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0)
- 2023(6271)
- 2022(5164)
- 2021(4680)
- 2020(3897)
- 2019(8533)
- 2018(8059)
- 2017(15316)
- 2016(8503)
- 2015(9048)
- 2014(8633)
- 2013(8287)
- 2012(7620)
- 2011(6850)
- 2010(6746)
- 2009(6092)
- 2008(6131)
- 2007(5237)
- 2006(4551)
- 2005(3829)
- 学科
- 济(31555)
- 经济(31508)
- 管理(22916)
- 业(22899)
- 企(17665)
- 企业(17665)
- 方法(14812)
- 数学(13111)
- 数学方法(12970)
- 农(9592)
- 学(9275)
- 财(8456)
- 中国(7918)
- 贸(7587)
- 贸易(7585)
- 易(7395)
- 业经(7269)
- 农业(6731)
- 环境(5494)
- 技术(5416)
- 务(5246)
- 制(5243)
- 财务(5243)
- 财务管理(5236)
- 企业财务(5023)
- 地方(4904)
- 银(4628)
- 融(4611)
- 金融(4610)
- 银行(4585)
- 机构
- 大学(125630)
- 学院(123280)
- 济(47920)
- 经济(47151)
- 管理(45163)
- 研究(44208)
- 理学(40679)
- 理学院(40130)
- 管理学(39248)
- 管理学院(39051)
- 科学(31004)
- 中国(30848)
- 农(30808)
- 京(25556)
- 农业(24958)
- 业大(24837)
- 所(23708)
- 研究所(22410)
- 财(20171)
- 中心(19241)
- 江(17237)
- 财经(17167)
- 农业大学(17044)
- 范(16162)
- 师范(15833)
- 经(15823)
- 院(15415)
- 北京(15264)
- 经济学(15220)
- 科学院(14162)
- 基金
- 项目(92144)
- 科学(71888)
- 基金(68935)
- 家(64027)
- 国家(63506)
- 研究(58736)
- 科学基金(52805)
- 社会(39310)
- 基金项目(37338)
- 社会科(37233)
- 社会科学(37221)
- 自然(36715)
- 自然科(35922)
- 自然科学(35904)
- 省(35342)
- 自然科学基金(35308)
- 划(31121)
- 资助(26930)
- 教育(26862)
- 重点(21190)
- 编号(21006)
- 部(20138)
- 计划(19834)
- 创(19513)
- 发(19046)
- 科研(18581)
- 创新(18301)
- 科技(17410)
- 业(17242)
- 国家社会(16973)
共检索到165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甄尽忠
在两汉时期,彗星共出现76次,虽然名称繁多,但都被统称为妖星、灾星,是最严重的灾异之一。其出现具有除旧布新的象征意义并预示着改朝换代、战争、社会大乱、君主失德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的发生,备受时人的高度关注。在彗星出现后,两汉帝王常采取一系列的修德、修政等措施。臣民借机上书言事,评议时政,推销自己的政见。同时,也刺激一些有政治野心的诸侯、大臣起兵反叛或阴谋发动政变。
关键词:
汉代 彗星 星占 政治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汉代文献在文字载体、书写和排列顺序等形制方面已基本定型。汉代已建立后世所遵循的以内容、主旨为基础的标立书名以及署名、结集的规范,但是先秦某些习惯也在延续。汉代著作方式众多,以注解、汇编为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建国
汉代的俗乐呈现出兴盛之势。汉代统治者认可了俗乐的艺术价值,成立了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兼掌雅乐与俗乐,尤其是在整理民歌、创作新曲方面业绩显著。汉王朝还实行了合理有效的散乐管理方式,对散乐基本上实行市场化管理,使散乐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汉代统治者制订了女乐娼优管理制度,选拔国内优秀艺术人才,以供朝廷礼乐、娱乐之需,并开始设立营妓制度。汉代俗乐管理制度和模式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汉代 俗乐管理 散乐管理 营妓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叔鹤
汉代官职的大小,一般是根据其品级的高低、俸禄之多少来表示的。汉制的官职,在中央有三公和九卿,在地方则为郡县两级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他们的俸禄都是按分配到的谷物数量来决定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万五十斛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些官员都是一品官。当时二、三品官为“中”二千石,四、五、六品官为二千石;再等而下之。“汉制禄制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各有等差,凡十二等”。(《通典·卷五十七》)在二千石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及“比”二千石。“中”就是正职,“比”就是副职的意思。自内官的九卿、朗、将,到外官的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谷,即年俸为二千石谷。中二千石,每月得一百八十斛,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斛。一般所称二千石的,月得一百二十斛,一年实为一千四百四十石,不满二千石。而中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八十斛,一年可得二千一百六十斛。虽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越人
