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
2023(1572)
2022(1500)
2021(1403)
2020(1097)
2019(2833)
2018(2742)
2017(4842)
2016(3027)
2015(3286)
2014(3230)
2013(3472)
2012(3460)
2011(3142)
2010(3216)
2009(3011)
2008(2986)
2007(2555)
2006(2354)
2005(2165)
作者
(10539)
(9141)
(9085)
(8533)
(6123)
(4632)
(4034)
(3755)
(3681)
(3541)
(3408)
(3285)
(3177)
(3028)
(2992)
(2958)
(2947)
(2798)
(2730)
(2684)
(2416)
(2388)
(2342)
(2238)
(2221)
(2140)
(2106)
(2082)
(2072)
(2038)
学科
(15133)
经济(15127)
地方(9342)
(5702)
(5582)
地方经济(5140)
管理(4826)
方法(4320)
数学(4061)
农业(4022)
数学方法(4010)
(3758)
中国(3064)
环境(2786)
(2654)
企业(2654)
业经(2482)
(2139)
贸易(2136)
资源(2042)
(1863)
(1838)
(1655)
农业经济(1651)
(1628)
(1592)
金融(1591)
事业(1553)
生态(1547)
土地(1506)
机构
学院(43418)
大学(42442)
研究(20235)
(15563)
(15470)
经济(15299)
科学(15129)
(14413)
管理(13299)
中国(12974)
农业(12556)
(12066)
理学(11497)
理学院(11239)
研究所(11228)
业大(10923)
管理学(10909)
管理学院(10829)
(10747)
(9725)
中心(9155)
农业大学(8086)
科学院(7577)
(6874)
(6709)
(6638)
(6607)
(6554)
师范(6510)
实验(5825)
基金
项目(33162)
科学(24665)
基金(22658)
(21948)
国家(21778)
研究(20773)
科学基金(17003)
(15350)
基金项目(12570)
社会(12465)
自然(12283)
(12018)
自然科(11919)
自然科学(11912)
自然科学基金(11685)
社会科(11677)
社会科学(11671)
(9350)
资助(9256)
教育(8908)
(8407)
重点(8313)
编号(7878)
科技(7747)
计划(7720)
(7417)
(6806)
(6576)
(6395)
科研(6373)
期刊
(19809)
经济(19809)
(14578)
学报(12858)
研究(10766)
中国(10300)
农业(10058)
科学(9490)
大学(8212)
学学(7984)
(5604)
资源(4586)
管理(4401)
业大(4221)
(3926)
农业大学(3642)
(3577)
(3575)
金融(3575)
业经(3461)
教育(3361)
(3059)
技术(3002)
问题(2688)
中国农业(2665)
林业(2614)
自然(2477)
科技(2385)
(2335)
环境(2215)
共检索到68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孟良  郑琳  杨安中  牟筱玲  余海兵  邵庆勤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油18;绵油12号、秦优七号、润油188的菜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0%~21.48%;秦优七号、天禾油6号、华油1087、润油188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25.17%~44.67%;品种间菜薹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中双8号、秦优七号、沪油16、润油188、天禾油6号的品质相对最佳;品种间总产值差异极显著。Delph i法综合评价结果:润油188、天禾油6号、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云  杨建国  郭丽芬  杨谨  张锡顺  
"云红三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云红三号"具有无刺,花色红,色素含量高,丰产性好,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2004年在云南省多点试验,平均产花量比对照弥渡红花增产27.98%。在试验示范中平均产籽1610.40 kg/hm2,平均产花336.15 kg/hm2,产值达18274.5元/hm2(花瓣40元/kg,种子3元/kg),较云南本地红花品种收益高27.49%。适宜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及云南省的周边国家推广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团  黄先群  李丽  彭慧元  
为建立有效的不育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以5个核不育两用系为研究材料,选用20条随机引物,利用RAPD混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各两用系可育与不育基因池进行分子标记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研10号筛选到2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BA2084-600和S1354-1300;在萝×诸中筛选到1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LC02-500。在827AB、T18筛选到集团间有差异的引物,未筛选到通过集团单株检测的与其育性基因相关的标记。通过RAPD混合BSA法可以筛选到与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DNA标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及其杂种F1(AB1×1141B)在武昌、昆明、西宁和湖北秭归高山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育性表现。武昌秋冬季和西宁夏季分期播种表明,播期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多大影响,AB1及其杂种F1每朵花的育性与该朵花分化时期的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处理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逐渐降低。光照长度可能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楼  沈向群  赵建锋  刘镜  郭丽华  
比较菜心细胞质和白菜细胞质对油青49菜心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各转育世代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逐渐接近轮回亲本油青49菜心。F1材料农艺性状与大白菜亲本相似,与菜心差异较大,Vc含量分别是油青49菜心的3倍和3.5倍,干物质含量是菜心干物质含量的59%;BC1材料多数农艺和品质性状与油青49菜心差异减小,只有少数性状与油青49菜心仍有较大的差异,Vc含量分别是油青49菜心的2.25倍和2.5倍。BC2材料多数农艺和品质性状与油青49菜心相近。各回交世代菜心细胞质材料叶面比白菜细胞质材料油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荣  戚继忠  薛振平  姜炳文  
