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
- 2023(1252)
- 2022(1139)
- 2021(1006)
- 2020(895)
- 2019(2011)
- 2018(1950)
- 2017(4350)
- 2016(2408)
- 2015(2643)
- 2014(2522)
- 2013(2662)
- 2012(2412)
- 2011(2100)
- 2010(2028)
- 2009(2026)
- 2008(2026)
- 2007(1851)
- 2006(1844)
- 2005(1783)
- 学科
- 税(21499)
- 税收(20078)
- 收(19916)
- 财(6745)
- 济(6330)
- 经济(6324)
- 管理(5818)
- 业(5744)
- 企(4340)
- 企业(4340)
- 财政(3899)
- 政(3364)
- 收入(2978)
- 务(2597)
- 财务(2597)
- 财务管理(2597)
- 中国(2579)
- 方法(2484)
- 企业财务(2463)
- 农(2273)
- 出(2181)
- 法(1994)
- 数学(1968)
- 数学方法(1935)
- 和(1838)
- 税法(1687)
- 贸(1619)
- 贸易(1618)
- 农业(1592)
- 学(1590)
- 机构
- 大学(29669)
- 学院(29628)
- 财(13516)
- 济(11475)
- 经济(11266)
- 税(10772)
- 研究(9824)
- 管理(9443)
- 财经(8926)
- 务(8717)
- 税务(8328)
- 理学(7934)
- 中国(7932)
- 经(7915)
- 理学院(7846)
- 管理学(7696)
- 管理学院(7647)
- 局(7355)
- 财经大学(6305)
- 家(5864)
- 科学(5846)
- 京(5755)
- 省(5740)
- 国家(5677)
- 江(5419)
- 所(5387)
- 财政(5226)
- 政(4981)
- 税务局(4681)
- 研究所(4366)
共检索到55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越人
汉代的税收与统计于越人汉代税收有人税、财产税等。人税与人口统计,财产税与田土及财产统计有密切关系。人税的稽征建立在人口统计的基础上;财产税的课收则以田土和财产统计为依据。人税包括算赋及口赋,摇役、更赋等。这是对人身的课税,属人头税性质。算赋是高帝四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叔鹤
汉代官职的大小,一般是根据其品级的高低、俸禄之多少来表示的。汉制的官职,在中央有三公和九卿,在地方则为郡县两级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他们的俸禄都是按分配到的谷物数量来决定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万五十斛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些官员都是一品官。当时二、三品官为“中”二千石,四、五、六品官为二千石;再等而下之。“汉制禄制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各有等差,凡十二等”。(《通典·卷五十七》)在二千石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及“比”二千石。“中”就是正职,“比”就是副职的意思。自内官的九卿、朗、将,到外官的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谷,即年俸为二千石谷。中二千石,每月得一百八十斛,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斛。一般所称二千石的,月得一百二十斛,一年实为一千四百四十石,不满二千石。而中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八十斛,一年可得二千一百六十斛。虽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叔鹤
编户就是编入户籍为平民。编户齐民是封建国家利用农民的分散性,把他们作为劳动力以十、五为单位编制起来的一种制度。通过编户齐民,可以化出大小地主,也可以转化为赤贫,但转化为地主的是少数。《史记·货殖列传》:“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汉书·高帝纪下》:“吕后与审食其谋日: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孔氏子孙,不免编户。”颜师古注上说:“列为庶民也。”编户,也称编氓。可见编户就是把百姓编入人口簿籍,称为户籍。户籍的编制,当然是为赋税的征收和徭役服务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一、“假税”辨正 正式见诸东汉和帝诏书的“假税”一词,其涵义是什么?古今人已有成说。今人往往把它与“假民公田”措施联系起来分析,阐述它具有地租性质。例如,钱剑夫先生说:“假税是汉代独有的一种赋税,其实就是公田的田租。因为这种土地是暂时地或有一定年限地借给农民耕种,实际上是租给农民耕种,汉王朝就是大地主,耕种公田的农民就是它的佃户。因此,所收的田租就别名‘假税’。”高敏先生也说:“正因为官府把公田出租给贫苦农民耕种叫做‘假’、‘假与’或‘假情’、‘假赁’,因此,这种税种公田者向官府缴纳的税便叫“假税”,其实质是国家向租田农民课取的地租,同‘三十税一’的田租(即土地税)是不同的,或者说‘假...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晓凤
经由对文献、简牍资料的考察,认为汉代六畜税的出现,主要缘于马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不仅养官马,也采取各种手段激励民众饲养牛马,众多的马匹使得政府征收六畜税有了广泛的税源,而连年对外作战,造成财政吃紧,使得征收六畜税有了正当理由。政府开征六畜税,并经由上计制度加强六畜税的征收管理。通过六畜税的征收,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力量,确保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威严,也保障了驿传制度的顺利运转。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晓凤
