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5)
- 2023(3880)
- 2022(3166)
- 2021(2855)
- 2020(2570)
- 2019(4831)
- 2018(4314)
- 2017(8413)
- 2016(4093)
- 2015(4551)
- 2014(4253)
- 2013(4221)
- 2012(3811)
- 2011(3356)
- 2010(3676)
- 2009(3946)
- 2008(2702)
- 2007(2443)
- 2006(2209)
- 2005(2156)
- 学科
- 融(24119)
- 金融(24118)
- 银(20912)
- 银行(20910)
- 行(20430)
- 济(15440)
- 经济(15426)
- 中国(13595)
- 业(13278)
- 企(11144)
- 企业(11144)
- 中国金融(10846)
- 管理(10689)
- 制(7203)
- 财(6915)
- 地方(6288)
- 务(5437)
- 财务(5423)
- 财务管理(5418)
- 方法(5409)
- 企业财务(5251)
- 数学(4931)
- 数学方法(4902)
- 业经(4871)
- 事业(4276)
- 农(4146)
- 体(4113)
- 体制(3737)
- 业务(3645)
- 产业(3513)
- 机构
- 学院(53214)
- 大学(52036)
- 济(25334)
- 经济(24782)
- 中国(22106)
- 管理(18380)
- 研究(17935)
- 理学(15377)
- 理学院(15235)
- 管理学(15039)
- 管理学院(14939)
- 银(14094)
- 银行(13655)
- 财(13498)
- 融(13173)
- 金融(12933)
- 行(12805)
- 中心(10993)
- 财经(10576)
- 人民(10336)
- 京(10269)
- 经(9541)
- 国人(9477)
- 中国人(9437)
- 中国人民(9382)
- 经济学(9259)
- 科学(8839)
- 经济学院(8507)
- 所(8336)
- 财经大学(8046)
- 基金
- 项目(34334)
- 科学(27035)
- 研究(26267)
- 基金(25133)
- 家(21184)
- 国家(20970)
- 科学基金(18338)
- 社会(17733)
- 社会科(17087)
- 社会科学(17085)
- 省(14010)
- 基金项目(12902)
- 教育(11167)
- 划(11024)
- 编号(10442)
- 自然(10414)
- 资助(10407)
- 自然科(10224)
- 自然科学(10224)
- 自然科学基金(10040)
- 融(9864)
- 成果(8490)
- 发(8400)
- 创(8070)
- 重点(7970)
- 国家社会(7808)
- 创新(7575)
- 性(7462)
- 课题(7253)
- 部(7222)
共检索到8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主管部门快速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打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组合拳",汇聚起金融战"疫"强大合力,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金融战 疫情防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卢永真
<正>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微观基础。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强大金融机构都具有丰富的内涵。金融机构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大的科技能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科技显著赋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但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应用目前更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上,在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重塑方面应用较少,从业务线上化到完全实现场景化、生态化仍然任重道远。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推动前沿科技落地应用,有效抵挡住了互联网平台跨界冲击风险。但展望未来,一方面,其他意想不到的跨界冲击风险无法完全预防和化解;另一方面,同业冲击仍存,中型金融机构如能应用数字技术对业务流程实现巨大改善,大行的排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大型银行应紧贴金融科技发展前沿,持续提升科技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国栋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突然爆发,对居民消费、企业生产投资等带来了较大冲击,餐饮、娱乐、酒店、旅游、影视、交通、商贸等行业首当其冲,各方心理预期更是受到显著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金融市场运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为应对这一突发状况,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快速反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这是金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及时举措。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随着全球疫情大流行,外贸企业遭遇的外部冲击进一步加大,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对商业银行做好稳外贸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进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稳定社会经济大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外贸先后遭受国内疫情和海外疫情的两轮冲击,外贸企业面临着要打满抗疫上、下两个半场的艰难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作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决策,国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正平 黄帆帆 卢欢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良好。首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政府积极推动数字设施建设、传统金融机构大规模应用数字技术提供金融服务、新兴金融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数字技术服务三方良性互动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敏 何菲 姚冬磊
"户主姓名:张志强,年龄:39岁,住址:砂轮厂家属院,工作单位:无,家庭月收入:1180元(低保),儿子身体状况:病……"在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北大街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救助窗口负责人张朝阳拿出了这张《困难家庭摸底调查表》,上面详细记录了张志强因儿子患病导致家庭贫困的情况。"我们入户调查后,发现张志强家除了能享受低保外,还在关爱基金日常救助和医疗救助的范围,也符合计生、住房等救助部门的救助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包括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编者按:庚子清明,国旗半垂,警报响彻,山河同悲。全国人民用最庄严的仪式向永远留在寒冬的逆行者们表示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地正积极有序复产复工。但战"疫"仍在继续,全球疫情的蔓延增加了国内控制疫情的不确定性。显然,疫情对全球及我国经济均造成了明显的冲击,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影响巨大。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作为国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 小微金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唐之享
强大的合力效应———湘港两地合作构想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唐之享80年代以来,湖南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了一部分从香港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香港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也促进了湖南扩大出口,加快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李术蕊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集了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近4 000名职业院校技能精英,他们在短短几天内相继在14大类42个项目中,展开高手间的"尖峰对决",博弈体力、心力和智力,交流技艺、技能和创意。如火如荼的赛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吸引了众多行业企业等的深入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大赛为平台和契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主题为"战略、政策与制度"的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文艺调演晚会、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与大赛同期举办,盛况空前,亮点频出。几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在制度建设上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田愉 王学凯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人才理所应当也是我国人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必须下大力气打造我国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俏
<正>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经济正在由劳动、资本驱动的高速增长向由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2010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以此为节点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2009年),工业化进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增速,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均增速约为4%;第二个阶段(2010年至今),随着工业化的结束,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得尤为困难,根据当前部分学者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已降至1.8%。近十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保持在40%左右。2035年要实现我国“经济总量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要求未来10年GDP实现5%左右的增长,按40%的贡献比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应达2%左右。因此拓宽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需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现“V型”反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树军
<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人才是强国的第一资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金融系统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打造一支更加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打造强大金融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来看,总量上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并与经济增长水平和物价水平相匹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金融是国之重器,具有调节优化资源配置的强大功能。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体制机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金融支持,是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时代使命,也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内涵。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金融支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章志敏 薛琪薪
通过梳理当前人才集聚的相关研究,从人才集聚程度的测量、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人才集聚的模式特征及路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着静态和宏观研究多、动态和微观研究少;对产业集聚作用于人才集聚与流动过程的分析不足;对人才集聚与流动的互动关注不够等问题,并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人才流动 区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