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2)
- 2023(6697)
- 2022(5610)
- 2021(5122)
- 2020(4269)
- 2019(9394)
- 2018(9061)
- 2017(16487)
- 2016(9500)
- 2015(10309)
- 2014(9932)
- 2013(9642)
- 2012(9137)
- 2011(8139)
- 2010(8053)
- 2009(7632)
- 2008(7732)
- 2007(6929)
- 2006(5978)
- 2005(5181)
- 学科
- 济(34555)
- 经济(34497)
- 管理(29610)
- 业(27855)
- 企(23368)
- 企业(23368)
- 方法(16761)
- 数学(13938)
- 数学方法(13750)
- 学(11536)
- 财(10533)
- 农(10418)
- 业经(8667)
- 中国(8425)
- 贸(8400)
- 贸易(8394)
- 易(8198)
- 务(7196)
- 财务(7186)
- 财务管理(7172)
- 农业(6996)
- 企业财务(6853)
- 制(6836)
- 技术(6170)
- 划(5754)
- 环境(5714)
- 理论(5646)
- 银(5369)
- 和(5321)
- 银行(5315)
- 机构
- 大学(141005)
- 学院(138881)
- 济(51075)
- 管理(50874)
- 经济(50109)
- 研究(48873)
- 理学(45091)
- 理学院(44527)
- 管理学(43505)
- 管理学院(43296)
- 农(36589)
- 中国(35712)
- 科学(35560)
- 农业(29689)
- 京(29261)
- 业大(28896)
- 所(26949)
- 研究所(25121)
- 财(22554)
- 中心(22149)
- 江(20376)
- 农业大学(19845)
- 财经(18660)
- 北京(17640)
- 院(17161)
- 经(17091)
- 省(16921)
- 范(16726)
- 室(16360)
- 师范(16298)
- 基金
- 项目(99813)
- 科学(76827)
- 基金(73635)
- 家(68707)
- 国家(68152)
- 研究(62192)
- 科学基金(56586)
- 自然(40560)
- 社会(39858)
- 自然科(39690)
- 自然科学(39673)
- 基金项目(39480)
- 自然科学基金(39008)
- 省(38959)
- 社会科(37681)
- 社会科学(37668)
- 划(33993)
- 资助(29636)
- 教育(28221)
- 重点(22955)
- 编号(22399)
- 计划(22180)
- 部(21174)
- 创(20936)
- 科研(20443)
- 发(20296)
- 科技(20016)
- 创新(19697)
- 业(19488)
- 大学(17791)
共检索到194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孔祥会 刘占才 郭彦玲 郭春丽
测定暴露于不同汞离子质量浓度(0 mg/L、0.05 mg/L、0.10 mg/L、0.15 mg/L、0.20 mg/L、0.25 mg/L)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血清、鳃、肝胰脏、脾、肾脏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汞离子对草鱼生理代谢的影响。暴露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KP活性在0.05mg/L、0.10 mg/L和0.15 mg/L汞暴露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0.20 mg/L、0.25 mg/L组显著下降(P<0.01);鳃AKP活性在0.1...
