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4)
- 2023(4215)
- 2022(2868)
- 2021(2486)
- 2020(1915)
- 2019(4137)
- 2018(4316)
- 2017(8214)
- 2016(4714)
- 2015(5348)
- 2014(5538)
- 2013(5073)
- 2012(4392)
- 2011(3896)
- 2010(3999)
- 2009(3751)
- 2008(3647)
- 2007(3340)
- 2006(3129)
- 2005(3026)
- 学科
- 济(20334)
- 经济(20302)
- 管理(13149)
- 业(12869)
- 企(10250)
- 企业(10250)
- 中国(7720)
- 农(7644)
- 业经(6894)
- 方法(5759)
- 学(5443)
- 农业(5179)
- 发(4611)
- 地方(4523)
- 数学(4149)
- 发展(4138)
- 展(4134)
- 数学方法(4101)
- 制(4017)
- 体(4008)
- 产业(3835)
- 策(3596)
- 财(3554)
- 理论(3549)
- 信息(3326)
- 总论(3094)
- 银(3066)
- 信息产业(3054)
- 化(3048)
- 银行(3048)
- 机构
- 大学(67924)
- 学院(67510)
- 济(26087)
- 经济(25586)
- 研究(24771)
- 管理(24034)
- 理学(20551)
- 理学院(20329)
- 管理学(19834)
- 管理学院(19727)
- 中国(18607)
- 科学(16040)
- 京(14715)
- 农(14010)
- 所(12931)
- 财(11947)
- 研究所(11832)
- 农业(11001)
- 江(10955)
- 业大(10884)
- 中心(10857)
- 范(9569)
- 师范(9412)
- 财经(9334)
- 院(9193)
- 北京(9041)
- 州(8577)
- 经(8514)
- 经济学(8200)
- 省(7777)
- 基金
- 项目(45816)
- 科学(36421)
- 基金(33495)
- 研究(32669)
- 家(29972)
- 国家(29743)
- 科学基金(25241)
- 社会(21163)
- 社会科(19941)
- 社会科学(19937)
- 省(18101)
- 基金项目(17389)
- 自然(16290)
- 自然科(15932)
- 自然科学(15928)
- 自然科学基金(15650)
- 划(15264)
- 教育(14955)
- 编号(12958)
- 资助(12904)
- 成果(10962)
- 重点(10819)
- 发(10376)
- 部(9652)
- 课题(9425)
- 创(9346)
- 国家社会(9075)
- 创新(8786)
- 科研(8642)
- 化(8468)
共检索到10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红 于晓清 孙福新 吴志宏 王颖 孙元芹 李晓 李红艳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暴露于不同浓度HgCl2溶液35d后,转入自然海水中净化30d,检测不同时间点栉孔扇贝全组织中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研究二者在栉孔扇贝组织中积累与净化情况。实验采用Kahle的双箱模型,数据处理采用两组不同动力学参数的双曲线毒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总汞和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与净化规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浓度低于2μg/L的汞溶液对栉孔扇贝的慢性毒性较小;各实验组暴露35d后栉孔扇贝组织中的总汞含量达到最高,暴露浓度与扇贝组织内的总汞积累量呈正比例关系。总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富集高峰出现在第35天,与理论点一致,而甲基汞富集高峰出现在4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婧 战文斌
采用石蜡切片和单克降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栉孔扇贝稚贝血细胞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定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存稚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闭壳肌、肾等处观察到大量血细胞,心脏位于消化腺与闭壳肌之间,闭壳肌、消化肓囊、肾等附近有血窦,血管分布于消化腺、胃、肾、直肠等处,有二个血窦,闭壳肌附近有一膨大突出的囊状组织,外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其内壁血细胞密布层叠,分裂增生,形态多样,腔内充满了基质,靠近闭壳肌一侧有管道相通,并向闭壳肌等器官不断输送成熟的血细胞,该组织结构特点类似血细胞生发中心,并随着扇贝的生长发育逐渐膨大增生,据其结构特点及内部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免疫特性可初步定为栉孔扇贝的造...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稚贝 单克隆抗体 造血组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云钢 陈心妍 马慧诚 欧阳安东 刘永 李纯厚 秦启伟 王俊 王珣
本研究调查了珠三角地区养殖及野生淡水鱼类甲基汞累积情况,评估摄入鱼肉的甲基汞暴露风险,并揭示影响鱼类甲基汞积累的关键因素。于珠三角地区15个样点采集不同养殖(包括饲料)及野生鱼类,取肌肉、肝脏和肠道组织,甲醇-KOH消解后用气相-冷原子荧光联用仪测定甲基汞含量。①珠三角地区鱼类甲基汞含量总体较低,均未超过我国水产品食用安全标准,其中养殖鱼类肌肉甲基汞含量为0.26-331.27 ng/g dw(dry weight,干重),平均含量为61.53 ng/g dw;野生鱼类肌肉甲基汞含量为0.71~1 006.05 ng/g dw,平均含量为110.77 ng/g dw,养殖鱼类甲基汞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鱼类(P<0.05),表明食物组成及食物中甲基汞含量是决定鱼类甲基汞累积的主要因素。③食用该地区鱼肉的甲基汞摄入水平总体较低,其中食用野生鱼类的甲基汞摄入水平较养殖鱼类高。珠三角地区的鱼类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野生鱼类甲基汞含量高于养殖鱼类,食用野生鳜鱼存在甲基汞暴露风险。饲料甲基汞含量是决定养殖鱼类甲基汞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投喂较干净饲料是降低养殖鱼类甲基汞污染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鱼类 甲基汞 养殖 野生 珠三角地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蔺玉华 张冰艳 卢健民 刘兰 关海红 刘子靖 郭少伟 赵淑敏
鱼体汞的甲基化及其甲基汞的吸收与代谢蔺玉华,张冰艳,卢健民,刘兰,关海红(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6)刘子靖,郭少伟,赵淑敏(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50076)关键词鱼类,汞甲基化,代谢METHYLATIONOFMERCU...
