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8)
- 2023(10404)
- 2022(8061)
- 2021(7208)
- 2020(5987)
- 2019(13349)
- 2018(12903)
- 2017(25312)
- 2016(13137)
- 2015(14320)
- 2014(14092)
- 2013(13548)
- 2012(11792)
- 2011(10428)
- 2010(10369)
- 2009(9551)
- 2008(9391)
- 2007(8245)
- 2006(7288)
- 2005(6746)
- 学科
- 济(52567)
- 经济(52510)
- 业(40379)
- 管理(40115)
- 企(33825)
- 企业(33825)
- 方法(20689)
- 数学(17228)
- 数学方法(17009)
- 中国(16637)
- 农(15453)
- 财(14335)
- 业经(13557)
- 学(11543)
- 制(10770)
- 农业(10047)
- 务(9555)
- 财务(9522)
- 财务管理(9507)
- 银(9268)
- 银行(9251)
- 地方(9180)
- 企业财务(9129)
- 理论(9121)
- 融(9051)
- 金融(9051)
- 贸(9022)
- 贸易(9015)
- 行(8842)
- 易(8787)
- 机构
- 大学(181949)
- 学院(180943)
- 济(74878)
- 经济(73490)
- 管理(68498)
- 研究(61702)
- 理学(59331)
- 理学院(58715)
- 管理学(57598)
- 管理学院(57264)
- 中国(46112)
- 京(37651)
- 科学(36420)
- 财(35806)
- 所(30150)
- 农(29925)
- 财经(28794)
- 中心(28014)
- 研究所(27443)
- 江(26749)
- 经(26326)
- 业大(26174)
- 范(24194)
- 经济学(24090)
- 师范(23955)
- 农业(23357)
- 北京(23180)
- 院(22425)
- 财经大学(21706)
- 经济学院(21687)
- 基金
- 项目(125187)
- 科学(100333)
- 基金(93427)
- 研究(91297)
- 家(82200)
- 国家(81535)
- 科学基金(70490)
- 社会(60955)
- 社会科(57923)
- 社会科学(57909)
- 基金项目(48316)
- 省(47756)
- 自然(44777)
- 自然科(43868)
- 自然科学(43856)
- 自然科学基金(43099)
- 教育(42017)
- 划(40559)
- 资助(36917)
- 编号(35424)
- 成果(28840)
- 重点(28545)
- 部(27934)
- 发(26796)
- 国家社会(26446)
- 创(26364)
- 课题(24630)
- 创新(24564)
- 性(24548)
- 教育部(24456)
共检索到267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印梅 钱燕
文章基于产业层面,利用多重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标论证了全球价值链位置对出口汇率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对出口依然富有弹性,这反映了汇率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然而,多角度检验结果均支持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攀升将弱化出口汇率弹性的结论,这一点在低技术产业出口以及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出口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分阶段看,全球价值链位置对汇率弹性的影响并不均衡,高阶段的价值链位置提升对汇率弹性的弱化强度更高。因此,促进中国出口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向高端攀升,尤其是提升与发达国家之间联系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能有效弥补产业结构调整的不足,从而弱化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冲击。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位置 汇率 出口 弹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印梅 张艳艳
文章检验了我国出口汇率弹性的变动趋势,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弱化的过程。通过构建微观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削弱汇率变动后出口效应的理论机制,并利用我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中间品进口与中间品出口均削弱了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其削弱程度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呈正比。比较而言,中间品进口对汇率变动后出口效应的影响力要强于中间品出口的影响力,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影响弱化的原因却在于我国中间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因此在生产全球化背景下,央行汇率政策制定的预期中需要考虑全球价值链参与因素。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加工贸易 人民币 汇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宁密密
本文通过拓展BMM模型,从产品层面分析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中位置变动对其出口汇率弹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GVC位置攀升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市场垄断度和产品核心度,从而降低出口量汇率弹性,增大出口价格汇率弹性,进而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GVC位置攀升对出口结构的优化效应显著,GVC上游企业在汇率贬值时不会盲目进入出口市场,而在汇率升值时不会轻易退出出口市场;随着企业向GVC高端攀升,汇率变动对其出口额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对出口结构的优化效应不断增强;从贸易利得视角看,人民币贬值时,GVC位置的攀升增大了国内增加值占比,降低了国外增加值占比,因此GVC位置攀升不但有利于减缓汇率变动,还能够提高出口贸易利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鄢平 贺建风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要素变化和劳动者就业惯性着手,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一是中部地区的重新崛起使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跨行业转移,从而减少就业惯性阻力;二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强了就业惯性力量。
关键词:
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 就业惯性 农业贡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言慧 郑建明 李哲
本文发现,2000—2001年我国各地的外资企业相对当地总体平均工资差距与当地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所占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但近些年这一关系逐渐减弱。本文认为外资企业与当地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在各地区的差异是导致这种倒U形关系出现的重要原因。西部部分地区FDI的低效率和东部部分省份FDI的技术溢出都使得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导致工资差距缩小,并且技术溢出越显著的地区,内外资企业间的工资差距也越小。而近些年这种倒U形关系的弱化实际上是由个别省份造成的,总体上这种关系在我国仍然存在。
关键词:
技术溢出 工资差距 倒U形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浩 李贞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位置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找到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的途径。首先,从跨国公司基于知识的价值链分解方式入手,提出待验证的概念模型。然后,用结构方程调节性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链整合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知识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依特定情势协调的正向调节。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两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晓辉 张璟
