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3)
- 2023(5788)
- 2022(5272)
- 2021(4940)
- 2020(4531)
- 2019(10533)
- 2018(10603)
- 2017(20210)
- 2016(11787)
- 2015(13812)
- 2014(14187)
- 2013(14186)
- 2012(13802)
- 2011(12518)
- 2010(12818)
- 2009(12267)
- 2008(12659)
- 2007(11850)
- 2006(10063)
- 2005(9068)
- 学科
- 济(48687)
- 经济(48634)
- 管理(30241)
- 业(29570)
- 方法(25243)
- 企(23228)
- 企业(23228)
- 数学(22319)
- 数学方法(22038)
- 农(14051)
- 学(13628)
- 财(12276)
- 中国(11704)
- 贸(9725)
- 贸易(9721)
- 地方(9438)
- 易(9424)
- 农业(9021)
- 制(9004)
- 业经(8777)
- 和(7741)
- 理论(7565)
- 务(7554)
- 财务(7532)
- 财务管理(7503)
- 银(7179)
- 银行(7144)
- 企业财务(7026)
- 融(6817)
- 金融(6813)
- 机构
- 大学(182421)
- 学院(179829)
- 济(67251)
- 经济(65590)
- 研究(64592)
- 管理(62340)
- 理学(53350)
- 理学院(52642)
- 管理学(51354)
- 管理学院(51042)
- 中国(47352)
- 科学(45177)
- 农(43855)
- 京(39625)
- 所(36481)
- 农业(35737)
- 业大(34157)
- 研究所(33442)
- 财(30888)
- 中心(29884)
- 江(29056)
- 北京(24582)
- 财经(24505)
- 范(24030)
- 师范(23648)
- 农业大学(23341)
- 州(22637)
- 省(22218)
- 院(22043)
- 经(22038)
- 基金
- 项目(116997)
- 科学(88148)
- 基金(82321)
- 研究(78449)
- 家(74583)
- 国家(73977)
- 科学基金(60032)
- 省(47269)
- 社会(46006)
- 基金项目(43740)
- 社会科(43357)
- 社会科学(43338)
- 自然(41430)
- 自然科(40449)
- 自然科学(40429)
- 划(40166)
- 自然科学基金(39684)
- 教育(36856)
- 资助(35104)
- 编号(32012)
- 成果(27178)
- 重点(27016)
- 部(25420)
- 发(24985)
- 计划(24707)
- 科研(23329)
- 创(23229)
- 科技(22619)
- 课题(22587)
- 创新(21883)
共检索到266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元射 舒田 毛景欣 陈敏
为渝紫薯7号品种后续的遗传转化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对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同源性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渝紫薯7号中克隆到F3H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U144881),序列全长为1280 bp,包括5’端UTR+一个编码368个氨基酸残基的编码区+3’端UTR+poly A尾巴;F3H基因蛋白具有结合酮戊二酸的RXS基序ARG287-SER285和结合亚铁离子的保守氨基酸HiS219、ApS221和HiS277,结构域位于蛋白的核心(FE2+被包埋在酶的中心);在GEN bANk中,渝紫薯7号F3H的序列与圆叶牵牛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慧荣 赵萍萍 冯杰 王迎春 郑琳琳
黄烷酮-3-羟基转移酶(F3H)是植物黄酮合成途径上游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黄烷酮C3位羟化,形成二氢黄酮醇。构建长叶红砂Rt F3H3基因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Rt F3H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长叶红砂F3H3(Rt F3H3,GenBank登录号LC055546)基因,其开放阅读框长1 014 bp,编码338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38.46 k Da,理论等电点为5.7。通过定量RT-PCR研究发现,Rt F3H3在茎中表达量较高,在根和叶中表达量较低。不同程度Na Cl(100,300,500 mmol/L)和不同时间UV(1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丹 杜娟 曾亚文 杨树明 普晓英 杨涛
对功米3号和滇屯502及其219个F3株系糙米与精米中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进行了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总黄酮和GABA含量在F3群体糙米和精米中均呈现较大的变异,总黄酮表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GABA表现出偏态分布的特征,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②糙米功能成分含量高于精米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总黄酮与糙米GABA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总黄酮与糙米GABA、精米GABA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③筛选了一些高总黄酮和GABA含量的优良株系,为功能稻米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遗传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彬 何孔旺 温立斌 茅爱华 王小敏 张雪寒 倪艳秀 周俊明 肖少波 陈焕春
为了确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本研究首次对从2006年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分离到的29株PRRSV的ORF3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外代表毒株和国内的高致病性PRRSV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毒株的ORF3基因均编码254个氨基酸,都属于美洲型PRRSV,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4.6%~100%,与美洲型PRRSV VR-2332的同源性为85.0%~97.2%;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的同源性为86.6%~100%。根据ORF3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这些毒株可分为两个亚群,毒株HZ24与VR-2332及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近,其他分离株与高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勤 孙兆军 陈宏
利用4个微卫星标记对西北地区的固原鸡、固原红鸡和略阳乌鸡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固原鸡、略阳鸡和培育品种固原红鸡在4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48 7,0.709 2和0.733 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29 0,3.505 8和4.468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16 6,0.646 6和0.570 4。表明固原鸡、略阳鸡和固原红鸡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鸡 微卫星标记 遗传变异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周发林 龚世园
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胶州湾(青岛)、台湾海峡(厦门)和北部湾(海南)3个天然群体的24尾黑鲷(Sparusmacro cephalus)进行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8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135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为67.50%)。青岛、厦门和海南黑鲷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068、0.0939和0.1206,相似系数为0.8932、0.9061和0.879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550、0.1318和0.1228,其中青岛和海南黑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青岛...
