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
- 2023(481)
- 2022(469)
- 2021(377)
- 2020(365)
- 2019(698)
- 2018(687)
- 2017(1264)
- 2016(754)
- 2015(766)
- 2014(713)
- 2013(755)
- 2012(782)
- 2011(736)
- 2010(746)
- 2009(710)
- 2008(684)
- 2007(595)
- 2006(636)
- 2005(539)
- 学科
- 济(4107)
- 经济(4107)
- 地方(2741)
- 农(1357)
- 地方经济(1315)
- 农业(1187)
- 业经(1113)
- 方法(983)
- 农业经济(905)
- 管理(862)
- 业(821)
- 环境(798)
- 发(738)
- 学(610)
- 理论(609)
- 中国(553)
- 资源(539)
- 数学(515)
- 数学方法(511)
- 发展(508)
- 展(508)
- 旅(502)
- 游(487)
- 旅游(480)
- 经济理论(479)
- 事业(400)
- 生态(390)
- 城市(373)
- 城市经济(338)
- 和(337)
- 机构
- 学院(11626)
- 大学(10015)
- 江(4242)
- 研究(4133)
- 管理(3900)
- 游(3480)
- 旅(3458)
- 旅游(3417)
- 理学(3200)
- 科学(3136)
- 理学院(3124)
- 济(3074)
- 管理学(3031)
- 管理学院(3017)
- 经济(2978)
- 中国(2840)
- 范(2725)
- 师范(2700)
- 京(2456)
- 师范大学(2145)
- 所(2061)
- 省(1995)
- 州(1971)
- 研究所(1911)
- 中心(1831)
- 农(1779)
- 浙(1669)
- 浙江(1663)
- 院(1570)
- 系(1564)
共检索到16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大聪 郑凌凌 宋立荣
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早春频繁暴发硅藻水华,为探明汉江早春硅藻水华暴发过程及原因,2010年1月1日~3月6日,对汉江干流及部分支流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早春期间汉江干、支流的浮游植物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襄樊及以上各个站点浮游植物密度明显低于襄樊以下,汉江干流各个站点的浮游植物密度明显低于入汉江支流——唐白河。1月7日,唐白河站点浮游植物的密度最高,达50.50×106个/L,冠盘藻的比例占96.09%;从1月27日开始,汉江干流开始出现水华(14.42×106个/L),2月23日达到峰值(24.66×106个/L),到3月3日,水华开始消退(6.66×106个/L),前后共持...
关键词:
汉江 浮游植物 冠盘藻 硅藻水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况琪军 谭渝云 万登榜 张家玉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全长1532km,年径流总量为591亿m3,流域面积15.1万km2。汉江既是湖北省主要航道之一,又是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早在70年代,汉江的水质一直符合地面水II级标准,但自90年代以来,汉江的水质逐年下降,并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的初春先后两次发生硅藻大量繁殖,水色发褐并伴有异味。本文在调查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的基础上,对硅藻猛增并出现水华征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汉江中、下游的纳污江段及河湾处,水质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其中汉江下游江段的水质比中游江段的差,武汉江段的水质最差。水体中丰富的氮磷养分是硅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控制高浓度污...
关键词:
汉江中下游 浮游植物 水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小青 杨梅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汉江中下游如何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超越传统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以实现调水影响区与受益区"双赢"目标,客观了解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本文基于实地调研,以数据为依据,以案例为支撑,呈现汉江中下游真实生态环境现状。在分析2000—2014年丹江口水库来水以及2014年蓄水与下泄数据基础上,遵循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八方面初步建议,以期进一步研究思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述明 殷鸿福 杜耘 吴胜军 李涛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同时汉江流域也存在着洪涝灾害威胁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加重环境的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推动作用,同时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将改变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将会出现新的矛盾。要解决好流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握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更新观念,加强前期研究和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流域管理体制,全面保证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汉江中下游 可持续发展 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 水华 对策 概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敖荣军
汉江中下游流域基本都在湖北省境内,与沿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相称的是其水质的日益恶化。文章认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逐步恶化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即由于缺乏市场导向和政府干预失灵而导致的对水环境资源的低效配置。因此,只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水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市场和创建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成艾华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以下的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将大为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限制了该地区水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汉江中游地区襄樊市为例,基于襄樊市1997~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襄樊市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对襄樊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柏慕琛 班璇 DIPLAS Panayiotis 肖飞
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定量研究了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评估出汉江干流变化度最大的江段和水文特征指标类别,分析了其对应的生态影响,并针对汉江流域的四大家鱼和水华问题进行了敏感水文指标的变化度分析。结果显示:丹江口大坝蓄水后,汉江下游河道流量是中变化度占主导,比例范围为47~63%;水位是高变化度占主导,襄阳站和皇庄站高变化度的水文指标所占比例远大于其它站点,依次为53%和75%,各站水位较蓄水前下降了1~2 m。黄家港站高/低流量脉冲出现的频率减少(变化度为-0.49和-0.62),且持续的时间变短(变化度为-0.87和-0.74)。皇庄站和襄阳站流量和水位的月均值和极值较蓄水前减少,逆转次数在高RVA范围内较蓄水前增加(变化度为1.82)。四大家鱼产卵的敏感水文指标出现频率较蓄水前减少,且为中高变化度。下游河道枯水期流量和水位减小,增加了水华发生几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治勇 谌伟 张文 林春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云图资料等,对2009年11月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深秋季节1次MCC过程发生发展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MCC发生在大尺度地面暖倒槽之中,500hPa低槽东移、850hPa低涡发展东移、边界层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弱冷锋等天气系统的配合为其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MCC发生在对流层中层低能舌与低层高能舌重叠的对流不稳定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涡度柱和散度柱的耦合成为MCC发展维持的主要动力机制;MMC的发展成熟阶段,对流层中低层始终维持不稳定层结状态,且随着降水增强,出现湿中性垂直运动特征;MCC成熟期其中心区风向随高度一致顺转,风速切变较强,...
