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2)
2023(11592)
2022(9488)
2021(8907)
2020(7183)
2019(16574)
2018(15641)
2017(30006)
2016(15520)
2015(17432)
2014(16885)
2013(16729)
2012(15311)
2011(13888)
2010(13452)
2009(12465)
2008(12084)
2007(10241)
2006(8801)
2005(7921)
作者
(44812)
(37531)
(37466)
(35421)
(23816)
(18111)
(16873)
(14785)
(14397)
(12916)
(12878)
(12374)
(11955)
(11686)
(11650)
(11542)
(11209)
(10888)
(10857)
(10781)
(9128)
(8998)
(8940)
(8542)
(8464)
(8268)
(8082)
(7755)
(7474)
(7377)
学科
(68988)
经济(68921)
管理(42416)
(41104)
方法(32888)
(31459)
企业(31459)
数学(29491)
数学方法(29362)
(27119)
贸易(27107)
(26432)
中国(21375)
(17995)
(17538)
(14375)
业经(13413)
(12758)
(11722)
金融(11722)
(11490)
银行(11459)
农业(11429)
(11357)
(11073)
关系(10667)
(10549)
出口(10541)
出口贸易(10541)
环境(10100)
机构
大学(229646)
学院(226004)
(111612)
经济(110182)
管理(86693)
研究(82380)
理学(75650)
理学院(74883)
管理学(73997)
管理学院(73615)
中国(64937)
(47625)
(47005)
科学(45701)
(40498)
(39662)
财经(39364)
经济学(37414)
研究所(37024)
中心(36661)
(36379)
经济学院(34143)
业大(33345)
农业(31585)
财经大学(29856)
(29659)
北京(29492)
(29394)
商学(25719)
(25715)
基金
项目(156228)
科学(124685)
基金(120054)
研究(110011)
(106789)
国家(105995)
科学基金(90352)
社会(76643)
社会科(73124)
社会科学(73111)
基金项目(62767)
自然(57448)
自然科(56246)
自然科学(56226)
自然科学基金(55326)
(55254)
教育(48896)
资助(48709)
(48532)
编号(39759)
(37014)
重点(35330)
国家社会(34372)
(33524)
(33298)
教育部(32238)
中国(31749)
创新(31316)
成果(30826)
人文(30682)
期刊
(111528)
经济(111528)
研究(69002)
中国(39264)
学报(37713)
(34662)
(34570)
科学(34384)
管理(30829)
大学(28686)
学学(27516)
(24051)
金融(24051)
农业(23469)
(22027)
经济研究(21776)
财经(20446)
国际(19803)
(17770)
业经(16874)
问题(16702)
技术(14806)
世界(14505)
(13636)
教育(13410)
商业(11355)
技术经济(11025)
(10449)
贸易(10449)
统计(9952)
共检索到331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雅琦  余淼杰  
本文基于海关细分企业、产品及目的地层面数据,研究中国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份额变化的特征和趋势。数据分析指出2005年后加工贸易出口份额明显下降。本文提出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份额的理论机制是,汇率变动导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下市场需求和出口利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出口企业贸易模式选择。经验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中国出口加工贸易份额下降,加工贸易出口份额下降在国外需求规模相对更大的行业更明显。基准结论对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保持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超  谢一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等形式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企业出口模式差异对出口汇率传导的影响。我们发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在汇率弹性上存在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量的汇率弹性小于一般贸易企业。在进口税收方面,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中间要素比例大于一般贸易企业,享受更多的进口要素税收减免,进口边际成本低于一般贸易企业。因此,在应对汇率冲击时,加工贸易企业相比一般贸易企业会更多地调整出口价格,更少地调整出口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超  谢一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等形式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企业出口模式差异对出口汇率传导的影响。我们发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在汇率弹性上存在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量的汇率弹性小于一般贸易企业。在进口税收方面,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中间要素比例大于一般贸易企业,享受更多的进口要素税收减免,进口边际成本低于一般贸易企业。因此,在应对汇率冲击时,加工贸易企业相比一般贸易企业会更多地调整出口价格,更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怀民  
外部采购与加工贸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贸易现象,对中国来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取得加工贸易比较优势的主要原因,加工贸易发展进程中出口主体的分化是中国从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向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转变的结果,要继续保持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就应该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统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丁晓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省际调出与出口分别作为经济内循环与经济外循环的重要组成,系统考察其增长模式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增长的边际分解框架,从贸易总额和市场份额两个维度,考察1987~2017年中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并与中国出口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省际调出总额的增长主要归因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为负,其增长模式亟需实现从“数额型”增长向“种类型”增长的转变;沿海省份省际调出总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内陆省份。(2)扩展边际收缩对中国各省省际调出总额增长的贡献大于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反映出各省出口总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其省际调出总额的增长模式。(3)中国各省的省际调出市场份额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来自国外的进口不断侵蚀各省省际调出所占的市场份额,且这一趋势在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两方面均有体现;沿海省份省际调出市场份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内陆省份。(4)中国各省省际调出市场份额的平均下降速度,是其出口市场份额平均下降速度的1.832倍,且各省出口市场份额的增长模式优于其省际调出市场份额的增长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付春  
