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
- 2023(1447)
- 2022(1251)
- 2021(1171)
- 2020(977)
- 2019(2320)
- 2018(2332)
- 2017(4291)
- 2016(2596)
- 2015(2913)
- 2014(2914)
- 2013(2912)
- 2012(2897)
- 2011(2744)
- 2010(2937)
- 2009(2701)
- 2008(2961)
- 2007(2686)
- 2006(2483)
- 2005(2202)
- 学科
- 济(9996)
- 经济(9980)
- 管理(5688)
- 业(5470)
- 企(4241)
- 企业(4241)
- 学(4220)
- 方法(4173)
- 数学(3346)
- 数学方法(3259)
- 农(3004)
- 中国(2510)
- 理论(2134)
- 业经(2091)
- 财(2061)
- 地方(2024)
- 农业(2017)
- 制(1802)
- 融(1783)
- 金融(1782)
- 贸(1718)
- 贸易(1718)
- 和(1702)
- 银(1645)
- 易(1640)
- 银行(1632)
- 行(1591)
- 环境(1576)
- 教育(1468)
- 划(1304)
- 机构
- 大学(44449)
- 学院(42404)
- 研究(17394)
- 济(14340)
- 经济(14000)
- 管理(13586)
- 科学(12380)
- 中国(11954)
- 理学(11809)
- 理学院(11560)
- 管理学(11157)
- 管理学院(11086)
- 农(9974)
- 京(9822)
- 所(9765)
- 研究所(9151)
- 农业(8050)
- 范(7639)
- 师范(7548)
- 业大(7510)
- 中心(7127)
- 江(7077)
- 财(6975)
- 师范大学(6328)
- 北京(6098)
- 院(5976)
- 财经(5677)
- 科学院(5427)
- 州(5329)
- 农业大学(5254)
共检索到63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萌
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一些成语背离了原始真意,发生了语音、用字、结构和意义等方面的讹变。归结成语讹变的类型,探析成语讹变的深层原因,能够为规范成语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语 讹变 语音 用字 结构 语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焦玉琴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汉语言的学习而获得汉文化的熏陶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庄子》成语的分析,认为其内涵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生动形象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语言资源,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
《庄子》成语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人生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思远
汉语中一些描写男性美的成语较为详尽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男子的容貌、身材、才学、气质、德行等。这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汉民族对男性美的评判标准。文章试从清晰的文人雅趣、重仪容的传统儒家观念、偏女性的民族审美心理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意在揭示隐藏在汉民族成语中的对男性美评判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汉语成语 男性美 文化特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汉语成语是手语翻译的一个难点。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成语的内在语言机制,以期拓展成语手语翻译的路径,提高手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手语翻译实践中,译者要根据成语特点合理选择异化或归化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成语信息。在汉语成语的手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成语语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手语隐喻思维,创设情境反复练习,结合文化教学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手语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
隐喻 成语 手语翻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增美
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有的现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视角观察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异同,探讨习语与成语翻译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换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汉语成语 翻译策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博菡 杨漾
成语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从调查《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一至六级词汇与常用对外汉语教材中成语的分布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认为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要想取得成效,除了要对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作出合理的安排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付平 胡可 吕会华
汉语成语中综合性与融合性成语占比非常高,但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手语表达研究。本研究基于听障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首先厘清了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内涵,然后以分类法为基点探究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将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分为组合性成语-相同策略、综合性成语-相似策略、融合性成语-相符策略三大策略。以此破解汉语成语所指意义的双层性、汉语成语与中国手语的复杂关联这两大难点,提升手语教育的质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默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成语教学应结合课文话题来展开,不同内容、不同来源的成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在讲解成语的过程中,说明成语的结构与展示成语的用法应该双管齐下,这样才能使留学生减少成语使用的偏误。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口语教学 成语教学 教学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美玲
语用含糊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它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会影响语言的理解,而且有着积极的意义。从三个角度论述了语用含糊。首先,讨论了语用含糊的概念;其次,试就汉语文化下语用含糊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认为汉语交际中使用语用含糊的主要原因是面子问题、职业需要和禁忌;再次,从语言交际中的随意言谈和元语用的角度,分析语用含糊的实现方式,认为语用含糊主要通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和依赖语境两种方式实现。
关键词:
语用含糊 模糊 语用功能 元语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新颖
在现代汉语百年发展历程中,成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分为新成语的出现和旧成语的变化。新成语的出现体现为产生的阶段性、来源的多样性和语义透明度的复杂性。旧成语的变化体现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的变化体现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的变化。理性意义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语义的转移、语义的扩大和义项的增加,色彩意义的变化体现为“褒—贬—褒或中—贬—中”的曲折变化和贬义的中性化。语法层面的变化则体现为不及物谓词性成语的及物化。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成语 百年发展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新颖
在现代汉语百年发展历程中,成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分为新成语的出现和旧成语的变化。新成语的出现体现为产生的阶段性、来源的多样性和语义透明度的复杂性。旧成语的变化体现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的变化体现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的变化。理性意义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语义的转移、语义的扩大和义项的增加,色彩意义的变化体现为“褒—贬—褒或中—贬—中”的曲折变化和贬义的中性化。语法层面的变化则体现为不及物谓词性成语的及物化。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成语 百年发展变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若愚
成语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运用汉语成语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书写形式有误、语义理解有误、语义搭配不当、句法运用不当、语用范围不妥等。造成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缺乏对汉语成语语义全面正确的理解;第二,对汉语成语语法功能掌握不够;第三,对汉语成语使用语境了解不多;第四,成语工具书的误导等。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 大学生 成语习得偏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雅章
“生成语法理论应用于汉语的抽象格分析”,是本文作者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的课题。作者经过数年的努力,认为汉语有一整套的格,用格语法和格理论完全能分析汉语的句,格分析是科学的分析。
关键词:
生成语法理论 汉语 格分析 格理论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解焱陆 张蓓 张劲松
该文使用音高映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语音,合成出音段、音色保持不变,而只是声调变为标准语音声调的教学语音用于声调训练,减少了语音信号中声调信息之外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信息冗余与干扰。以汉语双字调的合成语音为实验材料,对日本被试进行了声调训练实验。训练结果表明:合成语音方法在声调的感知和产出的相对进步率,以及泛化产出的效果上都优于标准语音方法,远好于没有训练的对照组,大部分实验结果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实验结果佐证了语音学习时存在人脑的选择性注意机制,为将合成语音方法集成到计算机辅助汉语声调教学系统,提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小植
19世纪末期,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和参照的现代化进程的铺展和中国国家制度的疾速衰竭,使汉语在世界语言的中心地位也发生了颠覆式的位移,逐渐滑落到边缘地位,"汉字文化圈"也呈现出破裂的态势。21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现代化实践及其重大转型,为汉语的复兴和精神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背景下,将重新"发现汉语"及其"天下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命题,这意味着以西方文化为轴心的单向度的世界文化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以汉语复兴为切入点,中国文化将成为解构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在重新"发现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吸收其他语言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汉语及其文化形态的输出立场,摒弃中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思维模态,建构一种语言的"天下精神",从而使汉语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