关键词:
秋季强对流 湿中性垂直运动区 涡度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跃飞 李新辉 谭细畅 李捷 王超
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地区鳡资源状况,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2006年在西江肇庆江段,通过鳡网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珠江中下游鳡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珠江中下游鳡繁殖期跨度105 d,鳡鱼苗集中出现在5—7月,占鱼苗总量的0.29%。鳡鱼苗发育至眼黑期至卵黄吸尽期,体全长(8.89±0.25)mm。鳡鱼苗密度和鱼苗总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表现为晚上密度一般高于白天。鳡鱼苗密度与水温、上游干支流的径流量、水位的相关分析和交互协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鳡鱼苗密度与官良水文站的径流量和水位呈显着相关关系(P
关键词:
鳡 水文 珠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春春 陆建飞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波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稻生产周期波动的强度,消除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1949—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短期波动分为6个波动阶段,系统剖析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面积、单产以及总产波动的影响。[结论]水稻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面临下行压力;水稻产量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绝对值,水稻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现阶段面积与水稻生产波动的趋势契合度更高,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瓶颈;水稻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政昇 郑国璋 曹富强 赵培 肖杰
水汽源区变化与ENSO事件显著影响季风区水循环过程。基于珠江中下游地区4个GNIP站点(中国香港、广州、桂林、柳州)的降水同位素及OLR(向外长波辐射)数据,研究了ENSO背景下δ18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ENSO事件对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ENSO事件是影响稳定同位素年际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影响雨季降水的年内分配而实现;正常年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与截距均大于厄尔尼诺年而小于拉尼娜年;拉尼娜年加强δ18O的反温度效应,厄尔尼诺年减弱反温度效应;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规律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其OLR场的变化与研究区稳定同位素特征有着较强的对应关系;ENSO事件年不同的水汽源区相对湿度特征是造成d值年际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林峰 王平义 刘晓菲
受三峡蓄水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水文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下降以及像中华鲟这类生殖洄游性鱼类鱼卵孵化率降低。建设人工鱼礁是缓解长江渔业资源衰退、保护长江物种多样性、保持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水槽模型实验,以透空正六面体型人工鱼礁为研究对象,将鱼礁块体与护岸相结合铺设在河道岸坡上,构成鱼礁型生态护岸。通过对鱼礁型护岸周围水面线及水流流速等水力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了鱼礁型护岸的鱼类产卵场水力因子。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河道两岸铺设透空型人工鱼礁其周围水流流速可维持在0.84~1 m/s之间,处于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最适宜的流速范围内;且由于鱼礁的存在,使岸坡附近水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述明 杜耘 曾艳红
阐述长江中下游水土环境正面临洪涝灾害、湖泊萎缩、水域污染、土地潜沼化和盐渍化的严重威胁。有关调查表明,洪涝灾害已影响到沿江平原湖区210县,13.9×104km2的土地面积;长江干流沿江城市污染带已达500km;汉江下游出现了"水华"现象,几乎所有淡水湖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湖泊萎缩减少1.3×104km2的面积,沼泽化和鱼类资源衰退日益严重;长江中游的潜沼化,下游的盐渍化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安全。所有这些已危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此,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长江立法,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实行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管理模式,保护湿地,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调...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水土环境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