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8)
- 2023(14369)
- 2022(12184)
- 2021(11426)
- 2020(9307)
- 2019(21606)
- 2018(21431)
- 2017(41230)
- 2016(22794)
- 2015(25297)
- 2014(25165)
- 2013(24844)
- 2012(22988)
- 2011(20634)
- 2010(20791)
- 2009(18650)
- 2008(18145)
- 2007(15775)
- 2006(13834)
- 2005(11906)
- 学科
- 济(92922)
- 经济(92828)
- 管理(60627)
- 业(57919)
- 企(47458)
- 企业(47458)
- 方法(40052)
- 数学(34504)
- 数学方法(34017)
- 中国(25431)
- 农(25330)
- 地方(22860)
- 学(22724)
- 业经(21540)
- 财(20240)
- 农业(16908)
- 制(15734)
- 理论(15177)
- 环境(14808)
- 贸(14795)
- 贸易(14787)
- 和(14532)
- 易(14225)
- 技术(14185)
- 产业(13496)
- 务(12522)
- 财务(12450)
- 财务管理(12429)
- 划(12126)
- 银(12065)
- 机构
- 大学(321581)
- 学院(321241)
- 管理(126082)
- 济(122659)
- 经济(119840)
- 研究(110962)
- 理学(109919)
- 理学院(108577)
- 管理学(106546)
- 管理学院(105988)
- 中国(78588)
- 科学(72884)
- 京(69539)
- 所(56146)
- 财(53980)
- 农(53909)
- 研究所(51930)
- 江(50782)
- 业大(50436)
- 中心(49174)
- 范(44825)
- 师范(44370)
- 财经(44064)
- 北京(42948)
- 农业(42378)
- 院(41129)
- 经(39955)
- 州(38335)
- 经济学(36170)
- 师范大学(36081)
- 基金
- 项目(228874)
- 科学(180004)
- 研究(165042)
- 基金(165034)
- 家(145042)
- 国家(143877)
- 科学基金(123028)
- 社会(102568)
- 社会科(97107)
- 社会科学(97077)
- 省(90764)
- 基金项目(88683)
- 自然(81524)
- 自然科(79545)
- 自然科学(79526)
- 自然科学基金(78085)
- 划(76707)
- 教育(74784)
- 资助(67008)
- 编号(66997)
- 成果(53984)
- 重点(52010)
- 发(50250)
- 部(49322)
- 创(47308)
- 课题(46936)
- 创新(44155)
- 科研(43714)
- 计划(42218)
- 教育部(41533)
- 期刊
- 济(134187)
- 经济(134187)
- 研究(92300)
- 中国(56352)
- 学报(54113)
- 科学(50440)
- 农(48686)
- 管理(44603)
- 大学(40024)
- 学学(37885)
- 财(37814)
- 教育(35025)
- 农业(34046)
- 技术(26863)
- 业经(23146)
- 融(23065)
- 金融(23065)
- 经济研究(20790)
- 财经(20284)
- 问题(18984)
- 经(17308)
- 业(16819)
- 图书(16527)
- 科技(16459)
- 资源(16288)
- 版(15448)
- 现代(15169)
- 技术经济(15030)
- 理论(14915)
- 商业(13976)
共检索到456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森林 滕堂伟
产业结构是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文章应用产业结构高级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四种测度方法,并结合GIS可视化功能,对江淮城市群10个地市的三次产业结构、34类工业、27类制造业的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定量刻画。研究发现:江淮城市群产业发展层次总体上较低,内部差距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度呈现明显的"T"型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度则呈现"一圈一带"状分异模式,三者并不协调;城市群各地市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度普遍过低,工业结构差异较大,产品和产业链分工较弱;城市群内产业专门化偏高,分
关键词:
江淮城市群 产业结构 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玉刚 焦化富 李俊峰
城市能级反映了城市经济的集聚—扩散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通过建立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模型的方法,从提升城市经济能级、潜力能级和支撑能级三方面,分析了安徽江淮城市群从雏形期到快速成长期城市能级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城市能级提升的江淮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培育、空间优化路径及安徽江淮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区域的"E"型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关键词:
城市能级 江淮城市群 空间结构 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陈田 陆林 王开泳 朱冬芳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琳杰 崔海洋
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运用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1997~2016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碳减排的效果更好,长江中游城市群GDP增长是目前城市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导致该区域碳排放量的增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张远 沈体雁 王敏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新兴城市群,城市间缺乏密切的职能分工协作,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尚未形成完善的功能网络,亟需对其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本研究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本职能特征,然后用区位商测度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各个城市进行职能定位,最后采用职能分类方法来分析其城市职能体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职能与全国相比,只有湖北省部分城市存在优势,其中宜昌较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处于劣势,只有武汉和长沙超过平均水平;生活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层面上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东勋
中原地区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腾飞初期,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以大工业、大市场建立发达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则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构筑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正伟 许有鹏 潘光波
