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2)
- 2023(4150)
- 2022(3446)
- 2021(3152)
- 2020(2637)
- 2019(6115)
- 2018(5716)
- 2017(10436)
- 2016(5909)
- 2015(6589)
- 2014(6520)
- 2013(6339)
- 2012(5969)
- 2011(5548)
- 2010(5528)
- 2009(5331)
- 2008(5160)
- 2007(4525)
- 2006(4054)
- 2005(3707)
- 学科
- 济(25549)
- 经济(25492)
- 管理(15832)
- 业(14530)
- 企(11093)
- 企业(11093)
- 方法(10416)
- 数学(9428)
- 数学方法(9338)
- 地方(7418)
- 农(7127)
- 财(6511)
- 中国(6499)
- 制(6276)
- 学(5647)
- 业经(4883)
- 农业(4673)
- 环境(4583)
- 体(4433)
- 融(4404)
- 金融(4403)
- 贸(4204)
- 贸易(4202)
- 易(4039)
- 银(3913)
- 银行(3900)
- 行(3786)
- 地方经济(3757)
- 体制(3600)
- 技术(3366)
- 机构
- 大学(87353)
- 学院(86994)
- 济(35659)
- 经济(35037)
- 研究(32699)
- 管理(30666)
- 理学(26818)
- 理学院(26443)
- 管理学(25953)
- 管理学院(25794)
- 中国(23204)
- 科学(21469)
- 农(20372)
- 江(19766)
- 京(18553)
- 所(17470)
- 财(17351)
- 农业(16388)
- 研究所(16128)
- 业大(15907)
- 中心(14939)
- 财经(13730)
- 省(12725)
- 经(12467)
- 经济学(11892)
- 院(11522)
- 范(11420)
- 师范(11267)
- 经济学院(10882)
- 农业大学(10670)
- 基金
- 项目(63122)
- 科学(49589)
- 基金(46996)
- 家(43154)
- 国家(42847)
- 研究(42294)
- 科学基金(35638)
- 社会(28388)
- 社会科(26922)
- 社会科学(26914)
- 省(25636)
- 基金项目(24988)
- 自然(23848)
- 自然科(23239)
- 自然科学(23232)
- 自然科学基金(22834)
- 划(21345)
- 教育(18804)
- 资助(18734)
- 编号(15306)
- 重点(15133)
- 部(14220)
- 发(13589)
- 创(12948)
- 江(12869)
- 计划(12719)
- 创新(12299)
- 国家社会(12285)
- 科研(12269)
- 制(12158)
共检索到127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燕 赵晓宇 陈恢富 王晓玲 熊勤学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广生 梅方竹 周竹青 朱旭彤
对 12个小麦品种 (系 )孕穗期遭受湿害后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孕穗期湿害使小麦穗粒数与穗粒重发生变化 ,有的品种如华麦 8号穗粒数及穗粒重均下降很小 ,有的如 92 14粒重下降很大但粒数下降较小 ,且不同小麦品种 (系 )对湿害的防御机制不尽相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湿害对主穗与分蘖穗的伤害机理并不相同 ,对主穗而言 ,湿害主要影响主穗粒重 ,对分蘖穗则是影响分蘖穗穗粒数。由于各产量性状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这就为选择适当指标进行湿害鉴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兰杰 吕延华 段晓亮 张小华 梁荣奇
为了解小麦品种(系)在孕穗期和灌浆期的田间抗蚜表现,本研究在自然感蚜的条件下,于2010/2011和2011/2012年度分别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对148份小麦品种(系)进行田间抗蚜性调查,采用蚜量比值法对品种(系)抗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孕穗期抗蚜性表现为高抗水平的小麦品种(系)有:衡6632、农大3432和京冬8号,占品种总数的2.03%;灌浆期表现为抗性或中抗水平的品种有:漯麦4号、邯6228、邯4015、KOK1679、烟农23、京花1号、临抗15和扬麦158等8个品种,占5.41%;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均表现为中抗水平以上的有:08P20、KOK1679、衡6632、冀38、临抗15号和...