关键词:
黑鲷 遗传变异 RAP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世贵 杨慧荣 苏天凤 龚世园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mong inter- and intra-population of three wild stocks(24 individuals) in Red Sea Bream from Jiaozhou Gulf(Qingdao), Taiwan Strait(Xiamen)and Beibu Gulf(Hainan). Under predetermined optimal reaction condit...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梦培 傅大立 田敏 傅建敏 梁臣 秦玥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华仁杏Armeniaca cathayana D.L.Fu et al.3个杂交组合(A:H1×H2,B:H1×X1,C:H1×X2)的亲本及杂交一代(F1)进行了遗传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多态的8条引物,共得到52个扩增位点,其中44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84.62%。在华仁杏3对杂交组合中,组合B的F1子代同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601,高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0.6078,同父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5882,低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组合A和组合C的F1子代同父本、母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都低于其各自亲本间的遗传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允 李思发 蔡完其 谢中富 殷黎明
以中华鳖黄河群体的选育基础群体(F0)和太湖群体为对照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黄河群体的选育世代F1、F2及F3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中,5个测试群体共检测出2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60~5.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4~3.5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83 3~0.53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94 9~0.645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CPI)为0.534 0~0.568 4,这些遗传参数表明中华鳖存在丰富的可供选育用的遗传多样性基础。(2)F1、F2及F3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参数Ho...
关键词:
中华鳖 黄河 选育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姣 陈宏 蓝贤勇 潘传英 孙维斌 张润锋 房兴堂 刘波
利用PCR-RFLP技术对山羊(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绵羊(小尾寒羊)、普通牛(南阳牛)、水牛(湖南彬洲水牛)和牦牛(青海牦牛)等5种家畜213份样品IGFBP3 Hae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山羊、绵羊、普通牛和水牛IGFBP3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家畜物种IGFBP3基因Hae酶切表现明显物种间多样性,在普通牛上表现多态性,而在山羊、绵羊和牦牛上未表现多态性;山羊IGFBP3基因序列与绵羊、普通牛和水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7%,93%,93%,绵羊IGFBP3基因序列与普通牛和水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2%,而普通牛和水牛的IGFBP3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柳柳 洪德林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宇 郑勇奇 李长红 林富荣 黄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基本特征,发掘一套多态性好、重现性高的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并用于评估其野生种群遗传变异程度。[方法]利用二代测序(NGS)方法初步评估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大小、杂合度和重复序列;利用MISA对基因组上潜在的SSR位点进行检索,解析SSR类型与特征;利用Primer Premier v 5.0设计合成300对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潜在的SSR位点进行初筛与复筛,最后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进行SSR位点多态性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刀状黑黄檀基因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706.92 Mb,杂合度为1.26%,重复序列比率为55.74%。通过筛选实验,发掘了27个具有良好多态性的SSR标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共扩增得到117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149~0.803。对3个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水平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504,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34;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变异占比3.46%,种群内变异占比96.54%,这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结论]刀状黑黄檀基因组属于高杂合、高重复的复杂基因组,研究结果为制定基因组精细组装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发掘与验证的27个SSR标记具有较好的多态性与扩增稳定性;3个野生种群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本研究为开展刀状黑黄檀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刘萍 杨爱国 燕敬平 刘志鸿 周丽青
运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烟台群体、威海群体、大连群体的3个野生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9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获得了59个等位基因。评估了9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5129~0.8794之间。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416、0.6595、0.5824,平均杂合度期望值分别为0.7641、0.7161、0.7364;在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下,进行了P检验,发现3个群体均有位点发生了显著偏离;对3个群体进行了配对Fst值计算,发现3个群体之间遗传分化较弱。从变异贡献率来看,95.68%的变异来自个体之间,4.32%的...
关键词:
仿刺参 地理群体 遗传变异 微卫星D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首杰 李思发 蔡完其
通过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CO I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研究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3类遗传生态群体(包含4个野生群体、2个驯养群体、1个选育良种"浦江1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所分析的7个群体中,共确定了64种单倍型,群体间无共享单倍型。(2)4个野生群体内线粒体DNA的单倍型多样度(Hd)在0.857~0.943之间,核苷酸变异位点数在31~40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在0.275%~0.461%之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4.043~6.800;2个驯养群体的相应参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714~0.800、1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