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
- 2023(972)
- 2022(879)
- 2021(845)
- 2020(701)
- 2019(1827)
- 2018(1708)
- 2017(2889)
- 2016(1794)
- 2015(2018)
- 2014(2053)
- 2013(2159)
- 2012(2229)
- 2011(1902)
- 2010(1965)
- 2009(1825)
- 2008(1712)
- 2007(1383)
- 2006(1318)
- 2005(1144)
- 学科
- 济(9027)
- 经济(9023)
- 地方(6656)
- 农(3533)
- 地方经济(3190)
- 业(3025)
- 管理(2630)
- 农业(2565)
- 学(2310)
- 方法(2159)
- 数学(2050)
- 数学方法(2037)
- 环境(1837)
- 中国(1764)
- 业经(1609)
- 资源(1532)
- 企(1346)
- 企业(1346)
- 生态(1251)
- 农业经济(1250)
- 土地(1186)
- 事业(1135)
- 融(1049)
- 金融(1047)
- 财(1014)
- 贸(985)
- 贸易(982)
- 城市(975)
- 发(926)
- 易(889)
- 机构
- 学院(24159)
- 大学(22432)
- 研究(10996)
- 江(10973)
- 济(8402)
- 经济(8248)
- 科学(8219)
- 管理(7811)
- 中国(7279)
- 省(6607)
- 理学(6513)
- 农(6467)
- 理学院(6350)
- 所(6312)
- 管理学(6183)
- 管理学院(6147)
- 研究所(5945)
- 南(5855)
- 京(5586)
- 农业(5305)
- 业大(5121)
- 中心(5071)
- 范(4352)
- 师范(4278)
- 浙(4252)
- 浙江(4242)
- 院(4160)
- 州(4021)
- 湖(3751)
- 科学院(3700)
共检索到40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玉平
江南最大的铁路枢纽───株洲刘玉平株洲市位于湘中丘陵地带,是江南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新兴的工业重镇。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大动脉在这里交汇,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为责柱形成工业体系。境内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炎帝陵”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志宗 关贤军
重大规模应急管理需要考虑应急反应设施之间的相互连接和支持。基于Campbell对枢纽覆盖的第2类定义,提出了灾害应急反应的枢纽集覆盖模型和枢纽最大覆盖模型。针对枢纽集覆盖模型的过多约束,提出了枢纽集覆盖模型的代理松弛问题,并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对不同的模型参数与模型规模试验组合的计算结果表明,针对代理松弛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具有计算时间上优势,虽不保证最优解,但多数情况下能得到最优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钱维 罗晓祥
我国现有铁路7.2万公里,低于美国26万公里和俄罗斯10万公里的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三,却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相适应。根据全国铁路发展规划,国家将大规模推进铁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建设新线1.7万公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小辉 过秀成 杜小川 邓润飞
随着区域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客运枢纽作为一种新型的枢纽类型,其功能定位、站址区位、周边土地利用等具有显著的特征。本文界定了城际铁路客运枢纽的内涵属性,从城市门户、交通服务、引导发展、城市节点方面分析了其系统功能;以枢纽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变迁为出发点,提出了城际铁路客运枢纽三个典型发展阶段及演变进程;最后,结合城际铁路客运枢纽发展趋势,对枢纽布局选址、功能定位和交通衔接设施配置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客运枢纽 功能属性 演变进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靖淋
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哈尔滨铁路枢纽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完善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充分发挥铁路在社会物流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对哈尔滨铁路枢纽货运系统进行了规划研究。根据枢纽既有设施布局状况、路网结构、在建铁路情况以及规划年度货运量增长情况,给出了枢纽总图中货运系统的具体优化方案。
关键词:
铁路枢纽 货运系统 规划方案 哈尔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立国 刘小兰
选取中国22个主要铁路枢纽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1990年、2000年的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2年遥感影像图,在ArcGIS9.3软件中提取城区外围轮廓,运用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等指标测度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逐渐趋向紧凑,形状逐渐趋向方形和圆形;从各要素来看,铁路枢纽城市空间的紧凑度、分维值的差异越来越小;相对于矿业城市,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整体趋于分散,紧凑度相对较高;从规模来看,规模小的铁路枢纽城市紧凑度较高,形状趋于简单,规模大的紧凑度较低,形状趋于复杂。
