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4)
- 2023(16467)
- 2022(14179)
- 2021(13313)
- 2020(11138)
- 2019(26050)
- 2018(25821)
- 2017(50509)
- 2016(27699)
- 2015(31378)
- 2014(31861)
- 2013(31431)
- 2012(29038)
- 2011(26412)
- 2010(27100)
- 2009(25165)
- 2008(24340)
- 2007(21520)
- 2006(19543)
- 2005(17641)
- 学科
- 济(129656)
- 经济(129526)
- 管理(78616)
- 业(72040)
- 企(59095)
- 企业(59095)
- 方法(51908)
- 数学(45480)
- 数学方法(44686)
- 中国(32437)
- 农(31630)
- 地方(30647)
- 学(28143)
- 财(27106)
- 业经(25688)
- 制(21215)
- 农业(21069)
- 理论(19672)
- 贸(19205)
- 贸易(19196)
- 环境(18514)
- 易(18472)
- 和(18294)
- 策(16887)
- 银(16762)
- 银行(16726)
- 地方经济(16687)
- 融(16295)
- 金融(16293)
- 技术(16033)
- 机构
- 学院(399409)
- 大学(398801)
- 济(163771)
- 经济(160013)
- 管理(156589)
- 研究(138772)
- 理学(134002)
- 理学院(132459)
- 管理学(129848)
- 管理学院(129143)
- 中国(104043)
- 京(86492)
- 科学(86085)
- 财(74427)
- 所(70963)
- 研究所(64207)
- 江(64016)
- 农(62732)
- 中心(62340)
- 财经(58462)
- 业大(57700)
- 北京(54977)
- 范(54521)
- 师范(54090)
- 经(52767)
- 州(51214)
- 院(50426)
- 农业(48656)
- 经济学(48534)
- 师范大学(43492)
- 基金
- 项目(264271)
- 科学(207266)
- 研究(193216)
- 基金(189428)
- 家(164425)
- 国家(163072)
- 科学基金(139931)
- 社会(120639)
- 社会科(114184)
- 社会科学(114148)
- 省(104223)
- 基金项目(99720)
- 自然(91500)
- 自然科(89322)
- 自然科学(89303)
- 教育(88986)
- 自然科学基金(87607)
- 划(87260)
- 资助(79846)
- 编号(79771)
- 成果(65317)
- 重点(59371)
- 部(57783)
- 发(56999)
- 课题(55986)
- 创(53414)
- 创新(49866)
- 科研(49678)
- 教育部(49141)
- 大学(48562)
- 期刊
- 济(190758)
- 经济(190758)
- 研究(123233)
- 中国(79174)
- 学报(59565)
- 管理(58746)
- 农(56832)
- 科学(56623)
- 财(55622)
- 教育(45138)
- 大学(44801)
- 学学(42036)
- 农业(38861)
- 技术(36763)
- 融(36333)
- 金融(36333)
- 业经(30014)
- 经济研究(29960)
- 财经(28574)
- 问题(25511)
- 经(24458)
- 技术经济(21089)
- 图书(20920)
- 统计(20654)
- 资源(19719)
- 业(19609)
- 理论(19018)
- 策(18651)
- 现代(18561)
- 科技(18165)
共检索到60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小康
基于"堤围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企业筹资进行堤围改造,政府以土地作为补偿"这样一个命题,梅州市区通过发展"江河经济",实现了综合治理江河水患、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的。文章对"梅州模式"在防洪、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和交通等方面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对"梅州模式"带动下的城市化引发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对策:①实施"与洪水共存亡"的治水方略;②启动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③加快雨洪资源化研究工作;最后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洁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利用情况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梅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以期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在实现梅州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使土地更高效地利用。
关键词:
梅州 城市化发展 土地利用 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奎 文琦 钟太洋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之后,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同幅度下降;(2)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格局呈现下游地区显著高于中、上游地区,长江沿线以南地区显著高于以北地区的分布态势,与纯技术效率联系密切;(3)土地利用规模报酬空间分异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中下游地区投入冗余情况显著;(4)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7%,前期受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抑制,后期由技术进步推动发展,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趋于均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江崴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广州县镇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县域、镇域、村域三个尺度的新型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监管以及推进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新型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广州县镇村 土地利用 新型模式 实施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思 胡守庚 熊婷 邹谢华 朱繁
在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模式设计对缓解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长江中游经济带为研究区,以325个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从土地利用形态(显性/隐性)转换的视角构建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为典型地类的转型模式要素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解析新时期新目标对土地利用转型的要求,甄别不同类型土地利用转型方向,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主导性原则,总结归纳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经济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包括规模与产出能力适度提升型(D_u+R_u+主导型)、规模控制而产出能力适度提升型(D_uR_u+主导型)等四种;农产品主产区转型模式包括规模和产出能力稳定型(D_cR_c主导型)、规模稳定而产出能力提升型(D_cR_c+主导型)等四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模式包括规模增加型(D_f+主导型)和规模稳定型(D_f主导型)两种。模式研究有望能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带各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各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友结 吴次芳 罗文斌 吴泽斌
本文将循环经济视角下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分类视为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基本计算方法,借鉴现有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从决策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排序、集团划分与隶属稳定度分析问题,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大体可分为5类,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局面;各个城市的集团序隶属稳定度不尽相同,各城市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集团上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屈援 王雪莲 汪波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失调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又相对较弱、管理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合理控制各类土地的使用,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伊茹 马占新
文章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依据效率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问题,并对内蒙古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4年内蒙古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英 王中根 彭少麟 陈宝明
本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其中城市化和植被覆盖的减少,以及农业施肥量的增加,是造成陆源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主要陆源污染物(泥沙、氮磷营养元素、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产生和迁移过程,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能够影响陆源污染物质的产生和迁移,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降低陆源污染物质,改善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陆源物质的产生与水循环密切相关,利用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陆源物质产生、迁移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陆源污染 生态环境 珠江河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小曙,杨帆,阎小培
本文从广州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分析了广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及运输结构。在对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及目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忠国 高军
从土地资源的经济和生态特性入手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探讨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饶静 欧阳威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调查分析高投入高产出土地利用模式的现状和成因,从而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研究结果:高投入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模式不能完全归咎于农业技术发展,而是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政府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正向的经济激励,农民环境意识淡泊。研究结论:调控耕地污染要引导微观层面的农户自觉调整自身的生产行为,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模式。需要政府加大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支持,采取长期的正向经济激励措施,使农民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实现高投入高产出土地利用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土地利用模式转变。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式 高投人高产出 成因 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强培
近十多年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土地利用方面也面临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需求区域差异明显、城市蔓延迅速、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差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苏 土地利用 城市蔓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及Tobit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2)全局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相互空间邻接;局部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L-L类型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区,空间分布形态较平稳,而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逐渐向绍杭、皖江地区演化,从"一字形"转向"Z字形"分布;(3)城镇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及土地市场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盛和
本文通过系统地评析国外不同学术派系对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动力机制及管理政策的研究进展 ,指出其研究重点已从归纳空间演替模式深化到探究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决策过程与动力机制 ,从崇尚土地市场的自由运作转向对其进行精明管理。并提出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开发 :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地位 ,并建立一种透明、公正、高效的城市土地市场监管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 土地市场 增长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