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5)
2023(3162)
2022(2612)
2021(2333)
2020(1867)
2019(4387)
2018(4088)
2017(7251)
2016(4151)
2015(4439)
2014(4287)
2013(4315)
2012(4185)
2011(3790)
2010(3745)
2009(3431)
2008(3394)
2007(2862)
2006(2489)
2005(2167)
作者
(14053)
(12257)
(11786)
(11316)
(7628)
(5940)
(5119)
(4748)
(4649)
(4538)
(4250)
(4130)
(3915)
(3895)
(3881)
(3800)
(3720)
(3610)
(3576)
(3548)
(3036)
(3009)
(2965)
(2846)
(2836)
(2808)
(2736)
(2606)
(2527)
(2461)
学科
(18067)
经济(18054)
管理(8942)
(8925)
方法(7281)
地方(6810)
数学(6786)
数学方法(6724)
(5965)
企业(5965)
(5181)
中国(4500)
(4440)
(3788)
农业(3720)
环境(3717)
地方经济(3483)
业经(3457)
(3123)
贸易(3121)
(2959)
(2490)
金融(2489)
技术(2446)
(2325)
(2275)
资源(2177)
产业(2152)
(1957)
(1946)
机构
学院(60611)
大学(59984)
研究(25085)
(23535)
经济(23144)
管理(20093)
科学(18328)
理学(17933)
(17625)
理学院(17606)
管理学(17074)
管理学院(16979)
中国(16756)
(15872)
农业(14305)
(14187)
(13648)
研究所(13373)
业大(13200)
中心(11114)
(10552)
(10114)
农业大学(9225)
科学院(9082)
(8859)
(8615)
师范(8493)
财经(8429)
(8096)
(7886)
基金
项目(47767)
科学(37512)
基金(35406)
(33770)
国家(33541)
研究(29815)
科学基金(27525)
(20110)
社会(19678)
自然(19669)
自然科(19174)
自然科学(19169)
基金项目(19012)
自然科学基金(18816)
社会科(18772)
社会科学(18763)
(16835)
资助(14065)
教育(13019)
重点(11822)
(10885)
(10862)
计划(10740)
(10287)
编号(10263)
科技(9747)
(9731)
科研(9501)
创新(9277)
(8718)
期刊
(24363)
经济(24363)
学报(15954)
研究(15752)
(15425)
科学(12389)
中国(12169)
农业(10410)
大学(10196)
学学(9922)
(6943)
管理(6650)
(6587)
资源(5647)
(4852)
金融(4852)
业大(4395)
(4122)
财经(4086)
业经(4062)
经济研究(4035)
教育(3871)
技术(3836)
农业大学(3638)
中国农业(3629)
(3519)
(3504)
科技(3267)
林业(3246)
问题(3159)
共检索到87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燕  高春保  卢碧林  苏荣瑞  
江汉平原小麦生长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在系统分析1983~2012年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小麦生育期降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进行渍水处理,探讨其对株高、旗叶光合速率、叶片黄化进程的影响及其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1983~2013年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1/3以上年份同期降水量在80.2mm以上,极限降雨量达194.4mm,即较多年份有渍害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均导致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叶片黄化进程加快,其中孕穗期渍水对以上指标的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宇  王小燕  柳道明  杜厚江  苏荣瑞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瑞瑚  杨礼茂  
本文提出江汉平原渍害田的类型、数量、危害及渍害田等级。形成江汉平原渍害田的因子除地表水汇合、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和人类的不适当垦殖、灌水和耕作方法等外,特定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浸渍土壤也是形成渍害的直接主导因子,由此认为地下排水技术降低地下水位是改造渍害田的治本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燕  赵晓宇  陈恢富  王晓玲  熊勤学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变蓉  李仁东  徐兴建  邱娟  易凤佳  
基于江汉平原1990、1995、2000、2005、2009年5个年份行政村尺度的钉螺面积分布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建立了钉螺分布数据库,运用全局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及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2009年5个年份的钉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钉螺分布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分布模式主要呈现高值聚类,仙桃与洪湖交界处一直都是钉螺分布的高发正热点区域,即钉螺分布面积比较多。从时间变化规律来看,1990、2000和2009年是钉螺分布模式和热点区域发生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研究结果对于钉螺扩散的防控、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变蓉  李仁东  徐兴建  邱娟  易凤佳  罗开盛  
