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5)
- 2023(8060)
- 2022(6876)
- 2021(6329)
- 2020(5231)
- 2019(11582)
- 2018(12010)
- 2017(22216)
- 2016(12140)
- 2015(13081)
- 2014(12672)
- 2013(11894)
- 2012(10414)
- 2011(9416)
- 2010(9603)
- 2009(9439)
- 2008(9091)
- 2007(7876)
- 2006(7179)
- 2005(6711)
- 学科
- 济(41162)
- 经济(41082)
- 管理(37738)
- 业(31846)
- 企(28464)
- 企业(28464)
- 制(16085)
- 方法(15032)
- 财(14899)
- 数学(12714)
- 中国(12635)
- 数学方法(12567)
- 农(12092)
- 体(11412)
- 业经(11255)
- 体制(9915)
- 银(9165)
- 银行(9154)
- 行(8782)
- 融(8732)
- 金融(8729)
- 务(8471)
- 财务(8448)
- 财务管理(8425)
- 贸(8168)
- 贸易(8164)
- 易(7995)
- 企业财务(7928)
- 理论(7639)
- 农业(6906)
- 机构
- 学院(157969)
- 大学(156588)
- 济(65982)
- 经济(64624)
- 管理(57990)
- 研究(52003)
- 理学(49219)
- 理学院(48728)
- 管理学(47905)
- 管理学院(47596)
- 中国(41028)
- 财(36009)
- 京(31846)
- 科学(28193)
- 财经(27023)
- 江(25029)
- 所(25001)
- 经(24401)
- 中心(23818)
- 研究所(21970)
- 经济学(21207)
- 农(21170)
- 范(20373)
- 师范(20176)
- 财经大学(20018)
- 北京(19820)
- 业大(19404)
- 州(19171)
- 院(18910)
- 经济学院(18902)
- 基金
- 项目(101053)
- 科学(80559)
- 研究(78871)
- 基金(73254)
- 家(62309)
- 国家(61774)
- 科学基金(53764)
- 社会(51329)
- 社会科(48659)
- 社会科学(48652)
- 省(39649)
- 基金项目(37837)
- 教育(37739)
- 编号(33112)
- 划(32837)
- 自然(32264)
- 自然科(31515)
- 自然科学(31508)
- 自然科学基金(30931)
- 资助(29355)
- 成果(28129)
- 制(25741)
- 课题(23372)
- 部(23029)
- 重点(22979)
- 创(21852)
- 国家社会(21407)
- 发(21353)
- 性(21274)
- 教育部(20665)
共检索到249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次汇改在形式上体现了向2005年7月21日汇改的回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启志
基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的背景,本文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基于TGARCH、杠杆SV、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B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利用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并基于经济新常态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分析。结论如下:第一,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大了汇率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将由过去的单向升值波动转变为双向波动。第二,杠杆SV模型优于TGARCH模型,T分布优于N分布,无论对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还是人民币汇率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启志
基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的背景,本文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典型化事实,基于TGARCH、杠杆SV、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B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利用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并基于经济新常态进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分析。结论如下:第一,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大了汇率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将由过去的单向升值波动转变为双向波动。第二,杠杆SV模型优于TGARCH模型,T分布优于N分布,无论对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还是人民币汇率有效指数,最适用于测度波动项的模型都是杠杆SV-T模型。第三,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人民币升值,波动性会加大。第四,金融强国必须汇率市场化和国际化,经济新常态需要金融创新来形成新的驱动因素,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余永定 肖立晟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加速之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人民币汇率走贬的依据是"收盘价+篮子货币"这一人民币汇率新形成机制:美元指数带动篮子货币上涨,人民币需要对美元贬值来稳定篮子货币。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新变化,我们需要仔细思考,新的汇率机制是不是一个有效而且可持续的机制,未来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贬值通道,真正实现双向浮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白钦先 刘刚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涵、缘由进行了解读,并就进一步完善此次改革的配套举措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 解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杨杨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展自1993年末1994年初中国外汇市场并轨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1994年初的8.70上下逐渐上升至1997年夏季的8.28左右(升值了大约5%)。自1997年夏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维持国内以及区域金融市场稳定,人民币在8.278.28的水平上"盯住"美元,这种制度一直维持到2005年7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可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在今后一两年内,从参照一篮子货币逐步向盯住一篮子货币过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余永定 肖立晟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加速之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人民币汇率走贬的依据是"收盘价+篮子货币"这一人民币汇率新形成机制:美元指数带动篮子货币上涨,人民币需要对美元贬值来稳定篮子货币。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新变化,我们需要仔细思考,新的汇率机制是不是一个有效而且可持续的机制,未来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贬值通道,真正实现双向浮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松 王克勤 杨槐
在我国已经开始的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新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选择更为有效的汇率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
盯住一篮子货币理论 人民币汇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晟
本文从我国目前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并重点就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路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两阶段改革”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
汇率 形成机制 改革路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笑梅 郭凯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凸显了汇率预期管理的重要性,而汇率预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外汇市场干预。本文对央行外汇干预与标准化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按照汇改时点进行分阶段实证分析,发现外汇干预对汇率预期的影响效果在汇改后发生了显著改变,汇率预期与外汇干预之间实现了双向互动,汇改对于汇率预期管理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货币当局可在扩大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市场化的基础上提高市场沟通有效性。
关键词:
汇率预期指数 外汇市场 汇率形成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海霞 陈建超 何鲁冰
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变动与证券市场价格变动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关系,两变量间存在明显的反馈机制。而在中国两个市场的联系似乎很松散。本文对汇率波动和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传递中介及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汇率和上证综指的日数据,采用EGARCH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变量受到自身及另一变量的双重影响,且波动的不对称效果显著存在,说明了价格波动在两个市场的传递是不完全的。
关键词:
汇率波动 证券市场价格波动 汇率传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昶
汇率波动会导致世界经济的波动,它的传导机制包括:物价水平,贸易收支,资本流动和收入分配。本文详细研究了汇率波动对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传导机制,以便为降低汇率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汇率波动 经济波动 传导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现代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家的货币应该升值,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货币则应贬值,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也会相应贬值。然而,这些经典论断在我国却没有得到验证,相反在近年还发生明显的颠倒。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发行机制。在中国现有买外汇发货币而不是买国债发货币的机制下,虽然汇率逆理而动短期获益极大,但长期危害也极大。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机制利弊进行了剖析,指出只有先规范人民币供给再放开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才是中国汇率机制改革应有之道。
关键词:
汇率 逆向波动 机制 利弊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