关键词:
汞离子 碱性磷酸酶 草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皇甫加清 张耀光 周传江 金丽 黄林 蒲德永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9.30±0.48)g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了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草鱼组织结构损伤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μg/L。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上皮细胞增生、空泡化,上皮组织变厚;肝细胞肥大,空泡化,结构不清晰,细胞核固缩,肝组织局部坏死;肾小管退化变性,上皮细胞核肥大,肾小球萎缩,肾间组织充血;脾脏中红细胞肥大,黑色素巨噬细胞集聚,有吞噬红细胞现象。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艳茹 和文祥 邢少峰 吕家珑 唐明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环境保护以及重金属铬的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杨凌、榆林、黄龙的土娄土、风沙土、褐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Cr3+(0,250,500,750,1500,2500,5000 mg/kg)、Cr6+(0,500,1000,1500,2000,2500,5000 mg/kg)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U)随铬含量(C)的增加而降低,采用U=A/(1+B×C)模型(其中A、B为复合参数)可较好地表征土壤碱性磷酸酶与铬含量之间的关系,且拟合方程均达极显著相关;土壤受铬轻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俊国 杨鹏鸣
本实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5.38%、55.94%、27.97%,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31%、16.20%、10.42%;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4.48%,67.83%,46.15%,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72%、28.01%和37.04%。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分别增加37.76%、86.71%、62.24%,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8.47%、65.74%和58.10%。3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
关键词:
脲酶 碱性磷酸酶 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玉华 邓培渊 雷志华 赵奇
【目的】地黄连作可以显著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实验研究了种植地黄后轮作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来评价轮作不同作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没有种植过地黄的土壤为对照,选用去年种小麦,今年种地黄;去年种地黄,今年分别种植菊花、玉米的4块田地土壤,研究种植地黄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各取样时间,其他3种土壤中脲酶活性均比对照高,且随着地黄和菊花生长期的推进,土壤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种玉米土壤中脲酶活性是先升高后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较复杂:种地黄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对照差异不显著,种菊花和玉米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75和155 d时均比对照显著降低;在205d时,种菊花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而种玉米土壤中碱性磷酸酶和对照差异不显著;种地黄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地黄生育期的推进显著升高,种菊花和玉米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著降低,但种菊花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于种玉米土壤。【结论】种植地黄后轮作玉米比轮作菊花更有利于土壤的良性演化。
关键词:
地黄 脲酶 多酚氧化酶 碱性磷酸酶 轮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欢 吕婷婷 李晓峰 王敦
【目的】通过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中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中肠ALP的调控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HearNPV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昆虫中肠ALP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病毒感染试虫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ALP活性和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HearNPV感染后,能够显著抑制ALP的活性,且抑制作用与感染病毒的剂量和感染后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ALP活性的下降与病毒下调其编码基因ALP的表达水平有关。【结论】HearNPV感染其宿主昆虫的过程中导致宿主ALP活性显著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孔祥会 郭彦玲 刘占才 郭春丽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汞离子浓度下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实验中汞离子浓度设5组,分别为0 mg/L、0.1 mg/L、0.3 mg/L、0.5 mg/L和0.7 mg/L,每组分别于1 d、5 d、12 d和21 d取样,测定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显示,0.1 mg/L组暴露1d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支兵杰 刘伟 赵春刚 段莹莹
以淡水组(盐度0)为对照,通过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幼鱼[体重为(26.57±6.32)g,全长为(14.44±1.05)cm]不同盐度(5、10、15、20)下130 d的饲养实验,研究了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影响。结果表明:幼鱼在30 d时胃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高于130 d时的蛋白酶比活力;实验30 d时,胃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蛋白酶比活力在盐度10组显著高于20组(P
关键词:
大麻哈鱼幼鱼 消化酶 盐度 比活力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田丽粉 任仲 崔毅 陈碧鹃 矫国本 王学端 张旭光
实验研究了胜利原油污染物对褐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和对肝脏碱性磷酸酶(AK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胜利原油为低毒性污染物,其对褐牙鲆仔鱼的毒性主要是通过使水体与空气的交换量减少而导致鱼类窒息死亡,仔鱼中毒表现为乏力、身体失去平衡、打旋和下沉死亡;而稚鱼主要中毒表现为身体特别是尾部出现糜烂,最终导致死亡。胜利原油对褐牙鲆仔鱼的96hLC50为1.194~4.15mg/L,对稚鱼的96hLC50为7.87~11.86mg/L。低浓度的胜利原油对实验牙鲆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诱导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其活性影响越大。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曝油时间的延长先升高然后降低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旭东 梁萌青 林洪 常青 王家林
制备基本组成相同、添加100℃常压干燥鱼粉的饲料(1号饲料)与50℃负压干燥鱼粉的饲料(2号饲料)。将两种饲料分别投喂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探讨了饲料中不同干燥温度的鱼粉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21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饲料中的鱼粉含量相等(60%),但是用2号饲料投喂的半滑舌鳎稚鱼的特定生长率、体内酸性蛋白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要优于用1号饲料投喂的半滑舌鳎稚鱼的相应指标(P≤0.001),而存活率、体内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相当(P>0.05)。从生长、存活率及酶活性指标看,半滑舌鳎稚鱼对50℃负压干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桐 徐奇友 许红 王常安 石连玉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3(Vitamin D3)对松浦镜鲤(C.carpio Songpu mirror carp)幼鱼体成分、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鲤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D3的最适添加量。选用2.4 g左右的镜鲤幼鱼525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维生素D3添加量为0,200,400,800,1 600,3 200及1×105IU/kg的7种饲料,饲养试验时间为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镜鲤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血清磷离子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未添加维生素D3的试验组相比,饲...
