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7)
- 2023(9614)
- 2022(8649)
- 2021(8209)
- 2020(6906)
- 2019(16236)
- 2018(16156)
- 2017(30863)
- 2016(17222)
- 2015(19375)
- 2014(19358)
- 2013(19183)
- 2012(17651)
- 2011(15799)
- 2010(15518)
- 2009(14059)
- 2008(13429)
- 2007(11472)
- 2006(9904)
- 2005(8357)
- 学科
- 济(65047)
- 经济(64980)
- 管理(46316)
- 业(43407)
- 企(35887)
- 企业(35887)
- 方法(30799)
- 数学(26692)
- 数学方法(26386)
- 农(17738)
- 学(17437)
- 地方(16612)
- 中国(15550)
- 财(14736)
- 业经(14599)
- 农业(12074)
- 和(10995)
- 理论(10921)
- 环境(10875)
- 贸(10736)
- 贸易(10731)
- 易(10352)
- 技术(10236)
- 制(9892)
- 务(9460)
- 财务(9403)
- 财务管理(9389)
- 教育(9096)
- 划(8979)
- 企业财务(8831)
- 机构
- 大学(238231)
- 学院(236795)
- 管理(95563)
- 济(85290)
- 理学(83412)
- 经济(83293)
- 理学院(82435)
- 管理学(80941)
- 管理学院(80533)
- 研究(79960)
- 中国(56597)
- 科学(54846)
- 京(51805)
- 农(42140)
- 所(41247)
- 业大(40782)
- 江(38510)
- 研究所(38300)
- 财(37225)
- 中心(35734)
- 农业(32917)
- 范(32003)
- 北京(31956)
- 师范(31611)
- 财经(30500)
- 院(30476)
- 州(28113)
- 经(27667)
- 省(26327)
- 技术(26131)
- 基金
- 项目(173225)
- 科学(133658)
- 研究(123565)
- 基金(123115)
- 家(109122)
- 国家(108234)
- 科学基金(91364)
- 社会(73980)
- 省(70104)
- 社会科(69887)
- 社会科学(69863)
- 基金项目(66981)
- 自然(62287)
- 自然科(60695)
- 自然科学(60682)
- 自然科学基金(59557)
- 划(58114)
- 教育(55583)
- 资助(50811)
- 编号(50586)
- 成果(40255)
- 重点(38993)
- 发(36645)
- 部(36628)
- 创(35492)
- 课题(35041)
- 科研(33839)
- 创新(33092)
- 计划(32896)
- 大学(31280)
共检索到332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菲 黄荣林 江珊鸿 姜英 蒋燚 李志辉 刘雄盛 王勇 韦铄星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刘菲 李娟 戴菱 王勇 黄荣林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利于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和改善根系质量,且以切根1/2效果最佳,但留根长度不宜超过4 Cm。综合根系参数分析结果,与不切根相比,芽苗切根后主根长缩短26.12%~45.25%,根径增加25.33%~41.45%,一级侧根数增加15.51%~70.81%,一级侧根长度的最大增幅为50.00%~69.05%,盘根现象能减少到3.33%。本试验中,对促进生长和改善根系构型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李娟 戴菱 黄荣林 刘菲 邓小军
针对江南油杉造林后蹲苗期长的问题,以提高出圃苗木总生物量和质量为目的,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研究轻基质复配微生物功能菌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轻基质配方是影响江南油杉苗木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功能菌作为增效剂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并促进生长。主效应结果显示,功能菌对苗高和壮苗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和总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李运兴 卢志芳
应用广西大青山2~2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木资料,研究其幼林生长节律及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成熟林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米老排幼林生长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生长量最大,月生长量与月均气温相关性显著;(2)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和年均生长高峰均在3~4年生时出现,且高速生长期持续较长;(3)材积生长伴随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后,于6年生时出现第1次生长高峰,连年生长量达0.023 4 m3;6~15年生材积年生长量最大,15~17年生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并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因此确定此林龄为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
关键词:
米老排 人工林 幼林生长节律 生长过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连香 米伟 施福军
【目的】研究广东琼楠树高(H)、胸径(DBH)、材积(V)与树龄(T)间的回归关系及最优生长模型,以期掌握广东琼楠的生长规律,为林木快速生长期的科学抚育及森林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宁树木园内33年生广东琼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广东琼楠人工林测树因子各年间变化动态进行测定。【结果】33年生广东琼楠人工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23. 6 cm、19. 7 m和0. 37471 m~3;树高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和连年生长量曲线出现多个交叉点,变化幅度较大,但其单株材积生长曲线在33年间不断攀升,表现良好的生长趋势。各生长曲线表明6~12年为广东琼楠的速生期,所拟合回归模型R~2均达到0. 99以上,检验精度较高。【结论】广东琼楠树高最优生长模型为苏马克(Schumacher)模型,胸径生长最优模型为理查德(Richards)模型,材积生长最优模型为坎派兹(Compertz)模型; 30~32年之间材积生长达到数量成熟;拟合模型精度较高,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的预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白灵海 郭文福 曾冀 蔡道雄
基于林分树干解析资料,对广西大青山27年生红椎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12年为胸径连年生长量的速生期,第8年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峰值,第11年后连年生长量略呈下降趋势,但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直到22~23年才相交;(2)4~11年为树高连年生长量快速增长期,树高连年生长量于第7、8年达峰值,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并在第12年与树高平均生长量相交;(3)11~27年材积生长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直到27年生时,材积生长量仍未达数量成熟,红椎人工林材积的生长潜力大;(4)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红椎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拟合优度均在0.99以上,拟合效果显...
