 财(34481)
- 农(33629)
- 科学(29357)
- 融(28357)
- 金融(28357)
- 学报(28087)
- 教育(25561)
- 农业(22751)
- 经济研究(22326)
- 业经(21946)
- 大学(21844)
- 技术(21008)
- 学学(20481)
- 财经(18461)
- 问题(17221)
- 经(16113)
- 贸(14070)
- 技术经济(13105)
- 国际(13052)
- 世界(12949)
- 业(11750)
- 现代(11487)
- 商业(11257)
- 经济问题(11204)
- 经济管理(11173)
共检索到377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志凌 黄贤金 赵荣钦 赖力
低碳经济浪潮扑面而来,但又纷争不断。一是政治上,围绕碳减排与发展权的国际博弈;二是经济上,担忧GDP减损和经济技术风险;三是地理上,碳排放究竟是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本质上看,"低碳"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高能耗、高排放、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锦琦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了解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对江西20012015年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总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的约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制约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困局。据此,建议优化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大力创新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湿地与林地管理,増加森林的固碳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江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锦琦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了解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对江西2001~2015年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总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的约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制约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困局。据此,建议优化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大力创新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湿地与林地管理,増加森林的固碳能力。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江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友
以江苏省为背景,首先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精辟论述,然后通过分析江苏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实特征,提出江苏区域金融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金融 县域经济 和谐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课题组 戴巍 徐晓岚 邱亚光 葛祥 王思维 唐建梅 包建春
本文阐述了江苏低碳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并从区域规划、产业分布、项目培育等多角度展望了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金融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效配置的因素,文章指出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推动江苏实现"第三次经济战略转型"目标和银企双赢的必然选择。作者结合工商银行江苏分行的实际提出确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重点、变革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等战略思路,其对新形势下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戴巍 徐晓岚 邱亚光 葛祥 王思维 唐建梅 包建春
本文阐述了江苏低碳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并从区域规划、产业分布、项目培育等多角度展望了江苏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金融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效配置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推动江苏实现"第三次经济战略转型"目标和银企双赢的必然选择。作者结合工商银行江苏分行的实际提出确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重点、变革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等战略思路,其对新形势下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焕友
江苏经济发展思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江苏6900多万人民经过艰苦努力,1993年基本实现了第二步目标,1980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319亿元,1986年达到744亿元,6年翻了一番;1993年达到25...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德春 许长新
江苏经济的南北差距,是自然资源禀赋差异与人力资源禀赋差异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表明,政府主导型的苏南乡镇企业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苏中经济应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化和优化;苏北地区则要发挥后发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产业创新,最终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三大区域的竞相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结构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卞继红
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深刻影响我国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根据江苏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识别并分析了江苏当前的11个产业集群,提出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短期内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产业转移或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江苏的低碳经济目标。从集群发展角度来看,要降低江苏经济中的碳含量,一方面要对传统产业集群进行生态化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产业集群,把握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集群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锋 龙如银
首先利用DEA方法设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低碳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其次,苏北最低。然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收敛分析表明江苏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变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为正影响,而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为负影响。
关键词:
DEA 低碳经济 聚类分析 收敛检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波
绿色消费,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进而尝试购买并要求生产对环境产生冲击最小的商品,一方面可以达到消费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上述消费行为,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即以可持续性和更负社会责任的方式来进行消费。文章对倡导绿色消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绿色消费 绿色产品 低碳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文金 朱大奎 邹欣庆
从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聚法对江苏海岸带产业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江苏海洋经济产业严重依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且熵度指数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港口、高新海洋产业制约了江苏海洋发展的速度,成为影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探讨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提出了南北并进、江海联动,海陆互补、东进西联的海洋战略,突出港口核心作用,以"港口—工业区—海岸城市—沿海经济带"为发展主线的点轴发展思路。指出将港口业、海洋化工、海洋医药三大产业作为江苏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港口 产业 江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杰 李金叶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在战略部署、法律框架、激励政策、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将受到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结构失衡与低碳技术水平低下等困境,需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低碳经济发展经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制定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国际碳减排合作等政策链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寅初
江苏沿江经济发展研究王寅初(江苏省经济信息中心210013)1项目研究背景江苏沿江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研究,是由江苏省科委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经济部共同提供资金,中方以江苏省计经委研究所、科委政研室和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为参加单位,德方以斯图加特大学区域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琳灿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低碳园区纷纷涌现,但整体仍处于发展的早期启动阶段,存在管理不规范、缺乏核心技术和评价体系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考虑到低碳园区具有平台创新、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等的重要作用,建议从明确主导产业、建设2.5代园区、弹性开发、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园区的科学建设和规范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园区 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