汉代的税收与统计于越人汉代税收有人税、财产税等。人税与人口统计,财产税与田土及财产统计有密切关系。人税的稽征建立在人口统计的基础上;财产税的课收则以田土和财产统计为依据。人税包括算赋及口赋,摇役、更赋等。这是对人身的课税,属人头税性质。算赋是高帝四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镇
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宣扬主流价值;官吏士人借由赴丧,表达政治立场,拓展交际网络。汉代官吏的葬礼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丧葬仪式,更成为浓缩的政治舞台。对汉代官吏葬礼的探索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更生动展示了汉代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日常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汉代 葬礼 社会功能 社会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国强
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叙述了汉代文献的传播过程,分析了影响汉代文献传播的政治、社会、学术思想、文献自身、文献载体和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
关键词:
古典文献 汉代文献 文献传播 《史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强 高长山
汉代察举制是中国最早的选官制度,其中的"举贤良文学"因天子亲自策试被举荐者,而备受历代的关注。察举制用人以德、用人以才、用人以能,确立了历代用人标准。而古代帝王的偏信多疑,豪门贵族的相互倾轧,使俊杰之士仕途上步履维艰,最终让察举制走入穷途。察举制的利弊得失,为今天的育人选才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察举制 晁错 董仲舒 汉代选官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先秦"说"体在春秋之前为祭祀之辞,其主要义界为"攻责",形式上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文言"。春秋末期至于战国,"说"由祭祀之辞发展成游士游说之辞。逻辑关系上,"说"用来解释"经"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和根据。《韩非子》所载诸"说"(尤其是所存"异闻")等战国文献,表明以《韩非子》诸"说"为代表的"说"体文献已包含了大量民间口传故事性材料,即后世"小说家"的材料。事实上,战国末期,《荀子》《吕氏春秋》等一些篇章,开始有意识地辨正"世俗之说"或民间"传语";这种观念发展到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及班固《汉书·艺文志》,
关键词:
先秦 “说”体 汉代 “小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论述了两汉时期私人徭役的性质、地位、作用、特点和历史演变 ,服役者的不同身份、劳动的种类范围 ,以及私人徭役存在、发展的原因与社会背景等问题。
关键词:
私人徭役 役使 豪强 人身依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浩博士撰写的《汉代地方财政研究》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11月正式出版。全书分七章,共30余万字。此书取材广博,资料翔实,引用大量简牍资料,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对于汉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该书从运输成本、财政赈济、地方计划外收入、财政运作等角度展开,通过提出"财政变通"的概念,来诠释汉代地方财政存留问题;对于汉代地方财政机制,书中将汉代地方官吏分为财政总理型、保管型、征调型三种职能类型,并选取"计最"、"期会"两个视角来动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磐修
河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汉武帝 ,汉代国家开发河套采取如下措施 :一、设置郡县 ,建筑城池 ,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建立居民点和开发中心 ;二、迁民屯垦 ,增加河套的劳动力 ;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屯田 ;四、妥善安置归附匈奴 ;五、兴修水利。从而确保了开发的成功。河套开发于西汉后期和东汉中期出现两次高潮 ,其间开发主体也在变化 ,在西汉 ,河套开发的主体是封建政府 ,至东汉 ,豪强地主田庄成为河套开发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
汉代 河套开发 政府行为 田庄经济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国强
两汉文献整理思想,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和传统文献学思想的发展。汉代发展和创新了文献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等方法。这些方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文献学方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作为体系的文献学,在汉代已经形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卜然然
文学官是汉代地方官学的教师,其设置随着经学的发展而不断细化,数量众多,区域分布广泛。一般明经即可出任,主要职责有管理学校、教授弟子、推行教化、备长官顾问等。文学官在任命与升迁的途径等方面均体现出其官吏属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