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8)
- 2023(12852)
- 2022(10768)
- 2021(9801)
- 2020(8399)
- 2019(18717)
- 2018(18038)
- 2017(34969)
- 2016(18215)
- 2015(19877)
- 2014(19265)
- 2013(18729)
- 2012(16593)
- 2011(14480)
- 2010(13819)
- 2009(12266)
- 2008(11310)
- 2007(9154)
- 2006(7303)
- 2005(5733)
- 学科
- 济(72705)
- 经济(72629)
- 管理(51436)
- 业(50168)
- 企(40040)
- 企业(40040)
- 方法(39821)
- 数学(35870)
- 数学方法(35487)
- 贸(23645)
- 贸易(23635)
- 易(23000)
- 财(21612)
- 农(19572)
- 中国(16974)
- 业经(15135)
- 农业(13358)
- 务(12427)
- 财务(12396)
- 财务管理(12374)
- 地方(12337)
- 学(11892)
- 技术(11752)
- 企业财务(11624)
- 环境(11296)
- 制(10670)
- 收入(10622)
- 出(10468)
- 理论(9650)
- 融(9646)
- 机构
- 学院(248227)
- 大学(247551)
- 济(110033)
- 经济(108441)
- 管理(101036)
- 理学(90668)
- 理学院(89804)
- 管理学(88312)
- 管理学院(87887)
- 研究(76406)
- 中国(55160)
- 京(47563)
- 财(46329)
- 科学(46181)
- 农(41854)
- 业大(39688)
- 财经(39288)
- 中心(36308)
- 经(36306)
- 经济学(35590)
- 所(35444)
- 农业(33463)
- 研究所(33071)
- 经济学院(32854)
- 江(32068)
- 财经大学(29902)
- 范(28640)
- 商学(28523)
- 院(28338)
- 商学院(28240)
- 基金
- 项目(187541)
- 科学(149828)
- 基金(141886)
- 研究(130814)
- 家(125567)
- 国家(124613)
- 科学基金(108493)
- 社会(88745)
- 社会科(84610)
- 社会科学(84592)
- 基金项目(76110)
- 自然(71693)
- 省(71476)
- 自然科(70219)
- 自然科学(70197)
- 自然科学基金(68954)
- 划(60725)
- 教育(60124)
- 资助(56474)
- 编号(49390)
- 部(42308)
- 重点(42047)
- 创(40337)
- 发(39293)
- 国家社会(38743)
- 创新(37789)
- 科研(37409)
- 教育部(37036)
- 成果(36288)
- 人文(36269)
共检索到323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奇睿
本文实证研究揭示,从影响期限和影响结构两维度看,基于两国居民收入差距所测算的两国居民相对收入因素对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扩张的影响近似于汇率失调对中美两国贸易扩张的影响。
关键词:
贸易扩张 汇率干预 相对收入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非 刘婷婷
选取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相关经济数据,运用BEER模型测算其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双向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都在10%以下,总体上不存在严重的汇率失调;进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有双向作用,表明了我国经济的韧性较强。应采取调整国际贸易收支结构、完善政府国内财政公共支出结构等举措来调节汇率失调程度,降低国与国之间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失调 进出口贸易 双向影响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志群 余玲铮
金融发展是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文章将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到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分析框架,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检验贸易扩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确实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而金融发展对贸易扩张的收入分配效应则起到负向作用,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贸易缩小收入差距。然而金融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这是源于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压制或制度偏向特征。
关键词:
贸易扩张 收入不平等 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俊峰 刘晓辉
对资本开放程度及汇率收敛度进行分类的框架下,考察贸易保护对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分类的国家,同样提升关税,对名义汇率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汇率收敛的国家,提升关税会伴随资本控制程度降低而会导致名义汇率升值;在汇率不收敛情况下,提升关税会伴随资本控制程度降低而导致名义汇率贬值;从升值角度向绝对收敛状态转移时,低资本控制度及汇率收敛使汇率收敛度越接近于绝对收敛,在关税上升情况下会加剧名义汇率升值。使用动态系统GMM模型对66个国家2000-2014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有力支撑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同时,对非关税措施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般情况下贸易保护政策的确会造成汇率的升值,该结果在一般情况下是稳健的。
关键词:
关税 资本控制 汇率收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庞晓波 姚远
本文在Masson的多重均衡理论基础上,根据贸易联系传染金融危机的理论假说,以中国为中心,以其在本次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影响的贸易伙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英国)为外围,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的月度数据,从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两个角度构建冲击变量,利用边限检验方法,检验金融危机通过两种贸易渠道从外围国传染给中心国的途径,基于ARDL模型及VAR系统,探究中国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受传染的情况。
关键词:
金融危机传染 汇率波动 贸易溢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才国伟 朱英杰
基于贸易扩张的新型要素模型,我们利用2000—2007年样本度量了国内和国际市场潜力指标并经验考察我国贸易二元边际的发展趋势;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外市场潜力构成贸易二元扩张的需求动因,结论认为两个层次的市场潜力对外延边际的作用力均高于内延边际,国内市场潜力对二元边际的扩张作用高于国际市场潜力的解释力度;大国经济独有的"双重优势"有待强化,即体现多样性优势的外延边际和体现规模优势的内延边际仍需并驾齐驱。政策意义还在于揭开"内外需发展之困",即贸易外需扩张要扩大区域市场边际,获得地理多样性的竞争优势,贸易内需市场需要克服"边界效应",获得深度的市场潜力空间。
关键词:
市场潜力 边界效应 外延边际 内延边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天栋 张卫平 杜金宇
基于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了我国贸易余额主要由国内产出能力不断提高所形成的新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相比于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价格效应和货币供应量的收入效应,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就出现了贸易顺差和流动性过剩从而物价上涨的内外冲突的组合,依据传统理论,本币汇率升值可以使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然而,根据本文提出的新机制,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但难以实现贸易平衡,反而可能陷入升值的两难困境。
关键词:
经济规模扩张 贸易失衡 内外冲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敏 曹衷阳