关键词:
小麦 抗蚜性 孕穗期 灌浆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永国 安调过 李俊明 童依平 安忠民
通过水培培养,研究了生产上主栽的不同小麦基因型在充分供氮条件下孕穗期的根系、根系生理活性及根系与地上部干重以及吸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体积、根冠比、根活性及植株吸氮量不同基因型间有显著差异,根总吸收面积、根活跃吸收面积不同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植株吸氮量与地上部干重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634,经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植株吸氮量的差异和地上部干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株根干重和根体积不同造成的。研究表明,选择根干重和根体积大的小麦品种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氮利用效率。
关键词:
小麦 孕穗期 氮素 根系 吸氮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燕 高春保 卢碧林 苏荣瑞
江汉平原小麦生长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在系统分析1983~2012年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小麦生育期降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进行渍水处理,探讨其对株高、旗叶光合速率、叶片黄化进程的影响及其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1983~2013年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1/3以上年份同期降水量在80.2mm以上,极限降雨量达194.4mm,即较多年份有渍害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均导致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叶片黄化进程加快,其中孕穗期渍水对以上指标的影...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小麦 降水分布 渍害 产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贾付生 朱亚星 于雷 于婧
土壤湿度指数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国产高分一号(GF-1)遥感数据在江汉平原农情参数快速获取中的适用性,以潜江市2017年3月8日的GF-1 WFV影像和106个采样点的土壤湿度实测数据为数据源,选择垂直干旱指数(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PDI)和植被调整垂直干旱指数(VAPDI),对土壤湿度指数反演的效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DI、MPDI、VAPDI与土壤湿度实测含水量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649、0.802和0.821,实测土壤含水量验证精度评价也表明各模型均能满足反演的精度要求,说明基于GF-1 WFV影像开展江汉平原的大尺度土壤湿度反演是可行的;在植被覆盖中等区域,MPDI和VAPD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混合像元对土壤湿度光谱信息的影响,反演的精度要比PDI高,但在高植被覆盖度区,采用垂直植被指数(PVI)修正的VAPDI不易出现植被覆盖饱和现象,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基于3种指数模型反演的土壤湿度指数空间异质性基本一致,但MPDI、VAPDI对土壤湿度变化更为敏感,能反映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湿度的实际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大范围和动态监测表层土壤湿度指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蕾蕾 纪洪亭 刘兵 马吉锋 肖浏骏 汤亮 曹卫星 朱艳
【目的】研究自然温度日变化模式下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温度敏感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扬麦16和徐麦30为材料,于拔节期和孕穗期在全自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4个低温水平和3个低温持续时间的处理,于低温处理期间及低温处理结束后7 d内每天测定小麦第一张全展叶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结果】低温处理期间,扬麦16和徐麦30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拔节期低温处理期间,叶片Pn、Gs、Tr、Fv/Fm、ФPSII和qP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孕穗期低温处理期间,则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低温处理结束后,除孕穗期T4(Tmin/Tmax/Tavg,-6℃/4℃/-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叶片Pn、Gs、Tr、Fv/Fm、ФPSII、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温胁迫下,相对Pn与相对Fv/Fm、ФPSII、q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NPQ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相对Pn与相对ФPSII、qP的相关性要高于相对Fv/Fm和相对NPQ。【结论】低温主要通过降低叶片ФPSII和qP,引起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进而降低小麦干物质积累,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昌伟 杨昕 罗明 马昌 严翔 陈亭亭
【目的】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及时获取大田种植作物"面状"苗情信息,准确反映作物群体苗情状况及其趋势,服务于产量预报和实际生产。进一步深化冬小麦关键期苗情遥感反演机理与方法,为大田种植管理提供及时信息。【方法】结合2011—2013年定点观测试验,以环境减灾卫星HJ-CCD数据为遥感影像源,着重研究样本实验区孕穗期冬小麦关键苗情参数与籽粒品质参数和产量间及其与卫星遥感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增强遥感反演的机理性和重演性,与地面实测结果一起建立模型共同分析,提高遥感反演的定量化水平和可信度;以相关性最高为原则,筛选反演孕穗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SPAD以及叶片含氮量的敏感卫星遥感变量,并以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士强 宋晓慧 赵海红 孙明明 萧长亮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曹立勇 程式华
