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8)
2023(16964)
2022(13958)
2021(13311)
2020(10998)
2019(25260)
2018(24918)
2017(47140)
2016(25442)
2015(28480)
2014(28240)
2013(27690)
2012(25173)
2011(22531)
2010(22361)
2009(20913)
2008(20397)
2007(17716)
2006(15621)
2005(14674)
作者
(68538)
(57467)
(56834)
(54629)
(36272)
(27067)
(26055)
(22154)
(21959)
(20204)
(19496)
(19381)
(18238)
(18187)
(17913)
(17851)
(16875)
(16549)
(16548)
(16235)
(14284)
(13752)
(13597)
(13122)
(13071)
(12897)
(12634)
(12309)
(11390)
(11095)
学科
(107900)
经济(107761)
管理(74296)
(71131)
(57687)
企业(57687)
方法(47245)
数学(42395)
数学方法(41934)
中国(32748)
(30853)
(30485)
(25821)
业经(23745)
(21046)
贸易(21030)
(20578)
农业(19588)
(19185)
金融(19181)
(19003)
银行(18988)
(18969)
(18409)
财务(18353)
财务管理(18311)
(18238)
企业财务(17516)
地方(17499)
(17259)
机构
大学(354887)
学院(349639)
(159399)
经济(156641)
管理(136075)
研究(122283)
理学(116547)
理学院(115336)
管理学(113528)
管理学院(112853)
中国(98365)
(77463)
(74364)
科学(66621)
财经(60361)
(59205)
中心(56714)
(55268)
研究所(52955)
(51701)
(51094)
经济学(51041)
北京(47234)
业大(45963)
经济学院(45843)
财经大学(45213)
(44260)
(43859)
师范(43464)
(39860)
基金
项目(231500)
科学(185764)
基金(173940)
研究(171783)
(150582)
国家(149419)
科学基金(129833)
社会(114494)
社会科(108787)
社会科学(108761)
基金项目(90658)
(85323)
自然(81453)
自然科(79663)
教育(79647)
自然科学(79644)
自然科学基金(78285)
(73245)
资助(71283)
编号(67225)
成果(55296)
(54108)
重点(52089)
国家社会(49513)
(48804)
(48319)
教育部(47718)
(47633)
课题(46237)
人文(45725)
期刊
(173716)
经济(173716)
研究(113090)
中国(74187)
(61696)
管理(53579)
学报(49048)
科学(47925)
(47601)
(41715)
金融(41715)
大学(39789)
学学(37100)
教育(36489)
农业(31811)
财经(31485)
技术(30888)
经济研究(29183)
(27172)
业经(25512)
问题(23206)
(21786)
国际(20889)
世界(18992)
(17592)
理论(17315)
技术经济(17071)
统计(17059)
(15457)
(15369)
共检索到545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颜银根  唐政  李安琪  
本文采用2005—2019年多个国家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法对2015年汇率报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OFDI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15年汇率报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对中国OFDI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表现得更为明显;汇率报价机制市场化对OFDI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汇率水平产生;汇率报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对高收入国家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效应要更高。汇率报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仍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市场化的改革对于OFDI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需要重点关注汇率水平的变化以及投资国别问题,坚持“风险中性”理念。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李安琪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中最具跨越性的改革,对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5~2015年20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检验,量化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效用,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调整至浮动汇率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使得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了约1.83‰;且其作用具有异质性,汇改抑制了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促进了中等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望推动中国出口贸易达成稳外贸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阳  原雪梅  范跃进  
对外宣称与事实上的汇率机制具有广泛的不一致性。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模型框架下,引入汇率市场压力变量来刻画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国际比较。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名义锚货币发生了转换,欧元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仍然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2)在调节汇率市场压力的三种方式中,我国主要通过对外汇储备的购买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则是汇率、利率与外汇储备兼而有之,并主要表现为汇率本身的调整。(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仍显不足,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秀国  
本文发现,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实际上是一个有“突变”现象的“随机游走”过程,这种“突变”可以解释为在严格外汇管制条件下人民币长期积聚的升值压力的一次释放;特别地,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通过加快进口增长和减缓出口增长弱化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文章进而指出,在有效监控投机资金和预防投机冲击的国内机制建立之前,“爬行式钉住汇率”是我国当前汇率政策的最佳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毓铭  
自加入SDR以来,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需要寻找适当的汇率制度。本文利用VAR和VEC模型可以发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有着长期持续的经济影响,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出现汇率波动也将会导致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因此,短期资本流动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汇率制度创造良好稳定的金融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中飞  王曦  刘宛昆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迷局仍未破解。本文使用实际汇率制度RR分类,基于116个国家31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制度和金融三类因素,细分四类国家样本和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段,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充分探讨汇率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规律;然后应用八种国际规律定量评价中国1994至2016年间的实际汇率制度安排。研究发现:中国的汇率制度演进都严重滞后于自身国情,汇率市场化乃是大势所趋;当前,应摈弃事实上的单一盯住制度,选择偏自由的管理浮动或者自由浮动制度。最后,将相似国家作为参照,提出中国在货币浮动安排、央行干预行为和外汇收支管理方面的整体改革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2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经多次政策微调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本文运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企业进出口数据库来构建企业层面的汇率暴露指标,并利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来识别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引致的汇率冲击通过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退出的可能性,汇率冲击能够解释部分企业的退出行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汇率冲击对生产率低的企业的退出影响更大,起到了改善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这表明汇率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了作用。此外,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本文运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企业进出口数据库来构建企业层面的汇率暴露指标,并利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来识别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引致的汇率冲击通过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退出的可能性,汇率冲击能够解释部分企业的退出行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汇率冲击对生产率低的企业的退出影响更大,起到了改善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这表明汇率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了作用。此外,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企业融资能够缓解汇率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退出战略”角度评析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分析了盯住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美元在稳定汇率方面的不同操作策略。然后,从逻辑上推出目前所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内涵及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可能存在的操作策略。最后利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在现有的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欧元和日元的比重较小。文章因此认为,短期内,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汇率制度(Defacto)”,还没有真正退出,并分析了没有真正退出的原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红  
由于内外部的压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改革,2006年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5%。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也较小。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急躁、冒进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晓鹏  
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等。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取向,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央行可通过“一篮子”货币的界定实现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性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大力发展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鹞飞  洪丽静  
文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推归纳法归纳总结了各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博弈中构成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条件。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中国政府为代表的一方与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另一方的相互利益博弈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