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9)
- 2023(10464)
- 2022(8960)
- 2021(8357)
- 2020(6586)
- 2019(15022)
- 2018(14867)
- 2017(27777)
- 2016(15767)
- 2015(17726)
- 2014(18165)
- 2013(17819)
- 2012(17212)
- 2011(15896)
- 2010(16749)
- 2009(15538)
- 2008(15411)
- 2007(14300)
- 2006(13292)
- 2005(12687)
- 学科
- 济(63236)
- 经济(63155)
- 管理(43773)
- 业(40877)
- 企(30885)
- 企业(30885)
- 中国(23392)
- 农(22197)
- 地方(21003)
- 财(16222)
- 业经(16093)
- 方法(15960)
- 农业(14870)
- 制(14841)
- 学(14198)
- 银(13776)
- 银行(13753)
- 行(13335)
- 融(12848)
- 金融(12845)
- 数学(12708)
- 贸(12527)
- 贸易(12512)
- 数学方法(12380)
- 发(12120)
- 策(12110)
- 易(12052)
- 环境(11128)
- 地方经济(11078)
- 理论(10889)
- 机构
- 学院(227000)
- 大学(221166)
- 济(88403)
- 研究(86136)
- 经济(85906)
- 管理(77962)
- 中国(68527)
- 理学(63163)
- 理学院(62304)
- 管理学(61093)
- 管理学院(60664)
- 科学(52518)
- 京(50233)
- 所(46379)
- 财(45641)
- 农(41796)
- 研究所(40920)
- 江(40476)
- 中心(39458)
- 范(34086)
- 师范(33770)
- 北京(33441)
- 财经(33000)
- 州(32747)
- 农业(32209)
- 业大(31645)
- 省(31234)
- 院(31144)
- 经(29452)
- 技术(27465)
- 基金
- 项目(132708)
- 研究(102620)
- 科学(101636)
- 基金(89181)
- 家(77471)
- 国家(76658)
- 科学基金(63373)
- 社会(60458)
- 社会科(56990)
- 社会科学(56978)
- 省(54919)
- 教育(47454)
- 划(45799)
- 基金项目(45192)
- 编号(44963)
- 成果(39449)
- 自然(38967)
- 自然科(37879)
- 自然科学(37867)
- 资助(37802)
- 自然科学基金(37142)
- 发(34674)
- 课题(33744)
- 重点(30543)
- 部(28162)
- 发展(28034)
- 年(27883)
- 展(27531)
- 性(27180)
- 创(26996)
共检索到389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科伟,牛栋
本文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社会经济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提出了遗址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遗址保护区 社会经济发展 开发利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铮争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镇化所伴生的大规模的城乡建设,使得地处人类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一些大遗址在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汉长安城遗址区近年来所出现的"遗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尴尬局面,其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遗址保护中各利益主体(文物部门、地方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之间的矛盾。有鉴于博弈论对于分析遗产保护与发展中的利益冲突所显现出的适用性,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中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博弈论 大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孙圣举 高忠 蒋远赛 杜嘉伟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地居民发展之间存在明显博弈。以"居民问题较为突出的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结合近期现场观察和居民问卷调查,对居民融入汉长安城遗址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问题进行了探析,结果揭示居民难于融入遗址的原因不仅包括两者间彼此的排斥力,也缘于城市发展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外部引力。在此基础上,突破过往汉长安城民生研究局限于关注居民与遗址二元关系的束缚,从城市、遗址、居民三个维度展开居民融入汉长安城遗址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居民融入 大遗址保护 共生 汉长安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伟锋 蔺宝钢
通过对我国当前大遗址展示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其展示效能的理论依据及策略。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理论研究及案例实证等方法,指出当前大遗址展示不足及展示效能差源于东方土遗址特性及过于强调遗址"原真性",展示方式单一且多静态展示,同时缺乏多专业的介入。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初步探索高效能的大遗址展示方法与策略。基于历史动态层次的多维综合展示、多专业协同、增强遗址展示的互动体验性能有效提升遗址展示效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洁 唐龙 潘秋玲
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为的行政区划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安排使汉长安城遗址区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结构十分显著。从补偿机制、财税政策、就业政策、文化产业链、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遗址区的治理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赵达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区域发展 协调 汉长安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稳亮 吴向山 骆威 杨新军 赵荣
我国的大遗址保护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多数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及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快速城市化作用使得我国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受城市发展直接冲击的城郊型大遗址在文物保护与地区发展之间产生矛盾,由于利益的驱动,遗址区内居民土地利用活动对遗址产生的破坏日益严重。本文对汉长安城历史遗址区土地利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风险形成过程所显示的空间特征,运用引力模型,模拟出了用地单元对遗迹的空间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推导与演绎,构建了遗址区内地块单元风险计算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出了不同地块单元的风险值。结果显示,遗址区土地利用风险存在区域差异,并与遗迹分布密度和土地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张婧 余洁
脆弱性理论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机理分析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基于脆弱性理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遗址本体脆弱性程度普遍较低,低值区趋于集中分布,高值区零星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社会脆弱性程度普遍较高,高值区趋向于集中,呈西、北高,东、南低空间格局;遗址区人地系统弱度脆弱性区域占总面积的27.2%,低度占23.8%,中度占27.9%,高度占11.7%,极度占9.4%,其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基本格局;城市化的冲击与胁迫是大遗址区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洁 唐龙
受遗产资源保护的土地用途限制,城郊区大遗址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大遗址区内外的经济分化以遗址保护区区划界限为壑,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城乡交错区的大遗址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等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迅速,大遗址保护用地流转为非农用地的趋势明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土地制度、政府规制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分析,剖析了城郊区大遗址区保护用地流转存在的制度因素,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区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权东计,朱海霞
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历史沿革、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的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战略的保护对策、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村镇景观建设对策、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对策。
关键词:
汉长安城 保护与利用 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翔未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中唯一没有正史记载的时代,西夏王陵作为鉴证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遗存,在中国陵墓建筑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西夏王陵迈向申遗浪潮的脚步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遗址保护与建设问题。通过调查,从遗址自身的保护、遗址管理、遗址旅游开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建议,包括遗产活化、一体化发展等。
关键词:
西夏王陵 遗址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志强 朱永跃 高玉梅 洪涛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对江苏省薪柴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薪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质能 薪柴资源 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卫红
在大遗址展示概念、范畴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大遗址展示的理念及具体设计方法,以期为实现大遗址保护、利用和传承有所助益。大遗址展示是实现大遗址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保护利用、价值导向等理念指导下,根据大遗址展示内容遗址遗迹本体、自然环境(地脉)和除遗址遗迹外的文化景观(文脉)的形态、内涵、特性等,提出了保护陈列展示法、意象展示法、地脉强化法、文脉延伸法、文化展示法等展示设计方法。
关键词:
大遗址展示 概念 理念 设计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卫红
大型土遗址就是以土质材料为建筑主体及承载体,包含一定价值和文化信息的古代人类遗存或遗迹连续综合体。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中,现存的大型遗址、遗迹上部建筑构件多已不存,土地上保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梁金萍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搞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