关键词:
鱼类,汞甲基化,代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刘志鸿 戴继勋 董迎辉 任建峰
测定不同pH(7.0,7.3,7.6,8.5,9.0)环境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等5种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高于正常组(pH 8.0)时,上述5种免疫指标均随pH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在pH低于正常组时情况稍复杂,4种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CP在pH 7.6时酶活性上升至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ALP、SOD和CAT活性均在pH 7.3时达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而胞内活性氧含量则随pH降低持续增加。实验结果表明,pH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
关键词:
pH 栉孔扇贝 免疫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陈瑞盛
2001年3~9月,在自然养殖状态下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能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30~40mm)72.31~109.85mg·ind-1·day-1、中等个体(壳长50~60mm)103.49~207.77mg·ind-1·day-1和大个体(壳长60~70mm)120.05~237.65mg·ind-1·day-1。栉孔扇贝的生物沉积与其壳长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其干组织重呈正相关的指数关系,而单位重量的生物沉积则与壳长和干组织重分别为负相关的线性和幂指数关系。海水温度和环境中饵料...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生物沉积 影响因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唐启升
在室内实验条件和现场模拟条件下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泄率、摄食率、同化率和能量收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均与温度成正比 ,与体重成幂函数关系 ,体重与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关系式Y=aWb表示。在 8~ 2 8℃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3℃时耗氧率和摄食率达到最高值 ,2 8℃时下降 ,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的趋势 ,其变化幅度分别为 0 4 8~ 9 0 9mg/ g·h、0 0 5~ 1 0 1mg/ g·h和 1 0 7~ 11 6 6mg/ g·h。栉孔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梁翻鹏
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 ,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 ,测定 3、5和 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在 3~ 8℃时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 (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时 ,栉孔扇贝虽然能摄食 ,但是生长率却很低 ;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 ,生长、排泄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呼吸、排粪的分配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生长能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为 17.61%~ 5 3 .2 7% ,代谢能为 2 1.4 8%~3 5 .9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唐启升
自青岛近海扇贝养殖区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暂养 2周 ,壳长达 2 5 .0 1~ 73.92mm。实验前停食 2 4h ,实验温度梯度为 8、13、18、2 3、2 8℃ ,其间投喂不同密度的小球藻 (Chlorellaspp .) ,静态实验。结果显示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温度和体重成正比 ,且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滤食率为 1.0 7~ 11.6 6mg/ (ind·h)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随饵料密度的增加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增加 ,同化率下降 ,且同化率与饵料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同化率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滤食率 同化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戴继勋 任建峰 董迎辉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关键词:
Vc 栉孔扇贝 水解酶 抗氧化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英江 田秀慧 任传博 于召强 宫向红 刘慧慧 刘义豪 刘云 张秀珍 张利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氨基脲在栉孔扇贝闭壳肌、外套膜与鳃、消化盲囊不同组织中生物富集和消除规律的研究。在所研究的3个组织中,随海水中氨基脲浓度的增加,蓄积量逐渐增加。消化盲囊富集最高值最大,富集能力最强,而且表现出最快的平均消除速度。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富集作用:消化盲囊>外套膜和鳃>闭壳肌;且各组织中氨基脲含量与曝污浓度呈正相关。氨基脲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消化盲囊及外套膜和鳃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栉孔扇贝各组织对氨基脲的消除作用:闭壳肌>外套膜和鳃>消化盲囊,但在高浓度条件下,闭壳肌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氨基脲含量才能降低至0.50μg/kg以下。采用DAS 2.0药物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海燕 李清云 邴晓菲 郭萌萌 顾海峰 翟毓秀 谭志军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王巍 蒋增杰 薛素艳 方建光
以2006年桑沟湾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网笼内的水质状况及栉孔扇贝的死亡率,探讨了污损生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7个月的养殖,初始密度低于30个/层的实验组,栉孔扇贝的死亡率低于6%;高密度实验组(40个/层)的死亡率高达27%;(2)网笼内、外的磷酸盐、硅酸盐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7、8月份的氨氮浓度差异较为明显;(3)同营养盐浓度的变化相比,网笼内、外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较大,在9月份,高密度组的网笼内叶绿素a浓度低于0.67mg/m3,食物可能为高密度组扇贝生长、存活的限制因子;(4)8月份,高密度组网笼内的细菌总数显著高于笼外及其他密度组。分析认为,高温期网笼...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污损生物 栉孔扇贝 桑沟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刘志鸿
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浓度Cu2+胁迫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酶活性的变化,并同时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其对栉孔扇贝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在0.02 mg/L、0.05 mg/L、0.1 mg/L 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随着Cu2+浓度增加,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当Cu2+质量浓度达到0.2 mg/L时这2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Cu2+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活性氧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这些数据说明Cu...
关键词:
Cu2+ 栉孔扇贝 活性氧 酶活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翟毓秀 姚琳 江艳华 李风铃
镉(Cd)作为生物非必需、毒性极强的蓄积性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扇贝相对于其他贝类具有特异性蓄积镉的能力,成为水产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阐释扇贝高蓄积镉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镉胁迫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盲囊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录组拼接获得105071个unigene和3800个差异基因,对所得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集中在蛋白绑定、细胞黏附、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这些蛋白的分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镉 比较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