对于没有实行完全固定或自由浮动而采取中间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如何测度实际的汇率制度弹性在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了汇率制度弹性的含义,然后详细回顾了直接测度法和基于外汇市场压力的两类汇率制度弹性测度方法,并根据既有的文献详细讨论了各种测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测度研究的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鲁晓东 刘京军 陈芷君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有着很强的波动性,但是相对而言出口品价格却相对稳定,为什么汇率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在产品价格上?本文在对企业生产行为解构的基础上,在理论上识别了全球价值链整合下汇率对出口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通过使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考察进口中间品投入以及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出口商同时也是大进口商的双重身份会提高出口企业的汇率免疫力。对于进口密集度和市场份额处于95分位数的企业,其汇率传导只有约59%;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会形成一个汇率对冲机制,从而弱化汇率对产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效应;另外,进口中间投入品对汇率传递的阻滞效果不单单体现在价格效应上,而且还体现在出口数量效应上,二者共同促成了出口商的汇率对冲能力。
关键词:
汇率风险 汇率传递 进口密集度 价值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翟孝强
文章在考虑全球价值链(GVC)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评估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GVC因素会导致出口贸易整体的汇率传递率低估7. 9%,汇率弹性高估15. 1%,电子信息和机械设备两个行业的汇率弹性高估30%以上。尽管GVC后向联系主导出口贸易的汇率传导机制,但前向联系在个别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并且随着制造业的价值链提升而趋于增强。GVC联系的行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导致出口贸易弹性表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行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调整。主要货币汇率的非对称变动虽然有利于中国出口总量的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焕金
全球价值链驱动发展中国家在扩张产业规模的同时,升级效应反而明显弱化。结合逻辑与实证方法,概括出弱化机制是:全球价值链驱动在宏观上引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演化偏离一般路径;在中微观上引致产品的前后向关联不足,抑制上下级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耦合为产业链网,阻碍关联技术的成长与技术链条的拉伸及整合为共生的技术链网体系,导致内在的创新功能缺失,最终使得产业升级效应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均衡型升级思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雪梅 林善浪 黎德福
针对现实中大量高效率企业留在中小城市这一与异质性区位理论预测明显矛盾的现象,本文提出位置效应假说,即高效率企业之所以留在中小城市是因为其在当地的经济地位排序更靠前,而靠前的位置排序在信号机制的作用下,使其能在融资、用工、上下游供应链中获得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以企业销售额为指标对城市内企业进行位置排序,排序靠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控制企业规模、行业和城市自身特征等诸多因素,并通过构造复合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之后,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结论为地区差别化优惠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即在相对落后地区重点补贴位置排序靠前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该“位置”对高效率企业的吸引力,比均等补贴所有企业更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勇坚
金融科技(FinTech)在近几年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但对其发展模式仍有争议,例如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风控等。在国家层面,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从政策措施上看,《规划》的内容与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发布的"巴厘岛金融科技议程"(THE BALI FINTECH AGENDA)有着诸多类似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琦 李晓萍 吕大国
本文基于融入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通过引入地区补贴行为对基础模型进行扩展,揭示中国市场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协调政策影响地区生产率差异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另一重要机制,即:市场融合过程中,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会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并对地区生产率差异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不同于规模报酬递增与循环累积效应的另一种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区域政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的补贴政策总是倾向于吸引低效率企业的进入,虽然能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是会扩大地区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世婧 张贵
试图理清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对其创新表现的影响是否真的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相关信息,以企业出口上游度、进口上游度和净上游度为核心解释变量,测算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工位置,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企业创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回退到本国进行纯国内生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数的增加促进企业开展创新行为,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国内生产可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进而提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上述作用存在“强化正向,弱化负向”的调节作用,除了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吸引高科技人才两个渠道影响创新的物质和人力条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