关键词:
维生素D3 镜鲤 体成分 碱性磷酸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再忠 王武 成永旭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娟 施志仪
为了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基因在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在细胞水平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对碱性磷酸酶(AL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大菱鲆肠、肌肉、脾脏、心脏、鳃、肝脏、肾脏及脑8个不同组织中ALP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且用0 nmol/L、50 nmol/L、75 nmol/L、100 nmol/L、200 nmol/L 5个不同浓度的T3处理大菱鲆肾细胞(SMK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3处理后细胞中AL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LP mRNA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传红 卢明星 范弟武 程虎 韩建刚
【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是揭示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探究围垦对土壤磷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湿地养分转化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杨树Populus和稻田)和崇明东滩湿地(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和麦田)等不同覆被或土地利用方式的8种土壤,以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湿地围垦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ALP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结合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洪泽湖湿地,无论是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还是围垦芦苇湿地为杨树人工林或稻田,ALP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增大,Vmax增加13.0%~313.4%,Km增加21.0%~50.8%。但酶的催化效率(Vmax/Km)在自然演替过程中下降25.0%,人为围垦利用后增大2.3倍。对崇明东滩湿地而言,光滩演变为芦苇湿地后,Vmax和Km分别增大7.0和6.2倍,Vmax/Km增大11.1%;芦苇湿地转变为麦田后,Vmax、Km和Vmax/Km分别减少54.8%、47.0%和13.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Vmax/Km与全氮(洪泽湖)和有机碳(崇明东滩)为正相关关系。【结论】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过程中,尽管ALP的总量增加,但酶与底物亲和力下降。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管理方式可能对ALP的Vmax/Km产生显著影响。无论自然覆被还是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有利于ALP催化效率的提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传红 卢明星 范弟武 程虎 韩建刚
【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是揭示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探究围垦对土壤磷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湿地养分转化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杨树Populus和稻田)和崇明东滩湿地(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和麦田)等不同覆被或土地利用方式的8种土壤,以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湿地围垦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ALP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结合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洪泽湖湿地,无论是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还是围垦芦苇湿地为杨树人工林或稻田,ALP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增大,Vmax增加13.0%~313.4%,Km增加21.0%~50.8%。但酶的催化效率(Vmax/Km)在自然演替过程中下降25.0%,人为围垦利用后增大2.3倍。对崇明东滩湿地而言,光滩演变为芦苇湿地后,Vmax和Km分别增大7.0和6.2倍,Vmax/Km增大11.1%;芦苇湿地转变为麦田后,Vmax、Km和Vmax/Km分别减少54.8%、47.0%和13.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Vmax/Km与全氮(洪泽湖)和有机碳(崇明东滩)为正相关关系。【结论】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过程中,尽管ALP的总量增加,但酶与底物亲和力下降。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管理方式可能对ALP的Vmax/Km产生显著影响。无论自然覆被还是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有利于ALP催化效率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