以黑龙江省25份主栽水稻品种及苗头品系为试材,在孕穗期平均16.1℃,处理5 d的试材为低温处理,以正常栽培管理的试材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系)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根据相对结实率分为1、3和5级,其中以3级最多、5级最少,分别占总材料的56%和8%。低温处理导致材料糙米粒长、宽和厚下降,但是1和3级材料下降幅度更大;低温处理稻米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起浆温度和消减值增加,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下降,但是耐冷性中等的材料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更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结实率与每穴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士强 陈书强 赵海红 萧长亮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曹立勇 程式华
为探明在低温胁迫下寒地粳稻群体的株型特征,选用黑龙江省稻区30份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利用冷水灌溉在孕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冷水胁迫下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根据相对结实率分为1,3,5,7,9级,其中以5级和7级最多(占总材料的30%),1级最少(占总材料的10%)。冷水胁迫处理后,7级和9级材料颈穗弯曲度、每穗干重、着粒密度、杆长、节间长、倒一和倒二叶披垂度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小于1,且比1级和3级材料更容易受到冷水胁迫的负面影响,1,2次枝梗数的CRI值<1,但比1级和3级材料的冷水胁迫反应迟钝。相关分析表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宇 王小燕 柳道明 杜厚江 苏荣瑞
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开展小麦开花后渍水试验,研究开花后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渍水前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均有持续降水分布,其中2011年4~5月累计降雨量达194.1mm,2012年同期累计降雨量达285.5mm,表明江汉平原小麦生殖生长期有较大渍害风险。本试验研究表明,开花后渍水,小麦植株衰老进程加速,叶片严重早衰失绿,旗叶光合速率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叶片衰老趋势,缩小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开花后渍水亦导致根系活力降低,渍水前喷施6-BA可缓减根系...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小麦 灌浆期 渍害 6-B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新伟 王巧兰 龚德平 尹长元 巩细民 赵竹青
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布置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增加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降低基本苗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小麦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可达232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3767.9元/hm2;磷肥次之,最高增产可达97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667.7元/hm2;钾肥最小,最高增产可达955.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575.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小麦最高产量为4773.0 kg/hm2时的施肥量分别为1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党程成 郝蓉蓉 周梦 胡玉婷 刘越 杨青青 田小海 周继永
水稻灌浆结实期气象条件同时影响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因此在生产上调整合适的播种日期对优质稻生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0个优质稻品种为材料,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州通过分期播种(C1、C2、C3),使其在灌浆结实期经历不同的气象条件,并比较了不同播期下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的前15d气象条件显著影响优质稻产量和品质。从总体上看,产量以第2播期-C2(8.3 t/hm~(2))最高,C2处理具有更高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和结实率;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以播期C2和C3较优,分别为62.1%、和61.8%;垩白度在3个播期间差异不大;大多数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播期延迟而显著升高。籽粒产量和稻米品质与灌浆期关键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产量与灌浆期前15d日均温呈直线负相关;千粒重与灌浆期各气象因子均呈直线相关,其中与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灌浆期各气象因子之间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关系;因此,经过筛选得到灌浆期的前15d期间的日均温26℃左右、日较差9-10℃、相对湿度80%-85%、日照时数7h左右是实现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的最佳气象条件。可见,江汉平原地区优质稻的种植存在最佳栽培期(灌浆期),而合理安排播种日期应成为优质稻生产上的一项关键技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昌云 张艳霞 羿国香 何文静 刘冬明 邢丹英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可以用作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江汉平原是马铃薯发展的新区。费乌瑞它是一个适宜于低山平原的早熟、优质马铃薯品种。探索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规程是获得马铃薯最大经济效益、促进马铃薯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探讨马铃薯秋播的最佳密度,设置了4 000穴/667m2、7 000穴/667m2、10 000穴/667m2、13 000穴/667m2、16 000穴/667m2、19 000穴/667m2等6个播种密度,研究密度对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播种密度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y=0.0...
关键词:
马铃薯 密度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雷 吴宜进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本质问题是恢复、重建湿地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之具有系统自我维持能力。江汉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 ,表现出生态功能和结构的退化趋势 :土壤潜沼化严重 ;生物群落结构简化 ,生物多样性下降 ;洪涝渍害加重等。依据生态演替理论基础和原则 ,提出了江汉平原湿地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湿地 生态退化 恢复重建 江汉平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