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5)
- 2023(10307)
- 2022(9201)
- 2021(8663)
- 2020(7152)
- 2019(16873)
- 2018(16778)
- 2017(32393)
- 2016(17776)
- 2015(19911)
- 2014(19881)
- 2013(19696)
- 2012(18108)
- 2011(16319)
- 2010(16033)
- 2009(14587)
- 2008(13883)
- 2007(11959)
- 2006(10375)
- 2005(8910)
- 学科
- 济(70383)
- 经济(70309)
- 管理(49317)
- 业(47050)
- 企(38860)
- 企业(38860)
- 方法(34249)
- 数学(29823)
- 数学方法(29458)
- 农(18780)
- 学(17298)
- 中国(16946)
- 地方(16676)
- 财(16423)
- 业经(15331)
- 农业(12801)
- 贸(11794)
- 贸易(11789)
- 环境(11693)
- 理论(11622)
- 和(11424)
- 易(11370)
- 技术(11334)
- 制(11059)
- 务(10375)
- 财务(10316)
- 财务管理(10300)
- 划(9852)
- 企业财务(9754)
- 教育(9368)
- 机构
- 大学(251393)
- 学院(249598)
- 管理(101787)
- 济(93723)
- 经济(91610)
- 理学(89305)
- 理学院(88287)
- 管理学(86662)
- 管理学院(86238)
- 研究(83460)
- 中国(59017)
- 科学(55754)
- 京(54027)
- 农(44401)
- 所(42715)
- 业大(41832)
- 财(41522)
- 江(40537)
- 研究所(39547)
- 中心(37319)
- 农业(35130)
- 财经(34095)
- 范(33247)
- 北京(33049)
- 师范(32908)
- 经(30971)
- 院(30609)
- 州(29147)
- 经济学(27061)
- 师范大学(26788)
- 基金
- 项目(181211)
- 科学(141329)
- 基金(130824)
- 研究(128886)
- 家(115404)
- 国家(114483)
- 科学基金(97751)
- 社会(79456)
- 社会科(75218)
- 社会科学(75198)
- 省(72165)
- 基金项目(70850)
- 自然(66131)
- 自然科(64554)
- 自然科学(64536)
- 自然科学基金(63323)
- 划(60219)
- 教育(58484)
- 资助(53898)
- 编号(52223)
- 成果(41222)
- 重点(40560)
- 部(39319)
- 发(38052)
- 创(37356)
- 课题(35797)
- 科研(35136)
- 创新(34822)
- 计划(33778)
- 教育部(33035)
共检索到350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应远
用江汉平原灰潮土进行小麦、油菜、蚕豆和棉花锰肥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这4 种作物施用锰肥增产效果显著。②不同用量的硫酸锰作基肥施在小麦、油菜和蚕豆上,其肥料效应函数相似,不同的是蚕豆需要的锰肥用量略高。③用0 .1% 的硫酸锰溶液浸种或移栽时浸根加生殖生长期喷施增产效果好。④用硫酸锰拌种,对棉花的增产效果比作基肥的好,两者差异极显著;对小麦和蚕豆的增产效果略优于作基肥的增产效果;对油菜则相反,作基肥比拌种产量高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灰潮土 旱作物 锰肥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书婷 朱媛媛 张永利 杨琳 曾菊新
将资源诅咒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矿产资源转向土地资源研究问题域,以近10a江汉平原18个县(市)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诅咒系数对其进行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发展滞后的荆州市所辖的监利县、江陵县以及其他7个县市的土地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且江陵县与监利县还属于严重诅咒区。通过对选取指标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得出导致其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为: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没有得到高效发展,而受到发展观念与投入等束缚,其二、三产业发展同样滞后。根据影响资源诅咒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给出化解土地资源诅咒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资源诅咒地区打破诅咒束缚,持续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江汉平原 资源诅咒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门明新 李新旺 许皞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维持田块尺度粮食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肥料处理与多种稳定性指数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稳定性。【结果】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CK、P2K2、N2K2和N2P2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N2P2K2处理的25.5%、34.5%、43.3%和83.2%;玉米产量分别为42.3%、52.7%、70.6%和76.2%;不施氮肥,土壤氮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到59%,第2年为43%,此后稳定在40%左右;不施磷肥,土壤磷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至72%,第3年为55%,之后保持在55%左右;不施钾肥,土壤钾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婧 聂艳 梁传丹
以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位适宜度理论,以50m×50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各单元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4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发挥最大资源优势和获取最高经济收益方案下各评价单元的最优推荐轮作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条件整体较好,以最适宜和适宜两级为主,最大生态位适宜度值达0.9186;研究区有效硼、有效锌含量低,已成为该区域限制土壤生产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同季作物以水稻、小麦的生态适宜性较高,适宜面积较大,分别占到72.1%和71.93%;最大资源优势方案下,水稻-小麦轮作方式的推荐范围最广,其次为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和棉花-油菜;最大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庆欣 刘明松
本文选取江汉平原作为研究区域,对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人地关系与粮食产量、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考察。民国时期农户面临着大量来自自然的、市场的和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农户形成了一种风险规避基础上的基本需求最大化行为取向,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行为和非农行为特征。