采用降水集中度、等级分析及小波相干等方法,探讨了江淮下游里下河腹部地区1957—2006年间降水、水位的等级特征及两者关系。结果表明:①年降水量的集中期与集中度皆为减小趋势,两者在1980年前后由同相位转为反相位相关。②汛期高等级降水的日数和贡献率皆以1980年代最高。不同等级的降水日数皆为减少趋势,但高等级降水的贡献率在大洪涝年中异常偏高,表明降水强度加强。③低、高等级水位日数皆为减少趋势,但低、高等级水位的贡献率分别呈增加、减少趋势,而中等级水位的日数与贡献率都显著增加。较之降水日数,降水贡献率对水位等级变化更具决定性影响。④高等级降水与水位在日数上呈显著的同相位正相关,但低等级相反,而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小芳 赵宇鸾 李秀彬 薛朝浪 夏四友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如何促进国土空间有序、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通过熵权法和功能评价分析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并利用空间功能比较优势指数、系统聚类等方法,探讨其国土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城市群"三生功能"呈"少强多弱"的特征,空间上城市生产、生活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区向外围区域呈递减的趋势,且低值区总体成片分布;(2)生态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向外围区域总体呈递增的趋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经济发展矛盾明显;(3)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4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荣才 陈雪琪 黄晓璐
本文以2001—2012年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4个城市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各城市产业结构变迁过程,通过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供给、需求、政府职能、对外开放和金融危机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而言,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影响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各城市应通过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启英
[目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其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探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对该区域甚至全国均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对长江下流城市群进行理论研究,选取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及无锡等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采用分析比较法研究长江下流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上述5个城市农业产业结构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与导向以及农业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发展。[结论]调整及优化长江下游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使其达到最佳合理状态,应基于影响其发展变化因素,影响因素为一个综合体,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与导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伏兴 栾贵勤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以2000~2005年、2005~2009年为考察期,本文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城市群和8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半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相似度将其分为4类,分析其原因以及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总体特点,对城市群及各地市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建议:提升双核心城市能级;明确城市群内城市定位;扩大半岛城市群的腹地,推动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磊 陈恩 董捷
在探讨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3、2008和2013年的指标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描述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总体水平较好,协调类型以中度协调为主,且时间序列上表现为逐步提升,空间上形成以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向外扩散逐渐减弱的演变形态;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作用尚未形成显著的空间集聚或扩散效应,城市之间横向作用和关联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王俊俊
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城市群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群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运用耦合协调理论,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生态化三个方面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对2005—2017年9大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测量和时空演变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年均增长率为0.538%,其中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生态化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约束;从空间维度上看,东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均较高,中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呈现较大的非均衡性;从影响因素上看,区域专业化集聚、区域多样化集聚、工业多样化集聚、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金融资本和消费需求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起促进作用,工业专业化集聚、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阻碍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磊 陈恩 董捷
在探讨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3、2008和2013年的指标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描述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总体水平较好,协调类型以中度协调为主,且时间序列上表现为逐步提升,空间上形成以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向外扩散逐渐减弱的演变形态;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作用尚未形成显著的空间集聚或扩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