分析了江汉平原2009年易于钉螺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河渠和水田)比例与钉螺密度的关系。首先,在ERDAS9.2和ENVI4.7软件中对江汉平原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在已有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借助eCognition软件利用向量相似度指标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结合目视解译经验并运用遥感指标通过建立规则集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将变化区域的分类结果更新2000年数据,得到了该区域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接下来,整理了江汉平原2009年螺情资料并计算出村级钉螺平均密度,绘制了2009年钉螺分布图。将绘制的钉螺分布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叠置分析,并结合收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建友   姜文超   孙睿   尚保华   裴雪霞  
【目的】针对山西省麦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休闲期降水占比高、生育期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造成雨养旱地小麦年季间产量波动大、降水水分利用率(WUE)低等问题,探寻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麦田休闲期翻耕时间对土壤蓄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山西南部旱地小麦根据降水型“定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21年度,通过田间区组试验,设8月10日(P_1)、8月20日(P_2)和8月30日(P_3)左右3个翻耕时间,研究翻耕时间、降水量及其分布对旱地小麦产量、休闲期土壤蓄水特性和生育期耗水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1)旱地小麦产量受降水年型、休闲期和生育期降水共同影响,且年型>休闲期>生育期。试验年度平均产量2 400.0—6 298.0 kg·hm~(-2),年季间变异系数为29.8%,其中丰水年(2012、2014和2015年度)、平水年(2011和2013年度)和枯水年(2010、2016、2019、2020和2021年度)平均产量分别为5 524.6、3 048.2和4 088.7kg·hm~(-2);休闲期降水量和生育期降水分布主要通过成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年度和3—4月降水多则产量明显增加;翻耕时间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与休闲期降水分布密切相关,7—8月降水多,P_1产量高,9月降水多,则P_2或P_3产量高。(2)降水量及其分布和翻耕时间共同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土壤蓄水特性。休闲期降水主要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下层(100—200 cm)土壤蓄水量;休闲期丰水型播前上层(0—100 cm)和下层土壤蓄水量相近或略低,平水型和枯水型则下层低于上层,分别比上层低6.17%和24.66%;7月降水多有利于下层土壤多蓄水,8—9月降水多有利于上层土壤多蓄水;生育期降水主要影响收获期上层土壤蓄水量,尤其是5月降水;播种前和收获期上层土壤平均蓄水量P_2最高,收获期下层和0—200 cm土壤平均蓄水量P_2或P_3最高。(3)耕作时间和降水量对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影响相对较小,年度降水多则旱地小麦生育期耗水多,3月降水对生育期耗水量影响大。【结论】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量,并与3—4月份降水量共同作用影响成穗数、穗粒数和旱地小麦产量,且水分利用率与旱地小麦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山西南部7—8月降水多旱地麦田于8月10日前后翻耕,降水少时则翻耕时间推迟10—20 d,可增加播种前土壤蓄水量使旱地小麦实现增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文峰  朱志锋  刘凡  胡荣桂  单世杰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比<50μm粒径的高;但69.8%~86.6%的有机碳分布在<50μm粒径团聚体中,其中以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最大(35.2%~45.9%),细微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而粗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较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章勇  刘百韬  李必华  蔡承智  
江汉平原涝渍地的成因主要有地质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涝渍地的演替过程与人类的干预程度密切相关,并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分异规律性,从而引起涝渍灾害程度的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必华  刘百韬  李正浩  刘章勇  李勇  
通过五年研究,澄清了江汉平原涝渍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微地貌特点和涝渍状况将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土地分为7种类型:洲滩平地季节性洪涝地域,淤高平地季节性暗渍地域,中间平地季节性渍害地域,低湿平地渍害地域,滨湖平地涝渍地域,湖泊水面调蓄地域,碟形洼地涝渍圈。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分异和演变规律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在平面上与河流呈水平带状分布;(2)在空间上呈梯度分布;(3)碟形洼地涝渍特征呈同心圆分布;(4)涝渍微地域随时间推移发生有序地演变;(5)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江汉平原涝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6)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与涝渍灾害呈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江汉平原涝渍微地域涝渍发生特征,提出了因地制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新伟  王巧兰  龚德平  尹长元  巩细民  赵竹青  
