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7)
2023(4006)
2022(3434)
2021(3386)
2020(2624)
2019(6082)
2018(5902)
2017(11420)
2016(6207)
2015(7097)
2014(6972)
2013(6550)
2012(6415)
2011(6031)
2010(6310)
2009(5618)
2008(5857)
2007(5025)
2006(4603)
2005(4150)
作者
(17740)
(15045)
(14746)
(14096)
(9671)
(7197)
(6709)
(5802)
(5682)
(5334)
(5125)
(5102)
(4997)
(4683)
(4671)
(4525)
(4480)
(4423)
(4357)
(4301)
(3809)
(3797)
(3641)
(3522)
(3361)
(3350)
(3260)
(3247)
(3068)
(3028)
学科
(24486)
经济(24448)
(16660)
贸易(16651)
(16151)
管理(12729)
(12443)
方法(10412)
(9529)
企业(9529)
数学(8368)
数学方法(8260)
(7004)
中国(6713)
(6330)
关系(5904)
(5874)
(5824)
地方(5445)
(5411)
出口(5408)
出口贸易(5408)
业经(5201)
(4678)
金融(4677)
(4439)
农业(4416)
理论(4376)
国际(4162)
(4036)
机构
大学(93149)
学院(91246)
(40128)
经济(39445)
研究(35714)
管理(29259)
中国(25402)
理学(25226)
理学院(24836)
管理学(24306)
管理学院(24146)
科学(20822)
(19347)
(18598)
(18135)
研究所(16941)
(16050)
中心(14806)
财经(14565)
(14317)
师范(14199)
(13662)
(13315)
经济学(13203)
(12977)
农业(12860)
业大(12575)
北京(12143)
经济学院(12128)
师范大学(11833)
基金
项目(59039)
科学(45899)
研究(44092)
基金(43342)
(38293)
国家(38017)
科学基金(30842)
社会(28059)
社会科(26559)
社会科学(26553)
基金项目(22379)
(21196)
教育(20396)
自然(18890)
(18818)
自然科(18439)
自然科学(18430)
自然科学基金(18111)
资助(17808)
编号(17512)
成果(15813)
(14211)
重点(13916)
(13276)
课题(12453)
教育部(12205)
中国(12071)
国家社会(12017)
(11993)
(11873)
期刊
(43346)
经济(43346)
研究(29783)
中国(16836)
学报(15817)
(15366)
科学(13356)
(12450)
大学(12151)
(12027)
学学(11273)
教育(11083)
国际(11015)
农业(10963)
管理(9910)
(8549)
金融(8549)
经济研究(8151)
世界(7555)
问题(7316)
财经(7078)
业经(6503)
(6313)
(6145)
(5937)
贸易(5937)
技术(5628)
国际贸易(5086)
(5010)
经贸(4685)
共检索到140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玉琴  
一、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政策及其成效自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以文功武略基本清除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障碍,丝绸之路由此畅通,中外经常性的政治经济联系得以建立,丝绸之路贸易也日趋发展。自西汉中期到唐中期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了一千余年,其间历代封建王朝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一)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铁  
南方丝绸之路包括两条路线,一条自成都经五尺道、灵关道进入云南,经蜀身毒道至今缅甸、印度及其以西地区。另一条由成都经五尺道进入云南,沿交趾道达今越南北部,前行由北部湾出海。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于两汉时期,汉晋时期道路沿线出现了一些城镇,中国内地与西南边疆及中南半岛等地,相互的商业贸易亦涌现了高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志武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发展成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相互贸易的主要通道。在起初几个世纪里,华商是这些新兴航线上的主角。公元7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到来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者几经转变,先是从华商转为阿拉伯商人,然后由阿拉伯人转为天主教徒葡萄牙人,再后来由葡萄牙人转为新教徒荷兰人。对于欧洲人来说,枪炮优势显然在他们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更重要、更持久的原因或许在于他们的融资和风险分担方式,即谁能更好地解决跨期承诺问题,以便从众多投资者那里筹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并将远洋贸易的高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此外,哪方文明更能促成"自己人"在沿线社会建立据点,形成自己的跨国信任网络,也决定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成败。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天主教文明和新教文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因此成效各异。本文将对比这些文明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总结经验与教训。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志武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发展成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相互贸易的主要通道。在起初几个世纪里,华商是这些新兴航线上的主角。公元7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到来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者几经转变,先是从华商转为阿拉伯商人,然后由阿拉伯人转为天主教徒葡萄牙人,再后来由葡萄牙人转为新教徒荷兰人。对于欧洲人来说,枪炮优势显然在他们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更重要、更持久的原因或许在于他们的融资和风险分担方式,即谁能更好地解决跨期承诺问题,以便从众多投资者那里筹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并将远洋贸易的高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此外,哪方文明更能促成"自己人"在沿线社会建立据点,形成自己的跨国信任网络,也决定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成败。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天主教文明和新教文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因此成效各异。本文将对比这些文明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总结经验与教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宝  李剑  江晓霞  
"互联互通"建设是促进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从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及投资对贸易的创造效应三方面分析"互联互通"促进经贸发展的作用机理,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互通"对于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互通"的五个方面都能够显著提高贸易效率、促进双边贸易潜力的实现,但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影响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因此,"互联互通"建设应当制定有国别有选择的差异化战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致洁  
