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9)
- 2023(6103)
- 2022(4378)
- 2021(3960)
- 2020(3183)
- 2019(6846)
- 2018(7033)
- 2017(13188)
- 2016(7203)
- 2015(8177)
- 2014(8200)
- 2013(7472)
- 2012(6563)
- 2011(5792)
- 2010(5867)
- 2009(5410)
- 2008(5270)
- 2007(4910)
- 2006(4543)
- 2005(4354)
- 学科
- 济(28354)
- 经济(28316)
- 业(18287)
- 管理(17350)
- 企(13642)
- 企业(13642)
- 中国(11370)
- 农(10572)
- 方法(8167)
- 业经(8160)
- 农业(7147)
- 数学(6588)
- 数学方法(6503)
- 学(6309)
- 地方(5924)
- 发(5896)
- 财(5871)
- 制(5607)
- 融(5371)
- 金融(5370)
- 发展(5047)
- 展(5041)
- 银(4813)
- 银行(4803)
- 行(4609)
- 产业(4571)
- 贸(4505)
- 贸易(4502)
- 理论(4443)
- 易(4376)
- 机构
- 大学(100565)
- 学院(98444)
- 济(38618)
- 经济(37784)
- 研究(37180)
- 管理(33503)
- 理学(28264)
- 理学院(27900)
- 中国(27613)
- 管理学(27175)
- 管理学院(27001)
- 科学(22401)
- 京(21826)
- 所(19065)
- 财(18262)
- 农(17236)
- 研究所(17144)
- 中心(16691)
- 江(15588)
- 范(15137)
- 师范(14979)
- 财经(14513)
- 业大(13990)
- 北京(13981)
- 院(13678)
- 农业(13286)
- 经(13241)
- 州(12311)
- 经济学(12259)
- 师范大学(12221)
- 基金
- 项目(65936)
- 科学(51537)
- 研究(49124)
- 基金(47676)
- 家(43193)
- 国家(42384)
- 科学基金(34855)
- 社会(31970)
- 社会科(30129)
- 社会科学(30119)
- 省(24769)
- 基金项目(24164)
- 教育(21929)
- 划(21408)
- 自然(21004)
- 自然科(20485)
- 自然科学(20478)
- 自然科学基金(20099)
- 编号(19651)
- 资助(18790)
- 成果(17133)
- 重点(15218)
- 发(14577)
- 部(14242)
- 课题(14039)
- 国家社会(13948)
- 创(13010)
- 性(12631)
- 科研(12510)
- 创新(12176)
共检索到156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若晖
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命题时,以晋律"准五服以制罪"为标志。这包含两层基本意义:一是晋泰始律之前的秦汉律令条文与决狱定谳是非儒学性的,尤其是未曾引入五服制;二是泰始律"准五服以制罪"才将刑无等级的法家律令改造为维护等级的儒家律令。通过对东汉时期典型案例"何侍搏姑案"的细致分析,可证汉代已存在以丧服决狱,并且,这一决狱方式颠覆了传统礼俗,使丧服由亲疏程度的表征,被异化为行为规范。于是,礼所原有的双向性原则被摧毁,代之以法的单向性原则。对于以服制入律的准确评价,不是欺骗性的"法律儒家化",而是"儒学暴力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丁明秀
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恪守孝道、尊卑有序、祖先崇拜、丧事重哀等具有浓厚儒家礼仪特点的朝鲜族丧葬礼仪文化。
关键词:
朝鲜族 丧葬礼仪 儒家文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生 刘波
汉代的“三老”可分为地方治理体系中的三老和儒家礼制体系中的三老,两者以“三老”为名各自发展,历史地呈现出“势力上收”与“礼制下移”的双向交互式关系。地方治理层面,西汉时期地方三老的职能被虚化、分割,经历了由“率众”到儒家长者的形象变化。儒家礼制层面,贾谊、贾山、韩婴提出的“三老五更”礼制设想,经王莽初步施行、汉明帝进一步完善,在中央达成政治与教化相统一的结果;此后,养老礼逐渐由中央向地方下移,至汉末明确可以发现地方治理与儒家礼制相结合的案例。由此可见汉朝廷在国家治理中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的有效统合。
关键词:
三老 三老五更 养老礼 儒家礼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松柏
通过对陕西关中解放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丧葬礼俗的葬前礼俗、葬礼、葬后服丧之礼的简要描述 ,探讨了丧葬礼俗的沿革及规律。同时通过对陕西关中传统丧葬礼俗细节的考察 ,阐述了这种丧葬礼俗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关键词:
丧葬 礼俗 文化 陕西关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桂徽
在资本强大的扩张力驱动下,斯密动力总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自发成长和不断扩展。然而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资本主义萌芽却屡次夭折。本文从积淀于礼俗社会的文化——社会潜规则与交往行为方式出发,通过考察拒斥宪制化、官本位和关系本位等"抗变因子"构成的布罗代尔钟罩,揭示出斯密动力在中国礼俗社会运作失灵的深层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如何在发挥资本动力的同时制约其消极作用的文化机制。
关键词:
资本力量 布罗代尔钟罩 制度内卷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肖晓
作为畲族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文书较能体现出其畲族特色。本文试图对已收集到的畲族文书进行梳理,并初步分析其特点。通过展示其民族性与基层性,以期通过非汉化视角对畲族乡村乃至基层社会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
礼俗 社会 畲族 礼俗文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建华 郑杰文 罗继秋 杨丽娟
