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0)
2023(11165)
2022(9872)
2021(9381)
2020(7787)
2019(18027)
2018(18066)
2017(34777)
2016(19120)
2015(21440)
2014(20914)
2013(20586)
2012(18811)
2011(16839)
2010(16762)
2009(15256)
2008(14723)
2007(12624)
2006(10941)
2005(9256)
作者
(52864)
(43685)
(43329)
(41075)
(28148)
(21031)
(19774)
(17148)
(16748)
(15612)
(15379)
(14679)
(13787)
(13671)
(13467)
(13155)
(12977)
(12955)
(12628)
(12596)
(10788)
(10691)
(10439)
(10114)
(9816)
(9764)
(9721)
(9680)
(8794)
(8570)
学科
(71419)
经济(71336)
管理(56060)
(53458)
(45552)
企业(45552)
方法(32378)
数学(27602)
数学方法(27274)
(19119)
中国(18660)
地方(17169)
(17048)
业经(16967)
技术(16822)
(16337)
农业(12974)
理论(12802)
(12462)
(12275)
(12125)
贸易(12117)
环境(11980)
(11701)
技术管理(11403)
(11008)
银行(10969)
(10789)
金融(10788)
(10737)
机构
大学(259506)
学院(257910)
管理(107121)
(98709)
经济(96479)
理学(93306)
理学院(92258)
管理学(90773)
管理学院(90300)
研究(84775)
中国(62014)
(55912)
科学(53912)
(43956)
(41857)
(41500)
(39246)
业大(38877)
研究所(38471)
中心(38351)
财经(35455)
(35365)
师范(35061)
北京(34405)
(32194)
(31390)
农业(30733)
(30683)
师范大学(28534)
经济学(28246)
基金
项目(182825)
科学(144004)
研究(135783)
基金(131533)
(113864)
国家(112892)
科学基金(97594)
社会(84077)
社会科(79519)
社会科学(79497)
(72876)
基金项目(71020)
自然(63754)
自然科(62216)
自然科学(62203)
教育(61481)
自然科学基金(61074)
(60334)
编号(56148)
资助(53003)
成果(45192)
重点(40395)
(40076)
(39774)
(38983)
课题(38228)
创新(37390)
项目编号(34798)
科研(34542)
教育部(34003)
期刊
(106371)
经济(106371)
研究(74599)
中国(47879)
管理(39477)
学报(39066)
科学(36870)
(35154)
(31522)
教育(31458)
大学(29372)
学学(27307)
农业(25113)
技术(22696)
(20839)
金融(20839)
业经(18024)
经济研究(16077)
图书(16064)
财经(15972)
科技(14471)
(13446)
问题(13420)
(13419)
理论(13382)
技术经济(12682)
实践(12520)
(12520)
现代(12394)
资源(11988)
共检索到369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竞昊  赵卓  
对于已经果实累累的江南史研究而言,近年来生机勃勃的华南学派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历史人类学视野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是区域研究范式的重要参照。江南史研究应当广纳"新"、"旧"诸法,兼顾大问题与小问题、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关系;立足于与国家史进行区分的"江南视角",在整体史视野下,勾画区域社会的内在结构、历史过程及其反映的中国历史发展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竞昊  
主持人语:在中国区域史研究领域,"江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江南史研究是传统显学。本期刊登的三篇江南史主题论文,研究时段上,涵涉明清、民国乃至今人的研究史回顾;对象空间上,有区域整体、府州乃至城镇;研究方法上,或理论思辨或实证考据;关注内容上,包含江南地域范围界定、江南市镇及江南史研究方法论等热点问题的再思考。其中的共性之一,是都在追求一种比较视野上的突破:孙竞昊、赵卓的《江南史研究的"新"与"旧":从华南学派的启示谈起》,旨在参考华南研究的范式,激发江南史研究的新活力。胡克诚的《何处是江南:论明代镇江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怀玉  
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是区别明显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本文对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尝试总结供给学派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根良  
在19世纪的美国工业化中,由学术圈之外的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等创立的一套自封为"美国学派"的经济学说,作为美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崛起为全球工业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这种经济意识形态是民族主义的,强调内需和保护国内市场,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生产率的提高作为立国之本,通过城乡协调发展和"内部改善"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因而造就了美国工业化的成功经验。但是,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这种经济意识形态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暧昧态度在美国的"镀金时代"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美国工业化及其经济意识形态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如何启动内需和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卢明名  齐晓安  
后凯恩斯学派消费理论在批判新古典主流消费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新古典主流消费理论具有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注重微观基础和构建严格标准模型的基本特征,后凯恩斯学派批判其非社会的研究方法、脱离现实的过度抽象以及替代效应的作用,强调消费行为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历史性,在消费理论中引入等级性与层次性,并突出了收入效应的重要作用。后凯恩斯学派消费理论的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居民消费理论;拓展我国居民消费需要遵循历史原则,关注阶层消费特点,从改变收入入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王淑红  
资源学派的战略管理思想可概括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心应放在对稀缺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和控制上;战略联盟是整合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形成战略优势的有效途径;确认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当去寻找企业内部积累形成的特殊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护要靠持续的创新能力;归核化是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根据资源学派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本文提出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的理念应从“伺机而动”转向“量力而行”,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的战略互动机制构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把企业整合资源与能力的重点从战略并购转向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归核化的战略并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颉茂华  王瑾  
古典会计学派对整个会计理论的发展不仅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主要研究了西方古典会计学派中的会计思想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从簿记理论,业主权益理论、企业主体理论、剩余权益理论这些会计思想的流传、传承及创新发展的过程,说明这些会计思想的产生及发展与不同时期的会计环境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变迁关系。通过对古典会计理论发展的述评,更好地把握未来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理论方法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琴芬  
本文从新制度学派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概念入手 ,概略介绍了该学派与我国经济改革关系比较密切的观点。并借鉴这些内容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1、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结构 ;2、建立法律规范 ,为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制度环境 ;3、倡导并推动新道德和新观念的形成 ,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忠宏  
当前 ,我国反垄断无论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 ,还是从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出发 ,都有着非常现实、深远的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反垄断法规、也是执行最严格的国家 ,在其 10 0多年的反垄断历史中 ,曾经出现过两大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分别在不同时代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大学派竞争理论的比较 ,探求我国学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而非抑制价格升高。应重点扶持具有较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一刀切。小农依然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主体,也应是制度和政策设计的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小农持续的高农业资本投入和生产经营技能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德平  张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知识分子发起救亡图存的乡村建设运动,提出文化失调与重建、平民教育、农民组织化等乡村建设理论,在学术史上被称为“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开展知识教育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建立乡村组织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倡导放足运动解缚女性的身体,施行禁毒禁赌净化乡村的文化环境,推广公益事业改善乡村的设施条件,实现对农民和乡村的双重改造。乡村建设学派为重建社会组织构造、探索乡村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张力、资源条件限制、与农民联结度较弱等局限。当下的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理论内核的延续性、行动理念的契合性、乡建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乡建内容的承继性。这也启示我们,乡村建设行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伦理、重建团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理念和实践策略,从而推进乡村振兴的高效实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兴维  王先根  
本文在综述始终主张采用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重视货币理论并推崇经济自由主义的芝加哥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以下可资借鉴之处: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刺激国内需求;重视货币作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企业家市场和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贤才  张世晴  
文章的重点在于梳理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对我国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文章首先回顾了凯恩斯学派形成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然后分别研究了凯恩斯本人的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后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最后根据凯恩斯学派就业理论得出对我国就业政策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