近年来着重从经济这一本原涵义出发探讨丝绸之路,亦即丝绸之路贸易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有关论著中颇多真知灼见,使笔者深受启发。然而其中不少问题仍缺乏深入研究,如古代丝路贸易与海路贸易的关系问题,丝路贸易的衰落受域外有关经济条件制约的问题,以及丝路贸易中贡赐贸易的评价问题等等。笔者对此略献管见,请学术界同仁赐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樊秀峰  程文先  
在世界各国关税已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贸易便利化来促进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本文从贸易便利化的角度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研究发现,当关税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时,贸易便利化的价值是不断提升的。在实证部分,我们引入了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和其分指标,结果发现贸易便利化指标的系数较大,并且各个国家贸易便利化指标的作用和影响不同。本文的结尾部分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艾赛提江·艾拜都拉  
"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与中亚贸易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推动具有传统渊源与合作基础的国家和地区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具实效的合作。在阐述"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基础上,对"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现实支撑进行分析,并梳理中亚贸易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促进中亚贸易提出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颜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要创新发展思路,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破解丝绸之路贸易断链困境,通过搭建"丝绸之路贸易跨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来解决跨境运输不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丝绸之路贸易跨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不仅为跨境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撮合服务的场所,让买卖双方自行协商好价格促成贸易以成交商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同时也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跨境贸易合约担保的增信平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德洪  张彩丽  
在阐述新丝绸之路建设构想及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扩大中亚商品贸易、降低能源进口风险及提升中亚国际影响力的经济意义,针对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贸易壁垒、促进通关便利化及调整贸易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洁  全毅  
近年来,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的"贸易的非效率"等隐形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增长,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选取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四个指标对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超过了GDP对出口的影响。最后,本文模拟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后,中国对沿线各国出口贸易增加额,结果进一步证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含春  丁以寿  宛晓春  
本文对茶叶之路及丝绸之路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分别绘制出两路完整的线路图,并以此为基础,在国际贸易视野下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两路的共同点是启始及昌盛的"六要素"具有国际贸易优势;两路有联系,茶叶之路因茶叶功效、茶文化及其贸易方式的创新对历史上丝绸之路中断的激活及延续起了重大作用;两路在起缘、兴衰、标的物、起终点、覆盖区域、路线特点等多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伟贤  杨文瀚  郑玉雯  
利用生产分解模型测算2010—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中41国34个细分行业的GVC前后向参与度和GVC地位指数,并从产业、区域和国家层面进行比较分析,为重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提供现实依据。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是以前向参与方式进行国际分工,位于全球价值链中上游,虽然其分工地位有所下降,但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不同产业的分工地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业、初级产业、制造业;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以前向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则以后向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地理区域的分工地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特征,而参与程度则表现出"东西深、南部浅,亚洲后向、欧洲前向"的特点;爱尔兰、希腊、芬兰等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以及蒙古、哈萨克斯坦等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分工地位最高,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最低。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庆华  刘晗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开放陆上战略的核心部分,战略实施上宜把推进国内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作为先行关键点。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主要涉及的重庆、陕西、新疆等9省(区、市)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出口集聚优势显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然而,9省(区、市)仍然存在外贸发展速度趋缓、省域间外贸水平差距较大、贸易产品层次偏低等问题。为此,9省(区、市)未来外贸发展在总体战略原则上应深化对外经济开放,制定贸易专项规划;具体措施取向上应坚持引导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强化省域间贸易与产业合作,培育贸易与产业竞争优势,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铁山  贾莹  徐玲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然而,当前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便利化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贸易壁垒、交通运输不畅、通关效率不高等问题,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对此,我国应把握机遇,加强总体规划、通关合作、重点领域及我国重点区域对接的建设,才可能扩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经贸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