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布置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增加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降低基本苗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小麦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可达232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3767.9元/hm2;磷肥次之,最高增产可达97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667.7元/hm2;钾肥最小,最高增产可达955.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575.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小麦最高产量为4773.0 kg/hm2时的施肥量分别为1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洪颜  张佩  徐敏  庄立伟  
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0年(3~5月)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的监测指数模型和灾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历史反演,分析了春季涝渍害的发生和灾损风险区划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春季涝渍害频发于沿江及以南地区,且30%以上年份造成冬小麦减产。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灾损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南高北低,年代际变化显著。其中,10 a尺度下以1960年代涝渍害灾损高风险范围最大,分布在鄂东、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江苏的江淮西部地区,其次是1970年代和1990年代,2000年代高风险区范围最小,仅零星分布在江南局部地区;30 a尺度下各年代际涝渍害灾损风险呈高值区南缩减小、低值区逐渐扩大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书婷  朱媛媛  张永利  杨琳  曾菊新  
将资源诅咒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矿产资源转向土地资源研究问题域,以近10a江汉平原18个县(市)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诅咒系数对其进行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发展滞后的荆州市所辖的监利县、江陵县以及其他7个县市的土地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且江陵县与监利县还属于严重诅咒区。通过对选取指标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得出导致其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为: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没有得到高效发展,而受到发展观念与投入等束缚,其二、三产业发展同样滞后。根据影响资源诅咒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给出化解土地资源诅咒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资源诅咒地区打破诅咒束缚,持续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昌云  张艳霞  羿国香  何文静  刘冬明  邢丹英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可以用作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江汉平原是马铃薯发展的新区。费乌瑞它是一个适宜于低山平原的早熟、优质马铃薯品种。探索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规程是获得马铃薯最大经济效益、促进马铃薯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探讨马铃薯秋播的最佳密度,设置了4 000穴/667m2、7 000穴/667m2、10 000穴/667m2、13 000穴/667m2、16 000穴/667m2、19 000穴/667m2等6个播种密度,研究密度对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播种密度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y=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党程成  郝蓉蓉  周梦  胡玉婷  刘越  杨青青  田小海  周继永  
水稻灌浆结实期气象条件同时影响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因此在生产上调整合适的播种日期对优质稻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0个优质稻品种为材料,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州通过分期播种(C1、C2、C3),使其在灌浆结实期经历不同的气象条件,并比较了不同播期下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的前15d气象条件显著影响优质稻产量和品质。从总体上看,产量以第2播期-C2(8.3 t/hm~(2))最高,C2处理具有更高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和结实率;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以播期C2和C3较优,分别为62.1%、和61.8%;垩白度在3个播期间差异不大;大多数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播期延迟而显著升高。籽粒产量和稻米品质与灌浆期关键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产量与灌浆期前15d日均温呈直线负相关;千粒重与灌浆期各气象因子均呈直线相关,其中与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灌浆期各气象因子之间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关系;因此,经过筛选得到灌浆期的前15d期间的日均温26℃左右、日较差9-10℃、相对湿度80%-85%、日照时数7h左右是实现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的最佳气象条件。可见,江汉平原地区优质稻的种植存在最佳栽培期(灌浆期),而合理安排播种日期应成为优质稻生产上的一项关键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