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0)
2023(6005)
2022(4846)
2021(4525)
2020(3483)
2019(7761)
2018(7334)
2017(13828)
2016(7243)
2015(8005)
2014(7923)
2013(7662)
2012(7349)
2011(6729)
2010(7035)
2009(6615)
2008(6248)
2007(5584)
2006(5314)
2005(4375)
作者
(20380)
(17551)
(16909)
(16524)
(11155)
(8496)
(7834)
(6941)
(6528)
(6328)
(6320)
(5956)
(5663)
(5550)
(5445)
(5300)
(5125)
(5124)
(4975)
(4786)
(4355)
(4191)
(4165)
(4102)
(4090)
(3983)
(3797)
(3796)
(3588)
(3506)
学科
(34039)
经济(34012)
(23752)
(22332)
农业(16183)
管理(15590)
地方(12992)
(12759)
企业(12759)
中国(11427)
业经(10202)
(8777)
方法(8761)
数学(7992)
(7897)
数学方法(7886)
发展(7619)
(7613)
农业经济(7404)
(7267)
(6808)
(6289)
收入(5928)
土地(5208)
环境(5060)
(5050)
(5002)
农村(4976)
乡镇(4968)
乡镇企业(4968)
机构
学院(104498)
大学(99586)
(41663)
经济(40503)
研究(38659)
管理(36646)
理学(31295)
理学院(30792)
管理学(30196)
管理学院(29990)
中国(28634)
科学(23499)
(23313)
(22505)
(21875)
中心(18683)
(18630)
(18427)
(17459)
师范(17327)
研究所(16788)
业大(16345)
农业(16046)
(14451)
(14416)
财经(14237)
(14140)
师范大学(13908)
(12759)
经济学(12630)
基金
项目(71936)
科学(57559)
研究(54801)
基金(51794)
(44467)
国家(44008)
科学基金(38243)
社会(36752)
社会科(34458)
社会科学(34454)
(30832)
基金项目(28487)
(24170)
教育(23654)
自然(23046)
编号(22953)
自然科(22419)
自然科学(22415)
自然科学基金(21946)
资助(19358)
成果(17928)
(17470)
课题(16485)
重点(16171)
国家社会(15062)
(15052)
(14542)
发展(14491)
(14433)
(14299)
期刊
(57834)
经济(57834)
研究(32542)
(27280)
中国(23174)
农业(17683)
科学(16020)
学报(14732)
业经(13605)
(12539)
(12294)
金融(12294)
大学(11854)
学学(11391)
管理(11315)
教育(10742)
农业经济(8137)
农村(7891)
(7891)
问题(7710)
资源(7692)
经济研究(7684)
技术(7227)
(6533)
(6481)
财经(6253)
(6212)
现代(5682)
社会(5659)
城市(5371)
共检索到161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健  刘玉  
集镇空间规划,是政府对乡村与集镇土地资源利用和景观重构实施干预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乡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地理学者积极关注和广泛参与的实践领域。以苏中、苏北的10个样本集镇为例,对江苏中小型集镇空间规划的实践进行理论梳理。从典型案例分析来看,中小型集镇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空间规划的对应思路,应强调集聚式、团聚状形态,妥善处理好集镇与过境公路和对外交通的关系,强调建设宜人的居住环境,以发展促建设,使规划起到既能指导集镇建设又能寻求集镇发展突破口的作用。具体而言,在集镇的规模预测、性质定位与主导产业选择,路网结构和过境公路与集镇空间形态规划的关系,以及促使集镇功能结构合理布局与景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春  李斌  
斑—廊—基—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区域景观空间要素。借鉴此理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也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观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关系研究也就成为乡村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研究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文章以重庆涞滩古镇为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依据土壤养分、降水量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平均经济产量对研究区域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和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运且具有 S-型特征函数的 B- 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 ,以及 3个时期 6种主要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其斑块数作为标准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 ,建立了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 ,从 9个随机方案中筛选出 3个优化、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提出必须考虑或遵循的几点原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若彤  
<正>乡村景观是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指根植于乡土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如土地利用水平不高、村落空间布局混乱、乡土风貌破坏严重等。这就要求我们提早规划乡村景观,将传统园林技艺应用于乡村景观设计,还乡村景观于“宛若天成”。基于此,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重焕生机:以乡村景观的融合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一书尝试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融合创新来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波  包志毅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与环境管理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日本的一种乡村环境管理评价方法,并对其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相关的环境管理评价方法,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中的一种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希望能对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和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志鸿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的乡村建设活动改变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在落实乡村生态经济目标的同时,优化乡村生活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就包括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与乡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调乡村空间结构差异对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实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从而营造更加温馨、自然、舒适的乡村生活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功能导向与资源禀赋,可为乡村景观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珊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国内旅游业也迅速兴起,特别是在美丽乡村背景下特色旅游村镇不断被开发,利用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为旅游者提供了动人优美的旅游环境。但在特色旅游村镇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从特色旅游村镇景观问题入手,进一步明确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促进特色旅游村镇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红蒂  赵雲泰  王晓莉  
中国乡村空间规划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规划建设,乡村空间规划长期处于自发生长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乡村地理相关学科的研究推进等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成长。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次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形成了村庄建设要规划先行的共识,标志着乡村空间规划的起步;20世纪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玮  
《乡村景观规划与田园综合体设计研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9年3月出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樊丽著。该书基于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深入研究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及经典案例,结合案例对我国乡村景观与田园综合体的设计及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全书共分为4个章节,先是介绍了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发展,其次概述研究了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现状及经典案例,之后介绍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背景与建设意义等,最后描写了我国田园综合体现状及实践。我国农村地域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韫智  
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景观,对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等景观设计的3个原则,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乡村聚落性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及乡村生产性景观"等,最后提出尊重传统乡村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景观设计应做到商民分离等乡村景观规划建议,为乡村景观实际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博峰  
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乡村景观设计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尊重、挖掘并继承乡村特色文化,并兼顾外在的生产景观设计。当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理念不合理、前期调研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资金不足等,导致乡村景观的特色及优势难以发挥。为此,应当树立科学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特色等融入乡村景观规划方案,提升乡村景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多渠道筹集乡村景观设计资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艳  胡继燕  刘传龙  
当今中国城乡发展正面临急需解决的水问题,这些因水而引起的系列问题是综合的、系统的,需要一个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给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依据和指导。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理念以及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在逻辑,阐述了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盲目及其相应的对于生态破坏等问题。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实施乡村景观规划,其核心在于构建跨区域的生态景观安全格局,以建成"斑块—廊道—基质"为内核的生态景观格局,以期解决好中国乡村规划与城市发展的联动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纪越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一种与自然最大程度协调适应的过程中,维持或重现场地开发前的原始水文状态,减少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冲击的新型土地利用开发策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低影响开发模式为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将更有效地解决目前乡村面临的高建设问题。在充分了解苏南水网乡村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避免影响、缩小影响和控制影响为目标,以低干预、低建造、低维护为导向的水网乡村景观规划框架,并以苏州思古甸村为研究对象,从方案设计、运行措施、后期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水网乡村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规划方法,为协调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