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8)
- 2023(13420)
- 2022(11155)
- 2021(10097)
- 2020(8447)
- 2019(19477)
- 2018(19204)
- 2017(37031)
- 2016(20377)
- 2015(23112)
- 2014(23419)
- 2013(23515)
- 2012(22579)
- 2011(20666)
- 2010(21083)
- 2009(19675)
- 2008(19590)
- 2007(18141)
- 2006(16192)
- 2005(14961)
- 学科
- 济(97767)
- 经济(97686)
- 业(59569)
- 农(48777)
- 管理(48626)
- 企(36070)
- 企业(36070)
- 方法(33735)
- 农业(32453)
- 中国(29779)
- 数学(29543)
- 数学方法(29322)
- 地方(28742)
- 业经(25081)
- 学(18219)
- 财(18214)
- 制(17975)
- 贸(17873)
- 贸易(17862)
- 易(17243)
- 发(16235)
- 银(15495)
- 银行(15463)
- 地方经济(15084)
- 行(14989)
- 融(14945)
- 金融(14943)
- 环境(14523)
- 技术(14466)
- 产业(14189)
- 机构
- 学院(300721)
- 大学(294412)
- 济(129714)
- 经济(127031)
- 管理(111188)
- 研究(110384)
- 理学(94325)
- 理学院(93188)
- 管理学(91741)
- 管理学院(91166)
- 中国(84538)
- 农(70253)
- 科学(67685)
- 京(63904)
- 所(58098)
- 财(55614)
- 农业(54221)
- 研究所(52432)
- 江(52287)
- 中心(51372)
- 业大(50272)
- 财经(43079)
- 范(41624)
- 师范(41220)
- 北京(39922)
- 经济学(38876)
- 州(38866)
- 经(38834)
- 院(38600)
- 省(37579)
- 基金
- 项目(193855)
- 科学(151328)
- 研究(145063)
- 基金(136380)
- 家(118539)
- 国家(117408)
- 科学基金(98965)
- 社会(91763)
- 社会科(86588)
- 社会科学(86563)
- 省(80283)
- 基金项目(72495)
- 划(65415)
- 教育(64362)
- 编号(61054)
- 自然(60729)
- 自然科(59182)
- 自然科学(59164)
- 自然科学基金(58087)
- 资助(54514)
- 发(49472)
- 成果(49270)
- 重点(44162)
- 课题(42837)
- 部(42493)
- 创(40703)
- 发展(40304)
- 展(39654)
- 创新(38045)
- 农(37952)
- 期刊
- 济(156951)
- 经济(156951)
- 研究(89830)
- 农(71762)
- 中国(69168)
- 农业(48484)
- 学报(47482)
- 科学(44561)
- 财(40651)
- 管理(37662)
- 大学(35766)
- 学学(33781)
- 教育(33592)
- 融(32956)
- 金融(32956)
- 业经(31794)
- 技术(26856)
- 业(24439)
- 经济研究(23042)
- 问题(22194)
- 财经(20670)
- 经(17903)
- 世界(16503)
- 技术经济(16136)
- 版(15888)
- 农村(15618)
- 村(15618)
- 资源(15490)
- 经济问题(15355)
- 农业经济(15281)
共检索到472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凌 韩纪琴
江苏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是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的农民工技能偏低,滞留于低岗位、低收入、欠稳定的生存型就业状态,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文章首先探讨了产业升级与农民工就业转型的内涵及互动关系;接着通过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结构偏离度的计算,指出就业结构总体滞后于产业结构,但协调度日益提高;进而分析了江苏农民工的就业状态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差距,指出转型关键在于提升就业技能。由此提出政企校农四方合作推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英 赵喜仓
本文探讨了江苏区域的划分及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运用传统数量分析技术评价了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对此 ,必须处理好增强江苏整体实力与缩小江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 ,处理好江苏发达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支持落后区域加快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中求双赢 ,在发展中求协调。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瑞玲 安二中 曹伟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就业生存问题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我国社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江苏沿江8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南通、泰州)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将回收的151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就业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 调查 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本文依据实地调研江苏省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状况,提出了从培育法制观念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由输入地管理向输入地和输出地双重管理转变、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创新就业支持政策等方面促进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民工 就业状况 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骏 孙茂洋 关一凡
基于2001~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2011年后江苏省与全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呈"N"型而不是典型的倒"U"型。进一步选取有关指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是2001~201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协调度逐年增加,并在2010年首次呈现中级协调状况,但协调度在2011年又有所下降,2012年有所好转但仍旧较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江苏省应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琪
江苏沿江地区是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生产力的重心之一。本文通过对沿江地区当前经济特点的分析,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沿江地区主要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沪宁沿线和长江沿岸两大产业带的发展方向、新产业带的开发等问题。
关键词:
产业 协调发展 江苏沿江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启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比例大幅上升,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改善的同时,在就业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探析研究对象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和 张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申
阐述了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驱动因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对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江苏沿海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协调发展的地域类型,并分析其相应成因及发展对策,为江苏省推进"两化"协调互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萍 林红菱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文章针对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东莞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东莞市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东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 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云峰 陈洪全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2000-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等层面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指数逐步提高,呈线性增长趋势,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②生态环境指数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③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指数表现出多样化的等级类型,当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与逐步增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步走向适...
关键词:
沿海开发 城镇化 生态环境 江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彩萍 汤茂林
以江苏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2012年10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各指标数据,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江苏省"四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利用经典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化"协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在不断地增长,整体趋势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呈现阶梯式地下降;工业化水平整体上较其他三化增长缓慢,苏北地区工业化指数变化最大,虽然在研究前期苏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城镇化水平总体上较其他"三化"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也较高,从三大区域的发展水平来看,这10年间增长速度均很快,在发展前期苏中的城镇化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