关键词:
江汉平原 人地关系 价格波动 农户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宗琪 张安录
农地价值的货币化计量为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修订和完善农地分等定级成果、征地补偿制度,制定和实施农地生态管护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收益还原法及CVM对江汉平原不同类型农地资源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用地在内的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现值达1 246.82亿元,是农地资源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耕地资源整体价值达4 563.28亿元,无法通过市场交易体现的非市场价值有545.30亿元,占耕地价值构成的11.95%;园地及水域用地的价值分别为623.09亿元和3 210.06亿元,非市场价值所占比例份额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圣欢 彭婵 董利民
文章以江汉平原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将影响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三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解析了江汉平原2001-2010年间耕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出江汉平原各区的生态安全综合值,划分了安全等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农地保护外部效益的货币化计量可为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制定及实施农地生态保护政策,探寻农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均衡点提供理论及决策依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估算江汉平原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研究表明:①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受访居民已意识到农地外部效益的存在,85.50%的受访居民对农地有正的支付意愿;受访居民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老年人口、参加工作人口)、经济状况(土地面积、月生活开支、职业)等特征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②江汉平原农地保护的年均总支付意愿达28.05×10~8元,折合单位农地的保护效益为48 658元/hm~2;区内现有农地目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表现的外部效益约1 246.82×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章勇 刘百韬 李必华 蔡承智
江汉平原涝渍地的成因主要有地质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涝渍地的演替过程与人类的干预程度密切相关,并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分异规律性,从而引起涝渍灾害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涝渍地 成因 演替 分异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必华 刘百韬 李正浩 刘章勇 李勇
通过五年研究,澄清了江汉平原涝渍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微地貌特点和涝渍状况将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土地分为7种类型:洲滩平地季节性洪涝地域,淤高平地季节性暗渍地域,中间平地季节性渍害地域,低湿平地渍害地域,滨湖平地涝渍地域,湖泊水面调蓄地域,碟形洼地涝渍圈。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分异和演变规律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在平面上与河流呈水平带状分布;(2)在空间上呈梯度分布;(3)碟形洼地涝渍特征呈同心圆分布;(4)涝渍微地域随时间推移发生有序地演变;(5)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6)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与涝渍灾害呈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涝渍发生特征,提出了因地制宜、...
关键词:
涝渍地 微地域分异规律 分区开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变蓉 李仁东 徐兴建 邱娟 易凤佳 罗开盛
分析了江汉平原2009年易于钉螺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河渠和水田)比例与钉螺密度的关系。首先,在ERDAS9.2和ENVI4.7软件中对江汉平原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在已有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借助eCognition软件利用向量相似度指标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结合目视解译经验并运用遥感指标通过建立规则集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将变化区域的分类结果更新2000年数据,得到了该区域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接下来,整理了江汉平原2009年螺情资料并计算出村级钉螺平均密度,绘制了2009年钉螺分布图。将绘制的钉螺分布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叠置分析,并结合收集...
关键词:
钉螺 土地利用 影响 江汉平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新伟 王巧兰 龚德平 尹长元 巩细民 赵竹青
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布置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增加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降低基本苗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小麦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可达232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3767.9元/hm2;磷肥次之,最高增产可达97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667.7元/hm2;钾肥最小,最高增产可达955.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575.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小麦最高产量为4773.0 kg/hm2时的施肥量分别为1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宇 王小燕 柳道明 杜厚江 苏荣瑞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小麦 灌浆期 渍害 6-B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永林 唐华俊 李小平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
关键词:
褐潮土 长期施肥 作物产量 土壤有机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