关键词:
红椎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曼芳 梁乃鹏 秦武明 蒋华 朱雪莹
通过对桂中地区顶果木人工林进行树干解析得出:36 a生的顶果木平均树高为28.73 m,平均胸径37.37 cm,平均材积(去皮)1.512 8 m3。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模型拟合得出测树因子与林龄具有较大相关性,树高、材积最优模型为苏马克模型,胸径最优模型为考尔夫模型,材积数学模型用于估测林木后期的材积较准确。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曲线波动增长,树高平均生长量最大值为16 a时的1.04 m,胸径平均生长量从第6a开始保持1.01~1.19 cm的生长量生长;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尚未相交,36 a生顶果木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该树种胸高形数在36 a时为0.47,材积连年生长率为5.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Based on density theory of plant growth and related biological hypothesis, a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derived, i.e. \%N\%=exp(\%a\%ln\+2\%v+b\%ln\%v+c\%), where \%N\% and \%v\%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volume of a plant, and \...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自然稀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童书振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立地 密度 变化规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思东
本文以定位观测数据,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乱流热量的交换规律。结果表明:每年冠层向邻近空间扩散的热量83105×108J/hm2;邻近空间传递给冠层的热量20190×108J/hm2;林下空间输送给地表层的热量1096×108J/hm2;地表层传送给林下空间热量有584×108J/hm2。乱流热量交换的大小,主要由辐射能和湍流扩散强度决定。在热量的交换中,林冠层起着直接的热源和桥梁作用。由于冠层对辐射的截留,对动能的削弱,使得冠层和地表层空间的乱流热量大小和交换方向极不相同。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热传递,乱流交换,净辐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毓 魏国余 吴敏 张凯
采用树干解析方法对11年香梓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年香梓楠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达到了12.4 m、14.80 cm、0.1337 m3/株。树高和胸径快速生长期刚好相反,树高快速增长期为第8~11年,期间连年生长量在1.33~1.67 m/a之间,而胸径快速增长期则为2~6 a,连年生长量在1.60~2.10 cm/a之间。材积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都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到11年时分别为0.0261、0.0122 m3/a,材积生长在11年时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采用Richards模型对材积生长进行拟合时决定系数高达0.9997。根据材积生长模型推断香梓楠人工林材...
关键词:
香梓楠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生长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启龙 贾宏炎 杨桂芳 孙浩忠 谌红辉 劳庆祥
以桂西北地区光皮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更全面反映林分整体生长规律的径阶标准木为材料,通过树干解析及采用Richards曲线方程进行建模,对14年生光皮桦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较高的拟合,并据此分析了光皮桦人工林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的生长节律。结果表明:光皮桦胸径、树高及材积与生长年龄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光皮桦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种质评价年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润辉 胡德活 郑会全 晏姝 蒋燚 朱积余
江南油杉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其资源分布日益减少。为了更有效的评价江南油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选择广东、江西境内的五个种源地开展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差异性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球果和种子的形态性状差异在种源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进一步证明种源间差异的真实存在;球果和种子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显示,球果短径与三个种子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地表型和遗传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揭示了五个种源的相似性情况,与行政区划不同,广东的南雄种源与江西的大余种源和崇义种源间的相似性大,这可能与三地的地理位置相邻空间隔离较小有关。
关键词:
球果 种子 遗传变异 江南油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冀原 张斌 许琪 李科 肖祥希 李志辉
以1年生的贵州、福建2个不同种源的江南油杉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氮、磷、钾的配比施肥处理,研究了江南油杉苗高、地径、地上与地下干质量、总干质量、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促进苗高和地径等生长的较优施肥配比为氮0.08 g/盆+磷0.12 g/盆+钾0.09 g/盆,即N1P2K2处理(处理2)对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相对于对照组的苗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总干质量、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64%(36%)、38%(30%)、124%(65%)、92%(82%)、113%(70%)、72%(67%)、69%(70%)、53%(5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黄荣林 刘菲 姜英
以来自广西、福建15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为材料,分析比较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实在表型性状、萌发特性上的差异,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及进一步的选种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江南油杉饱满种子千粒重106.86193.35 g,近50%的种源其种子饱满率低于50%,田间出苗率种源间平均值为41.78%。江南油杉种实生物学性状种源间差异显著,产地效应明显。种子饱满率、田间出苗率、单果重和球果体积变异幅度较大,球果直径和种子形态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间出苗率和果径比是江南油杉种子品质构成的最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