商业诚信是从解决社会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儒家文化又对商业诚信的形成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律、商业诚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并互相补充与促进。
关键词:
商业诚信 儒家文化 法律 博弈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敏俐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则,它源于最初的食品献祭,来自于自然,是人的生存需要,所依据的是天理和人情,是道与义的统一,故礼与义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礼之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重新回归“大同世界”的基本途径。它是先秦儒家对“礼”的认识的最为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此文为纲,可以深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及其精髓,也为当下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礼 《礼运》 大同 孔子 礼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韶华
涉民类丧赐是汉代众多助丧行为中的一个类型。这项礼节因对死亡平民的丧赐而成为连接国家与民众的一条纽带,颇具典型性。本文考察汉代涉民类丧赐的发生时机、助丧物事、操作程序、制度效益等问题,以此从一个侧面揭示汉代丧事中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以及灾后的危机应对机制与统治秩序的重新建构。
关键词:
汉代 涉民类丧赐 秩序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关键词:
儒学 文化教育传统 儒家文化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游洪源
提单对于海事运输特别是国际海运的重要程度相当于轴承对于机器。根据《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中提单的定义,有人归纳出提单的三大法律性质并作了理论上的论证。随着海运实践的发展,跟单信用机制漏洞百出,提单也成为海事欺诈的重要工具之一:实践已经把理论精心绘制的蓝图涂划得斑痕点点。除了简单的缝缝补补,理论对此几乎不知所措。人们不禁疑惑:传统理论是否太一厢情愿了,根本无视实践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成春到
新加坡人非常守时。凡与其有约会,一定要事先通知,且准时到达。该国人办事讲究实际、效率,不拖泥带水,人情味较浓。由于新加坡受英国影响甚深,很多大学毕业生在留学英国之后,才回国服务,故十分西化。新加坡除了华人占多数外,还有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以及很多派驻新加坡的世界各国人士,他们均保留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握手是一般的见面礼节,对东方人则应在握手之外再稍微向前弯腰以示尊重。如应邀到新加坡人的家庭中作客,带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前往,是基本的礼节,但不必指名送给女主人,或许家中有长者在,应敬老尊贤。对新加坡的华人,中国人的礼节则仍然适用,不需再画蛇添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色音
受萨满教的影响,蒙韩两个民族的产育礼俗在育儿观念、生育制度、生养习俗方面表现出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从求子习俗、接生习俗、生育禁忌、命名习俗、沐浴礼俗、剃头礼俗、试儿习俗等6方面对蒙韩两个民族的产育礼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人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东北亚各民族习俗的异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迈克尔·罗宾逊 李怀印
自1900年以来,韩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根本性的改变。尽管如此,当代韩国问题的观察家在解释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组织的特殊性时,一直强调儒家传统的重要性。韩国人对待政治和社会权威、人际关系、社会流动以及教育的态度,都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儒家作为一个政治的、社会的和准宗教思想的实体,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承
“公共性”承认并正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共在事实,强调人与人之间共同分有的价值观念与现实利益,重视人们共同遵守和维护的规则和秩序,倡导人们参与并改善公共生活,追求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理想。围绕“公共性”的相关研究,正在成为中国学界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思想传统,儒家公共性思想具有重要的传统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儒家先贤怀着对现实混乱局面的忧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期望,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良好有序的公共生活及其发展方向提供儒家方案。儒家哲学从总体旨趣、形上预设、观念引导、制度建构、社会理想等多个维度呈现了强烈的公共关切,展现了儒家的公共性优先原则,形成了系统化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有必要对儒家公共性思想予以进一步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使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关键词:
公共性 公共生活 儒家公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