采用1987~200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收入差距双门槛模型,证实了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呈现递减态势。从我国各个省份来看,收入差距水平较低的省份数量在下降,而中等收入差距水平省份呈现逐步增加趋势,收入差距水平较高省份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加的状态。收入差距的加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需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 面板门槛 消费 收入差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文卿 陈佳楹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2006年推行人民币汇率定价改革后的关税和汇率的变动对行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Fujita等的FKV模型,本文通过引入贸易成本和产业聚集度因素,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省份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行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入世后关税水平的下降提高了中国的行业工资水平,而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对行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带来了抑制性影响。虽然关税和汇率与产业集聚程度的交互项并未对行业的工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中国关税与汇率的变化对行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与两类行业特征(垄断性特征、高新技术特征)以及三类地区特征(教育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异质性有关。
关键词:
关税 汇率 产业聚集 工资水平 工资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晨钟 李宏
依据Kancs改进的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构建了不同贸易成本对贸易扩张路径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和20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和发展数据模拟估计固定和可变贸易成本对贸易扩张的二元化路径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在2003-2009年间,中国的出口扩张主要源自集约的贸易边际,而贸易成本的变动对中国出口总量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扩展的贸易边际实现的。与可变贸易成本相比,出口固定成本的下降更能促进扩展的贸易边际。这一结论反映出当前中国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明我国未来的贸易扩张路径应向贸易扩展边际方向转变。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贸易成本 贸易扩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东波 王洁华
本文分析了1995~2007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着重考察了贸易扩张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对这一作用机制产生实质性影响,实证分析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劳动市场的双重工资弹性条件难以满足,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的原因;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人口因素也不利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围绕全球化贸易和双重工资弹性条件,我们提出了继续坚持开放、加快产业升级和降低工资刚性等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贸易 危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林发勤 纪珽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2013年的个人层面数据,基于省份-国家层面的引力模型构造了以距离、面积和比邻等地理因素为基础的省份层面国际贸易工具变量,对贸易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进行识别,得出四个主要结论:(1)平均而言,在贸易快速发展的2003—2013年,贸易的扩张对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贸易份额增加百分之一,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将会减少0.052,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存在,但其影响也存在异质性;(2)贸易对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工作强度增加和健康状况恶化两种渠道进行传导;(3)宏观层面上其异质性影响表现在:环境污染、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失业率增加会降低该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4)在微观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贸易扩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异质性影响意味着新的不平等:拥有城镇户口、国有企业工作、更高教育水平、更高收入水平、更短工作时间和更优健康状况的个人更为幸福。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居民主观幸福感 工具变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平 周经
加入WTO以来,我国投资与消费结构的"失衡"状况愈发严重。本文将我国开放型经济增长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投资消费比率,发现我国出口的扩张与投资消费的"失衡"紧密关联。同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出口扩张引致失衡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作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投资与消费 出口扩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林僖 郑传宣
本文基于2000—2018年全球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信息和HS6分位贸易数据,在HS4分位上计算了68个国家发布的TBT通报的进口覆盖率,并运用Hummels和Klenow方法,对133个出口国的贸易份额进行三元边际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和Ⅳ-2SLS估计方法,从全球多元视角对TBT影响出口三元边际的作用方式和异质性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TBT对留存出口国的广延边际和数量边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扩张效应抵消了价格边际受到的抑制效应,从而促进了出口份额的整体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由TBT实施带来的边际调整并非仅限于影响被通报产品本身,其关联产品也会因外溢效应而受到类似影响;在不同行业与国别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此外,TBT对出口的扩张效应会随出口国政府效能水平的提高而减弱;这种扩张效应主要存在于2008年之前。本文的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健全和完善TBT应对体系和科学评估TBT政策效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崔小勇 张鹏杨 张晓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形成一个有充分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中国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型。然而这种汇率制度的转型能否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框架,研究了汇率制度转型对于贸易的影响作用,并运用工具变量法重新估计了贸易开放对于人均收入的影响作用,综合得出汇率制度转型通过贸易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浮动汇率制度,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对一国贸易和收入的增进更多,增进的多少会因各国开放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具体而言,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由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向富有弹性的中间汇率制度转型,这一变化带来的当年福利改进,相当于GD...
关键词:
汇率制度 引力模型 福利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