以开发富含α -亚麻酸新油源植物—接骨木为目的 ,通过分析证明 ,接骨木果含油量达 36 7%以上 ,且质地优良 ,油中脂肪酸组成与常用食物油基本相同 ,唯功效成分α -亚麻酸含量高达 2 2 %以上。对接骨木果油的毒性实验和一些功能实验结果表明 ,接骨木果油无毒无害 ,可食用、药用、保健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石  高灿红  沈向群  张秀荣  赵枫  
针对菜心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遗传物质单一及目前所转育成的菜心雄性不育系不像亲本的问题,根据复等位遗传假说,以菜心为母本,现有的AB法45抗热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为父本,采用回交、测交、自交等方法,对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的回交选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回交转育,得到了具有菜心细胞质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其经济性状与轮回亲本极像。本试验的转育方法适用于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依照此转育方法可以获得与亲本经济性状相似的目标植株,同时可以扩展后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嘏  刘洪剑  傅玉兰  李宏开  
对江淮地区引种的4种楸树生长初期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果楸、密毛灰楸、灰楸和光叶楸叶片的光饱和点均为1200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53.34、64.82、66.74、98.91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产量(AQY)分别为0.427、0.393、0.354、0.349。当PAR≥1000μmol.m-2.s-1时,4种楸树叶片的Pn、Tr、Cs值,长果楸最高,灰楸和密毛灰楸次之,光叶楸最低。随着PAR的增加,4种楸树叶片Ci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长果楸叶片Ci最低,灰楸和密毛灰楸次之,光叶楸叶片的Ci最大。同时,对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玉洁  霍治国  姜会飞  李建勇  李建平  吴迪  
[目的]江淮地区玉米涝渍灾害严重,研究揭示区域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发生规律对科学开展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981—2010年江淮地区18个站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农业气象资料,基于作物水分盈余指数(CWSI),引入播种前底墒,根据玉米各生育阶段涝渍敏感性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阶段涝渍灾害影响权重,构建适用于江淮地区玉米涝渍等级评估的玉米综合水分盈余指数(CWSIM),并根据典型涝渍年综合指数同对应减产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划分春、夏玉米不同等级涝渍的指标阈值。[结果](1)春玉米的轻、中、重涝指标阈值依次为:0.80≤CWSIM<1.01,1.01≤CWSIM<1.23,CWSIM≥1.23;夏玉米为:1.09≤CWSIM<1.44,1.44≤CWSIM1981—1990年>2001—2010年;夏玉米CWSIM值由北向南呈近辐射状条带增加分布,不同时期指数排序为1991—2000年>2001—2010年>1981—1990年。[结论]安徽省沿江一带是玉米涝渍害发生的重灾区,且1991—2000年较其前后10年涝情最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爱军  陈长青  类成霞  张卫建  卞新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依据我国江淮地区32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并结合多年农作物生育进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0.28、0.17和0.38℃;夜间增温幅度高于白天,日温差每10年平均下降了0.21℃。≥0℃和≥10℃的积温增加明显,每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明怀  周云峰  夏兴萍  王蕾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分水岭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该文对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10年来治理的成就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5年治理思路提出生产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生态文明工程的重点及综合治理开发、建立创新机制等保障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行寿  夏  
利用本地自选的高产、早熟非优质品系,与省外引进的双低品系进行常规杂交和多代定向选择,将田间的农艺性状选择与室内的品质测试选择相结合,育成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川油18。该品种品质性状达到国家标准,芥酸含量0.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66μmol/g,油酸60.47%,亚油酸24.0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栒  刘忠松  
为适应优质油菜发展的需要,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经多年选育,育成了高产高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湖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878.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7%,增产效果极显著.育成品种油中芥酸含量为0.52%,饼中硫苷含量为20.29μmol/g,种子含油量41%左右.该品种为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中综合性状特别优良的品种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刘茂长  
自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对此进行多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章分析了各国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原因,说明了两用技术和两用技术转换的含义,对两用技术转换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