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5)
- 2023(10226)
- 2022(9469)
- 2021(9277)
- 2020(7753)
- 2019(17763)
- 2018(17476)
- 2017(32680)
- 2016(18122)
- 2015(20602)
- 2014(20576)
- 2013(20483)
- 2012(18979)
- 2011(17170)
- 2010(16944)
- 2009(15527)
- 2008(14911)
- 2007(12198)
- 2006(10668)
- 2005(9250)
- 学科
- 济(72785)
- 经济(72715)
- 管理(47835)
- 业(45882)
- 企(36977)
- 企业(36977)
- 方法(33072)
- 数学(28834)
- 数学方法(28528)
- 地方(20484)
- 农(20325)
- 中国(19011)
- 学(17218)
- 财(16177)
- 业经(15388)
- 农业(13914)
- 贸(12918)
- 贸易(12908)
- 易(12454)
- 和(11721)
- 环境(11500)
- 理论(11215)
- 制(10992)
- 技术(10716)
- 地方经济(10371)
- 教育(9826)
- 务(9794)
- 财务(9737)
- 财务管理(9718)
- 划(9575)
- 机构
- 大学(250031)
- 学院(248478)
- 管理(100612)
- 济(95285)
- 经济(93188)
- 理学(87763)
- 研究(87133)
- 理学院(86659)
- 管理学(85100)
- 管理学院(84658)
- 中国(62805)
- 科学(56839)
- 京(54313)
- 所(44375)
- 农(42281)
- 财(41329)
- 研究所(40938)
- 业大(39556)
- 中心(39551)
- 江(39484)
- 范(34997)
- 师范(34653)
- 北京(33611)
- 农业(33270)
- 财经(33256)
- 院(32042)
- 经(30241)
- 州(29530)
- 师范大学(28267)
- 经济学(26781)
- 基金
- 项目(179211)
- 科学(139941)
- 研究(130037)
- 基金(128930)
- 家(112977)
- 国家(112057)
- 科学基金(95624)
- 社会(79551)
- 社会科(75149)
- 社会科学(75125)
- 省(71145)
- 基金项目(69968)
- 自然(64007)
- 自然科(62405)
- 自然科学(62391)
- 自然科学基金(61232)
- 划(59328)
- 教育(58805)
- 编号(53623)
- 资助(52706)
- 成果(43012)
- 重点(40226)
- 部(38885)
- 发(38337)
- 课题(36753)
- 创(36732)
- 科研(34401)
- 创新(34253)
- 教育部(32776)
- 大学(32646)
- 期刊
- 济(104461)
- 经济(104461)
- 研究(73196)
- 中国(47395)
- 学报(42383)
- 科学(38924)
- 农(37747)
- 管理(35464)
- 大学(31179)
- 财(29461)
- 学学(29118)
- 教育(28474)
- 农业(26975)
- 技术(21147)
- 融(18774)
- 金融(18774)
- 业经(16933)
- 经济研究(15743)
- 图书(15737)
- 财经(15125)
- 业(13881)
- 资源(13568)
- 理论(13456)
- 问题(13281)
- 科技(13034)
- 经(12672)
- 实践(12633)
- 践(12633)
- 技术经济(11630)
- 版(11585)
共检索到363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伟 龚胜生 张涛 李孜沫 石国宁 梅佳琪
疫灾与人类始终同在,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该文基于疫灾史料,运用空间分析模型,探讨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来疫灾流行的时空变迁特征。研究表明:1)在过去近千年中,江南地区疫灾流行之年多达300个,近乎三年一遇,且疫灾越来越频繁,清代更是集中了52%的疫灾之年。2)江南地区疫灾流行呈现“夏秋高发、春季多发、冬季少发”的特点,季夏、孟秋易于疫灾流行。3)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在周期上可分为两个400 a左右的波动周期。4)江南地区疫灾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集型,形成了以今杭州、苏州、上海为中心的疫灾频发区,疫灾频数的总体分布特征是北部多南部少;疫灾分布重心总体上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变化;但疫灾强度则由东向西北、西南递减;5)江南地区疫灾流行格局受人类活动格局影响,湖区、三角洲前缘疫灾重于山地丘陵区,滨海区疫灾重于腹地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勇强
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的水旱灾害,使江南地区损失严重,政府采取了缓征、截留的救灾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救灾效果,但这种救灾策略是在减少江南灾区上供粮赋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江南在灾后补缴欠粮,但江南常年灾荒,累积下来大量积欠,补缴压力非常巨大,结果出现了江南典型的后灾荒时期的饥荒现象。文章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积欠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博弈理论,对积欠危机的形成给予了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
北宋 江南 灾荒 积欠 博弈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家涛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驿 驿传机构 清代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建勤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人士大夫好游成风。文人专心于游事,固然是其习性所使,但事实上也与他们的人生遭际不无关联。而文人们的寻幽探胜、流连风景活动,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文人 旅游 江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家涛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驿 驿传机构 清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侯杨方