出口涉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选择出口加工贸易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税收筹划视角,结合财税政策解析,系统探讨了各种可能情形下企业出口加工贸易方式的抉择。研究结果表明:衡量企业税负时,须综合考量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及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影响。加工复出口收入、免税进口料件、征退税率之差及国内耗用材料等都会导致不同的税负,且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随出口加工情形不同而变化,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研究结论为企业厘清税收筹划路径实现价值最大化及征税部门的监管政策导向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碧云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颜群   胡浩然  
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以2007年商务部等部门实施的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为研究案例,分析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显著提高了承接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水平,且主要促进了中西部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行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的加工贸易企业出口。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第一,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概率,但主要通过促进在位企业出口扩张进而实现当地出口增长;第二,在位企业配置效应对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作出重要贡献,构成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的重要途径;第三,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主要提升了大规模在位企业的出口水平和产品创造率,对小规模在位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大规模在位企业承接了相对更多的加工贸易转移订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子英  田彬彬  
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且是构成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的关键部分,但相关研究对加工贸易的繁荣却没有提供合理的解释。本文发现加工贸易"不征不退"的出口退税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获得了长期稳定发展的空间。我们以2004年1月国家下调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基于月度的海关数据,运用倍差法研究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下调4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显著抑制了出口商品的增长率,其中一般贸易增速下降了28%,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增速下降17%,而来料加工贸易由于"不征不退",其出口增速不受退税率调整的影响。因此,这种差异化的退税政策解释了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尤利平  
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加工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面临着发展升级的问题。在阐述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升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碧云  
本文从不同的贸易方式角度对人民币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文章首先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目标对进出口厂商的定价行为进行模型设定,其次对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中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进行估计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分析结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一般贸易价格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而对我国加工贸易价格的影响较大且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帅  宋维明  
在描述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加工贸易与反倾销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构建方差分解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两者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反倾销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该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加工贸易出口对反倾销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从长期看,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同样会加剧国外对华反倾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薛永刚  张明丽  
本文分别从贸易方式和出口企业经济类型两个角度,分析广东出口贸易变动趋势及增速变化过程,认为目前广东出口贸易仍存在加工贸易占主要部分、外资企业出口比例过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加大对内资出口贸易企业扶持力度、优化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加快广东东西部及北部发展等相关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婷玉  崔日明  姚娜  
加工贸易企业的低价出口策略给我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但从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来看,我国采取低价出口策略只能获得短暂的表面的数字差额,而真正的受益者是美国。随着低价优势的逐步丧失、低价竞争带来的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必须探索有效的途径,切实转变出口产品低价竞争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