汉代初建之时,在形势逼迫之下,采取郡、国同存,诸侯国有权开征地方税,对汉初局势稳定,经济进步有一定意义。但推行一段时期之后,威胁到中央统治,中央着手限制地方税权,但地方税一直都有,只是多少的区别。近百年来的汉代地方税研究成果累累,需不断采用现代经济学、财政学理论展开分析和考量,扩展实证研究,拓宽研究视域,丰富研究方法,不仅能推进研究深入展开,还能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和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汉代地方税 等级制度 人头税 重本抑末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汉代文献在文字载体、书写和排列顺序等形制方面已基本定型。汉代已建立后世所遵循的以内容、主旨为基础的标立书名以及署名、结集的规范,但是先秦某些习惯也在延续。汉代著作方式众多,以注解、汇编为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先秦"说"体在春秋之前为祭祀之辞,其主要义界为"攻责",形式上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文言"。春秋末期至于战国,"说"由祭祀之辞发展成游士游说之辞。逻辑关系上,"说"用来解释"经"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和根据。《韩非子》所载诸"说"(尤其是所存"异闻")等战国文献,表明以《韩非子》诸"说"为代表的"说"体文献已包含了大量民间口传故事性材料,即后世"小说家"的材料。事实上,战国末期,《荀子》《吕氏春秋》等一些篇章,开始有意识地辨正"世俗之说"或民间"传语";这种观念发展到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及班固《汉书·艺文志》,
关键词:
先秦 “说”体 汉代 “小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论述了两汉时期私人徭役的性质、地位、作用、特点和历史演变 ,服役者的不同身份、劳动的种类范围 ,以及私人徭役存在、发展的原因与社会背景等问题。
关键词:
私人徭役 役使 豪强 人身依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浩博士撰写的《汉代地方财政研究》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11月正式出版。全书分七章,共30余万字。此书取材广博,资料翔实,引用大量简牍资料,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对于汉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该书从运输成本、财政赈济、地方计划外收入、财政运作等角度展开,通过提出"财政变通"的概念,来诠释汉代地方财政存留问题;对于汉代地方财政机制,书中将汉代地方官吏分为财政总理型、保管型、征调型三种职能类型,并选取"计最"、"期会"两个视角来动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磐修
河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汉武帝 ,汉代国家开发河套采取如下措施 :一、设置郡县 ,建筑城池 ,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建立居民点和开发中心 ;二、迁民屯垦 ,增加河套的劳动力 ;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屯田 ;四、妥善安置归附匈奴 ;五、兴修水利。从而确保了开发的成功。河套开发于西汉后期和东汉中期出现两次高潮 ,其间开发主体也在变化 ,在西汉 ,河套开发的主体是封建政府 ,至东汉 ,豪强地主田庄成为河套开发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
汉代 河套开发 政府行为 田庄经济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国强
两汉文献整理思想,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和传统文献学思想的发展。汉代发展和创新了文献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等方法。这些方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文献学方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作为体系的文献学,在汉代已经形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卜然然
文学官是汉代地方官学的教师,其设置随着经学的发展而不断细化,数量众多,区域分布广泛。一般明经即可出任,主要职责有管理学校、教授弟子、推行教化、备长官顾问等。文学官在任命与升迁的途径等方面均体现出其官吏属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潘筱蒨
汉代的诗歌具有特别的死亡观,人为何而死?特别是轻易地为何而死?这其中里就隐藏着当时人们对生死的价值观。从先秦《诗经》的"死生契阔"到屈原的"九死犹未悔",再到汉末《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一死反压迫",都对死亡有着坚毅、宁死不屈的精神与态度。这样的态度表现了他们对人生与死亡所持的价值观,进而可以看出其所秉持的生存态度价值观。汉代哀歌里反映了强烈地对生存"坚贞"的态度,生固"坚贞",因而"死"亦"坚贞"。以死表达对自我的忠诚与尊严的坚持、以死表示对爱情的忠诚、以死表现英雄傲气与生活无依,三者皆透露出刚毅不屈的生存价值观。
关键词:
汉诗 哀歌 死亡观 生死价值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麦玲
在中国封建礼教的规定中 ,女子的活动范围仅以家庭为中心。长期以来 ,人们在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下 ,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家庭社会性别观念———男主外 ,女主内 ,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模式。事实上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 ,在封建礼教形成的早期 ,男女的家庭社会性别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女子与男子一样还广泛地参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关键词:
汉代 女子 农耕业 手工业 商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