关键词:
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铁路枢纽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兵 过秀成 李星 孔哲
论文在分析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与城市关系、客流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等的基础上,研究枢纽地区路网布设的要求;通过对枢纽地区的道路功能分析和基本布局形式的对比,提出边缘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路网方格网的布局思路和分区规划的思想,以及分区各等级道路网密度的相互关系和取值范围,并结合南京高铁南站地区的路网规划进行实例应用和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全平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的南津关下游二点三公里处,是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坝,因坝址穿过江中小岛葛洲坝而得名。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八年三月三十日视察长江三峡,又名“三三○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挡水坝、发电厂、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具有通航、发电等综合功能。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葛洲坝水利枢纽将作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用以调节三峡大坝以下河道的水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全长二千五百九十五米,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莫家豪
为了将香港打造成亚洲教育的枢纽,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取得卓越的成绩,香港的大学在全球大学中排名领先,并成为国际标杆。本文旨在探讨香港建构亚洲教育枢纽的经验,重点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王铮
本文论述了研发枢纽城市的概念。文章认为研发枢纽城市是区域枢纽-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知识扩散与商贸中心功能的城市,一个研发枢纽城市是产业集群、研发企业活跃、具有生产性和商贸性附域、具有知识城市特征的空间集合体。文章在分析与观察基础上提出在区域管理意义上,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文化多样性、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利用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网络生成等措施是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认为在管治上,政府应通过实施外部网络战略、善待大学和发展金融服务业来构建研发枢纽城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晓 高雷 王珂 欧阳珊 吴小平 刘绍平 陈大庆 万迪文 段辛斌
为了解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效果,采用张网法和截堵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月、2020年4月、2020年8月对峡江水利枢纽鱼道的过鱼效果开展季度调查。鱼道内共采集鱼类4605尾,计42种,隶属于4目、9科、34属,以中小型鱼类为主,体长范围为2.3~48.5 cm,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数量比分别占总数的17.24%、14.26%、6.86%、5.78%、4.89%。鱼道内洄游性鱼类有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鳗鲡(Anguilla japonica)。鱼类的过鱼数量呈季节性变化,其中夏季过鱼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2.23%;冬季过鱼数量最少,占总数的11.69%,影响过鱼的主要因素为水温和水位。有42种鱼通过峡江水利枢纽鱼道的入口,与其他鱼道相比,峡江水利枢纽鱼道过鱼种类较多。研究结果可为鱼道优化与有效运行提供参考数据,对保护赣江渔业资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峡江水利枢纽 鱼道 过鱼效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任宗伟 葛雅丽 王玉娇 刘莉 陶晓明
主要研究长江内河枢纽港中位选址问题。首先,阐述了枢纽港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其次,分析长江流域主要港口的现状;然后建立基于成本最低的整数规划模型,对长江流域主要的21个港口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枢纽港的最优选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冰 陈晓悦 轩华
研究一类面向多编组站铁路枢纽的列流-车流协同组织优化问题。以列车进出站走行、货车改编与集结、地方作业车取送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枢纽各编组站接入方向、衔接装卸站情况、场站到解集编发能力和枢纽转站能力等限制构建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两阶段融合求解策略。该策略首先给出主核心车组接入编组站作为列车接入站的贪婪匹配方法,进而利用次核心车组进行方案调整,然后根据到解集编发能力和转站能力限制完成匹配方案检验,得到可行匹配方案集。其次,给出列车与编组站相互匹配的编码方案,进而利用基于优选集的交互-内生更新过程找出最优列车-编组站匹配方案。最后通过不同规模算例测试所提方法的求解性能。
关键词:
铁路枢纽 编组站 装卸站 列流 车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