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5)
2023(12634)
2022(10891)
2021(10205)
2020(8972)
2019(21118)
2018(21065)
2017(41426)
2016(22395)
2015(25492)
2014(25386)
2013(25081)
2012(23096)
2011(20730)
2010(20801)
2009(19341)
2008(18973)
2007(16717)
2006(13974)
2005(12261)
作者
(63281)
(53091)
(52909)
(50528)
(33726)
(25605)
(24260)
(20779)
(20062)
(18854)
(18122)
(17729)
(16811)
(16707)
(16597)
(16462)
(15969)
(15775)
(15404)
(15227)
(13189)
(13103)
(12980)
(12078)
(12002)
(11937)
(11870)
(11677)
(10707)
(10421)
学科
(96303)
经济(96215)
管理(64530)
(63033)
方法(53126)
(53060)
企业(53060)
数学(48228)
数学方法(47515)
(25286)
(23141)
中国(22172)
业经(18642)
(17737)
(17684)
贸易(17676)
(17178)
(17099)
财务(17038)
财务管理(16999)
地方(16879)
(16589)
企业财务(16164)
理论(15844)
农业(15123)
(13742)
金融(13739)
(13717)
银行(13688)
(13459)
机构
大学(319898)
学院(319243)
(132938)
经济(130325)
管理(127658)
理学(111622)
理学院(110476)
管理学(108248)
管理学院(107673)
研究(99635)
中国(76894)
(65357)
科学(60453)
(59984)
(50212)
(49389)
财经(49200)
中心(48058)
业大(47310)
(45948)
研究所(45088)
(44865)
经济学(41942)
北京(40536)
农业(39747)
(39540)
师范(39083)
经济学院(38261)
财经大学(36954)
(36560)
基金
项目(218753)
科学(173312)
基金(161086)
研究(156578)
(139982)
国家(138888)
科学基金(120782)
社会(99506)
社会科(94567)
社会科学(94540)
(85292)
基金项目(84767)
自然(80317)
自然科(78559)
自然科学(78542)
自然科学基金(77153)
教育(75076)
(72189)
资助(68749)
编号(63038)
成果(50101)
(49511)
重点(49427)
(45696)
(45566)
课题(43140)
教育部(43081)
科研(42823)
创新(42682)
大学(41859)
期刊
(132259)
经济(132259)
研究(86343)
中国(54915)
学报(48229)
(47888)
管理(45069)
科学(44651)
(43011)
大学(37138)
学学(35116)
教育(31452)
(30500)
金融(30500)
技术(30389)
农业(28901)
财经(24524)
经济研究(22497)
业经(21291)
(20944)
统计(19085)
问题(17809)
(17191)
技术经济(16632)
(16082)
决策(15734)
商业(14946)
理论(14828)
(14700)
(14398)
共检索到447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凯  聂丽  刘力臻  
管理浮动制下,外汇市场干预普遍存在,汇率动态具有结构门限特征。本文章使用双门限变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非线性特征,率先揭示了随机冲击影响汇率变化及汇率波动的"互反"特性:前者持续时间有限时,后者持续时间则较长;反之亦然。实证结果表明,随机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不大,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其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在极少数情况下,随机冲击不随时间而消逝,因此,对中国而言,平稳的外汇市场干预是能够实现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锋  白玥明  何翰  
文章采用E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性假设、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条件及运用汇率沟通的时机选择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实际干预能够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并提高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的信誉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但其影响效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干预实践;汇率沟通虽未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但却显著提高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拥有较高的信誉或汇率波动程度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外国官方的施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外部干扰巨大,还没真正达到"以内为主、自我决定"的改革目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冷松  田刚  
本文基于中国2005年汇改以来月度数据,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SV)模型,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利率冲击对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利率冲击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呈现出时变且复杂的特征。央行需要重新认知紧缩货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产泡沫的传统观念。今后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需要完善金融子市场之间的传导渠道,以保障金融市场化顺利推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冷松  田刚  
本文基于中国2005年汇改以来月度数据,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SV)模型,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利率冲击对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利率冲击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呈现出时变且复杂的特征。央行需要重新认知紧缩货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产泡沫的传统观念。今后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需要完善金融子市场之间的传导渠道,以保障金融市场化顺利推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冬  张月红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国际资本与资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传统的常参数模型所获得的结论存在明显的估计不足,同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下存在明显的差别,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则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另外,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对汇率的冲击在金融危机后明显减弱,并且在不同时期变量之间冲击的大小也存在差异,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变量受到冲击的响应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小华  李占风  
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结构效应是指汇率变动对出口和进口不同影响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考察汇率变动贸易收支结构效应,可以探讨汇率变动对收支平衡的作用,进而探讨汇率调节贸易收支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否成立。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探讨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结构效应,刻画两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从而得出我国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帅  刘文翠  
汇率及汇率波动率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建立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与坚戈的实际汇率波动率进行测度,然后建立引力模型,利用1996~2013年相关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及汇率波动率与中哈双边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哈双边直接投资量与两国GD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呈负相关关系,人民币升值能促进中国对哈国的直接投资,抑制哈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子扬  范科才  
汇率传递的实质即汇率波动时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决策和总体物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一作用机制又可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结合199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基于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为衡量变量,实证性地探讨了不同经济增长状态下,汇率变动对消费物价变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增长情景下汇率变动对消费物价变动的影响呈非线性形态:在高经济增长状态中变弱,而在低经济增长状态中则增强。此外,研究还发现经济增长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汇率变动对消费物价变动的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宪  付英俊  
本文在分析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影响汇率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5年7月—2014年12月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和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均产生合意的影响,实际干预对汇率的效力强于口头汇率沟通,而口头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效力强于实际干预。口头汇率沟通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实际干预却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书面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与波动率均无显著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均有着显著影响。进一步发现,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显著增强。人民币单边预期会弱化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的效力,而双向预期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的有效性。口头汇率沟通的时滞较短,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央行应加强汇率沟通在管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并应当关注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宪  付英俊  
本文在分析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影响汇率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5年7月—2014年12月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和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口头汇率沟通、实际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均产生合意的影响,实际干预对汇率的效力强于口头汇率沟通,而口头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效力强于实际干预。口头汇率沟通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实际干预却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波动。书面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的水平变动与波动率均无显著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寿峰  陈浪南  黄榆舒  
现有研究物价传递效应的文献以线性模型为主,甚少关注物价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结构变化,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转轨时期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冲击的条件下,利用最新发展的多结构变化协整回归方法考察了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物价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物价传递效应分别在1998年8月、2002年10月、2005年8月及2007年7月发生了四次结构变化,传递效应虽总体趋减,但2007年7月后出现了反复,且符号也发生了改变。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雅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正新  陈雁南  
准确描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行为并预测其未来走势,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5年间的月度数据,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波动的非线性机制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REER走势呈现非线性和非对称性;(2)LSTAR模型有效刻画了REER短期波动行为,转换位置为0.0525,区制间转换速度高达100;(3)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能快速吸收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冲击,"汇改"成效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立燕  
基于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单位劳动力成本、汇率风险与我国出口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出口存在双向抑制作用,即工资上涨不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张,出口也无法促进工资增长率的上升,但出口显著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汇率变动对出口脉冲响应函数值正负交替,呈现出不确定性,出口对汇率变动产生了超调现象;我国存在"进口引致出口"机制,且出口也能通过收入效应和汇率两条路径影响进口;产出对出口的影响关系呈现不确定性,但出口可以带动产出。在方差分解中,单位劳动力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