本文以《澄江范氏家谱》为基本研究资料,结合其它的史料,对明清时期600年间江南范氏家族的出生、死亡、增长波动等人口现象,以及影响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了范氏家族的人口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生育率状态下江南地区家庭生育子女数在5~6之间,除少数特殊年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人口变动主要受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以清初与太平天国战争影响为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岩 李彭元
抗战爆发后,日军攻占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镇江等地,以“接收”为名掠夺江南地区文献,重要文献被运到日本,而被日军视为所谓“违禁”书籍被销毁,部分文献“归还”汪伪政权。汪伪政权接收文献被“分让”给日伪机构。被掠去日本的江南文献,只有少部分战后归还中国。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 文献掠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关键词:
唐天宝间 江南地区 麻布产量 社会需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
唐天宝间 江南地区 麻布产量 社会需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雪铭 夏春光 张英佳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最密切最相关的地表空间,人居环境的脆弱性与人类对其需求提升的矛盾日渐凸显,人们在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对策过程中,拓展和丰富了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证研究。地理学因其独特的区域性、综合性视角及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地理学视角,选地理学权威期刊代表性文章为材料,系统归纳了近10年来中国的人居环境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①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及评价;②人居环境系统综合性研究;③人居环境景观研究;④人居环境模拟与预测;⑤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⑥地理信息科学对人居环境的技术支撑研究。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地理学视角 研究综述 中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如愿
音乐经济是围绕音乐文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活动,包括音乐商品的生产、包装、传播、消费过程。在我国的历史记录中,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元明清,音乐经济活动的记录并不鲜见。在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两大分类中,音乐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生产与消费特征。为进一步追溯我国江南地区音乐经济活动的发展状况及其内在原因,我重点研读了《江南音乐经济史》(韩启超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一书,它是中国音乐专业研究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它以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记录方式详细展现了我国江南地区音乐及其产业经济的发展演变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子生,贺一梅,李云辉,张义琳,王云鹏
云南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人为作用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较为显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本文选择金沙江中游中山高原与干热河谷区较为典型的宾川县作为研究实例,采用航片判读、实地调查与GIS等方法编制1960、1980和2000年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图,据此分析了该县1960~200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引发的土壤侵蚀变化特征,重点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引发的土壤侵蚀变化过程,并提出土壤侵蚀治理的工程与技术措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俊亚
中国现代工业发轫后 ,江南成为国内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发展成繁荣的工业中心 ,这些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 ,吸引江南本地农村人口急剧向这些城市移动。江南本地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很容易寻找到具有一定技术成份的工作、管理工作和其它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江南地区城市中的体力工作及农村中的许多农业工作 ,则吸引了大批苏北等地的劳动力。随着苏北及内地其它地区的开发 ,以上海为中心的智力劳动者和技术工人又大量向外围层层扩散 ,成为苏北及内地的技术骨干 ,对内地经济的发展 ,贡献尤大。
关键词:
江南地区 劳动力市场 体力劳动 智力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