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1)
- 2023(11894)
- 2022(10069)
- 2021(9224)
- 2020(7377)
- 2019(16941)
- 2018(16648)
- 2017(30923)
- 2016(16747)
- 2015(18843)
- 2014(19104)
- 2013(18983)
- 2012(18370)
- 2011(17014)
- 2010(17595)
- 2009(16370)
- 2008(15895)
- 2007(14133)
- 2006(12906)
- 2005(12148)
- 学科
- 济(92740)
- 经济(92657)
- 管理(43541)
- 业(40068)
- 企(29889)
- 企业(29889)
- 地方(29463)
- 方法(27395)
- 中国(26295)
- 数学(23073)
- 数学方法(22902)
- 农(21624)
- 业经(19075)
- 学(18285)
- 地方经济(17235)
- 融(16086)
- 金融(16085)
- 农业(15474)
- 财(14896)
- 贸(14705)
- 贸易(14693)
- 制(14179)
- 银(14153)
- 银行(14130)
- 易(14064)
- 环境(14057)
- 行(13822)
- 发(13687)
- 和(12196)
- 理论(11206)
- 机构
- 学院(247721)
- 大学(247363)
- 济(110878)
- 经济(108523)
- 研究(97714)
- 管理(88416)
- 中国(75393)
- 理学(73833)
- 理学院(72809)
- 管理学(71665)
- 管理学院(71197)
- 科学(57816)
- 京(55426)
- 所(50778)
- 财(49034)
- 研究所(45710)
- 江(43395)
- 中心(43218)
- 农(39897)
- 财经(37606)
- 范(36466)
- 师范(36103)
- 北京(35747)
- 院(35461)
- 经济学(34379)
- 经(33873)
- 业大(33340)
- 州(32384)
- 农业(30866)
- 经济学院(30472)
- 基金
- 项目(156381)
- 科学(123295)
- 研究(116961)
- 基金(111082)
- 家(97033)
- 国家(96209)
- 科学基金(81057)
- 社会(74873)
- 社会科(71020)
- 社会科学(71003)
- 省(62179)
- 基金项目(58088)
- 教育(52493)
- 划(52110)
- 自然(49799)
- 自然科(48533)
- 自然科学(48524)
- 自然科学基金(47630)
- 编号(46983)
- 资助(45366)
- 发(40625)
- 成果(39348)
- 重点(36686)
- 课题(34590)
- 部(34148)
- 发展(33150)
- 展(32630)
- 创(31836)
- 国家社会(30885)
- 创新(29845)
- 期刊
- 济(139359)
- 经济(139359)
- 研究(82881)
- 中国(59129)
- 农(36895)
- 管理(35818)
- 学报(35518)
- 财(35467)
- 科学(34480)
- 教育(30570)
- 融(28609)
- 金融(28609)
- 大学(26827)
- 农业(25575)
- 学学(24894)
- 技术(23003)
- 经济研究(22749)
- 业经(21398)
- 财经(18842)
- 问题(17806)
- 经(16412)
- 国际(15742)
- 贸(15632)
- 世界(14637)
- 业(14080)
- 资源(13827)
- 技术经济(13332)
- 图书(12144)
- 商业(12030)
- 坛(11782)
共检索到409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曙光 许玉洁 王嘉奕
全球主要江河流域承载并见证人类经济分工演进与发展变迁的浩荡历史,当今全球环境变化与经济一体化深刻影响着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导引下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开展对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代表性江河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个案描述和指标化对比,发现开放因素对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状态产生复杂影响,并导致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的多样化格局和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全球江河流域经济系统通过自主开放与创新、协调、适应、共享各参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经验可为黄河流域经济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董会忠
文章基于黄河流域65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部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多维演化是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媒介,产业多维演化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使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游、下游地区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上游地区未产生显著影响,且数字经济仅可带动下游地区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治理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良 牛木川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良 牛木川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赵梦婵
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两大流域1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熵权法、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分析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定量探测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高质量发展与地理环境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呈现较为一致的波浪式阶段性发展特征,总体保持“民生-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力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在地理空间上扩张分散化趋势明显,空间溢出作用有所凸显。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每万人公共交通数、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和人均消费支出是两大流域高质量发展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的驱动力均比单因子作用强,且交互作用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为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李志花
长期以来,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制度的制约,黄河流域的资源开发一直处于保护大于利用的状态,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潜力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利用。考虑到黄河流域庞大的人口规模,其生态安全屏障和资源能源集聚地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流域内抵御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冲击以及恢复到冲击前状态的能力即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韧性由此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考量点。研究主要基于黄河流域39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方法研究区域经济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水平和协同效应,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模型探究区域经济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论有:第一,所选取样本地区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正处于稳步持续上升的阶段;第二,10年间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系数总体上处于稳步增长态势;第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短期内区域经济韧性单向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中两者互为因果;第四,就黄河流域的特殊性来看,区域经济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主要可以概括为区域经济韧性的抵抗力层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屏障,其恢复力层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能培育的基础,最后是其进化力的创新驱动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 VAR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家旗 茹少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人均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对黄河流域201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不显著,生态足迹需求不均衡。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了2020—2025年四种政策情景下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政策措施,黄河流域不可持续状态将进一步恶化。未来黄河流域要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