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7)
2023(5759)
2022(5253)
2021(4881)
2020(4393)
2019(10635)
2018(10612)
2017(20997)
2016(11971)
2015(13798)
2014(14219)
2013(14315)
2012(13850)
2011(12477)
2010(12783)
2009(11853)
2008(12181)
2007(11156)
2006(9461)
2005(8488)
作者
(36073)
(30153)
(30051)
(28728)
(19467)
(14667)
(14060)
(11844)
(11466)
(10911)
(10518)
(10264)
(9642)
(9608)
(9603)
(9558)
(9512)
(9016)
(8992)
(8913)
(7639)
(7618)
(7475)
(7106)
(6917)
(6860)
(6783)
(6744)
(6225)
(6224)
学科
(52226)
经济(52170)
管理(29592)
(29043)
方法(25537)
数学(22881)
数学方法(22678)
(21835)
企业(21835)
(14902)
地方(13136)
(12386)
(11908)
中国(11883)
(10050)
贸易(10049)
农业(9912)
(9704)
业经(9363)
(8884)
(8175)
(8018)
金融(8016)
环境(8010)
(7535)
银行(7507)
(7131)
(7025)
财务(7009)
财务管理(6986)
机构
大学(177581)
学院(175477)
(72810)
经济(71273)
管理(65575)
研究(62077)
理学(56231)
理学院(55499)
管理学(54551)
管理学院(54201)
中国(46253)
科学(39497)
(38594)
(34081)
(33199)
(32751)
(32681)
研究所(30338)
中心(29053)
业大(28503)
农业(27263)
财经(26007)
(24668)
师范(24397)
北京(23563)
(23348)
经济学(22493)
(21799)
(21796)
经济学院(20553)
基金
项目(114596)
科学(88468)
研究(82993)
基金(81202)
(70936)
国家(70360)
科学基金(58603)
社会(50825)
社会科(47992)
社会科学(47972)
(46089)
基金项目(43495)
(38555)
教育(38550)
自然(38082)
自然科(37090)
自然科学(37076)
自然科学基金(36377)
编号(34631)
资助(34033)
成果(28961)
重点(26431)
(26290)
(25734)
课题(24068)
(23244)
科研(22407)
创新(21856)
教育部(21823)
计划(21366)
期刊
(79120)
经济(79120)
研究(49195)
中国(32682)
(30110)
学报(28932)
科学(25564)
(25498)
管理(21142)
大学(20878)
农业(20376)
学学(19516)
教育(18316)
(15959)
金融(15959)
技术(14650)
业经(12626)
财经(12317)
经济研究(12020)
(11912)
问题(11078)
(10480)
资源(9226)
技术经济(9160)
(8911)
统计(8804)
图书(8773)
(8742)
理论(8660)
世界(8427)
共检索到259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远新  林振山  
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能源消耗量剧增,能源供需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区域能源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Laspeyres因素分解法,定量分析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安徽省的能源强度高于江苏省的能源强度,不过差距在逐渐变小,利用重标极差法预测未来两省的能源强度会逐渐趋同;(2)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有减小能源强度的趋势,不过作用过程有波动;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3)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能源强度,作用趋势还在增大,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降低作用大于江苏省。因此本文提出目前同样的投入应该偏向欠发达地区或能源强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福卓  
文章对安徽与江苏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2000年以来,两个地区工业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与升级,安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演进,江苏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阶段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内资工业在安徽发挥的作用要高于外资工业,而外资工业在江苏发挥的作用要比内资工业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颖嘉  杜磊  周颖祺  
本文以扩大内需战略为背景,基于统计数据比较以江苏、安徽、甘肃三省为代表的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2004年、2007年及2010年的消费结构,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中国近年来不同区域消费结构的差异及变化趋势,考察我国扩大内需策略的成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媛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能源系统发展战略演变的分析,为江苏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①资源的多样化是能源战略的出发点;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是能源战略的核心;③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消费方式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实现资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能源战略的目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建锋  
在讨论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及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1997-2005年江苏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及其变化。研究表明:江苏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呈现动态发展和演变趋势,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度明显下降,服务业自我发展和强化的机制日益形成。最后,提出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和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统计研究处课题组  
本文通过对广东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在金融业发展总量、速度、结构、以及环境方面的比较,分析广东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艳  张桅  
利用1998年至2015年两省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人力资本存量及产出弹性系数远低于江苏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低是造成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省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安徽省人力资本存量及产出弹性系数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低、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占比低。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给出提高安徽省人力资本贡献度的政策建议: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教育经费整体投入,大力发展各层次教育,特别要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在提高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同时培养更多高学历高技术人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昭乙  
文章认为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捕捉到产业之间在技术和供求方面的数量关系,因此文章将使用各种数据(包括江苏统计年鉴2000-2010年和江苏投入产出表2000年、2002年和2005年等),运用投入产出法揭示近年来江苏生产服务业的变迁,文末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赩  
GDP是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动成果的综合反映。该文从2012年江苏人均GDP超1万美元,全年GDP平稳快速增长、GDP结构优化、运行效益提升等方面总结了当前GDP运行总体情况及主要特点;从三次产业、三大需求、三大区域等不同角度分析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和动力;得出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速度,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结构优化的关系,特别是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等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当龄  徐国春  
江苏人口增长快慢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低,人口质量高低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人口结构优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不一。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同时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不断调整人口结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军  陶绪翔  
知识产权制度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对外国尤其是美、日两国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考察;江苏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有利于促进江苏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江苏从制造业大省转变为制造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也不无启迪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课题组  
本文在对江苏省和上海市的专题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两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而提出五点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如银  陈迪雄  
以通径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强度的影响机理,并运用FAST分析了江苏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促进碳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他能源(水电、风电、核电等)消费比例是抑制碳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碳强度对煤炭消费比例最敏感,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次之,对天然气消费比例最不敏感。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单位煤炭消费比例用单位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替代时,达到的碳强度降低效果最明显。因此,为了尽快达到碳强度目标,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面,应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和增加其他能源消费为侧重点。同时,加速开发低碳技术,促进江苏能源结构转型,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冯鑫明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能耗强度尽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高位。文章首先分析了江苏工业能耗强度的变动特征;接着探究技术进步、能耗结构、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等因素对江苏工业能耗强度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199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实证分析多因素对工业能耗强度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结果;最后提出优化能耗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理清能源价格体系等相关建议,以降低江苏工业能耗强度。结果能为实现工业节能减排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也可丰富和完善节能减排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