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5)
- 2023(11222)
- 2022(9433)
- 2021(8826)
- 2020(7438)
- 2019(17044)
- 2018(16472)
- 2017(32014)
- 2016(17360)
- 2015(19622)
- 2014(18982)
- 2013(19333)
- 2012(18474)
- 2011(17083)
- 2010(16884)
- 2009(15432)
- 2008(15560)
- 2007(13396)
- 2006(11716)
- 2005(10853)
- 学科
- 济(77523)
- 经济(77431)
- 管理(44679)
- 业(44241)
- 方法(39820)
- 数学(36378)
- 数学方法(36093)
- 企(35183)
- 企业(35183)
- 中国(21933)
- 财(20260)
- 农(17756)
- 学(17550)
- 贸(17353)
- 贸易(17344)
- 易(16957)
- 制(14459)
- 融(14017)
- 金融(14016)
- 业经(13516)
- 银(13431)
- 银行(13388)
- 行(12853)
- 务(12265)
- 财务(12256)
- 财务管理(12229)
- 企业财务(11839)
- 农业(11708)
- 地方(10987)
- 环境(10107)
- 机构
- 大学(261941)
- 学院(253902)
- 济(115324)
- 经济(113467)
- 研究(99389)
- 管理(91351)
- 理学(78981)
- 中国(78131)
- 理学院(77995)
- 管理学(76655)
- 管理学院(76208)
- 科学(59742)
- 京(55903)
- 财(53953)
- 所(52169)
- 研究所(47830)
- 农(47462)
- 财经(43608)
- 中心(43595)
- 经(40297)
- 经济学(39061)
- 农业(38001)
- 业大(37990)
- 江(35870)
- 北京(35703)
- 院(35483)
- 经济学院(35477)
- 财经大学(33309)
- 范(32274)
- 师范(31834)
- 基金
- 项目(172912)
- 科学(137225)
- 基金(132274)
- 家(119392)
- 研究(118589)
- 国家(118586)
- 科学基金(99330)
- 社会(78998)
- 社会科(75214)
- 社会科学(75191)
- 基金项目(68055)
- 自然(65516)
- 自然科(64077)
- 自然科学(64050)
- 自然科学基金(63023)
- 省(61214)
- 资助(56567)
- 划(55295)
- 教育(54382)
- 编号(42237)
- 部(41268)
- 重点(40473)
- 发(36463)
- 成果(35896)
- 创(35391)
- 国家社会(35259)
- 教育部(35186)
- 科研(34394)
- 中国(34249)
- 创新(33468)
- 期刊
- 济(115684)
- 经济(115684)
- 研究(80071)
- 中国(48464)
- 学报(47616)
- 科学(42936)
- 农(41312)
- 财(39848)
- 大学(35385)
- 学学(33680)
- 管理(33354)
- 融(31122)
- 金融(31122)
- 农业(28170)
- 财经(23197)
- 经济研究(21555)
- 教育(20885)
- 经(19946)
- 技术(17250)
- 贸(17075)
- 业(16641)
- 国际(15975)
- 问题(15854)
- 世界(15613)
- 业经(14105)
- 统计(12607)
- 版(12580)
- 技术经济(11906)
- 业大(11567)
- 理论(10841)
共检索到381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昭 易扬
文章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各国汇率对货币错配传导特征、差异性和金融危机与货币错配风险的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对传导的边际效应、敏感程度的异质性作了深入分析,考察了货币错配对汇率和外币负债冲击的响应程度,并提出了我国汇率机制选择的建议。研究表明:大规模外币负债、外汇储备不足和本币汇率的大幅贬值触发了债务型货币错配风险;货币错配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的强弱和波动幅度取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错配受汇率冲击响应的方向和持续的时间与该国汇率是否稳定和激烈波动密切相关;扩张性的外币负债对货币错配积累起到加重的作用,外币负债对货币错配的影响和解释能力持续时间较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朱新蓉
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人民币升值使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较为严重,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是解决货币错配问题的有效方法。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外汇储备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格兰杰原因。要真正解决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改革。
关键词:
货币错配 人民币汇率 外汇储备 汇率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利民 左虹
货币错配指的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中使用了不同的货币进行计量,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会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效应作为传导途径展开的。本文以汇率和利率对货币错配的传导作用为入手,通过构建VAR模型来说明其传导效应,并结合我国的汇率制度变迁,进一步探讨了从1985年以来我国不同阶段的汇率政策对货币错配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货币错配 汇率 传导影响 汇率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超
引言在经过长时期的汇率稳定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理论上呈双向波动状态,货币错配风险开始显性化。如果说在汇率没有放开之前,这种货币错配风险不太为人注意,但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这种未经测度、未经控制管理的货币错配风险可能会带来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林 何剑
基于时变特征和杠杆异质性分析视角,采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究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区制转移效应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宏观杠杆率调控存在明显的三区制特征,样本期内整体以稳杠杆阶段为主;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货币资金产生一定的协同调控效应,且货币资金的宏观杠杆率抑制效应优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杠杆结构的异质性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居民杠杆率的抑制效应更稳定,货币资金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杠杆率的抑制响应更迅速,稳杠杆阶段中政策冲击程度和持续性有所增强,但需注意调控政策存在的替代效应。据此,应延续“稳杠杆”取向不急转弯,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宏观杠杆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梅
随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活跃,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市场利率水平或汇率发生变化,我国银行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并将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基于此,构建了三阶段的银行资产负债模型。模型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将恶化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危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同时存在债权型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下银行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治 艾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改革逐步深化,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着严重的货币错配风险,其不仅会对微观经济主体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严重阻碍了央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采用2001~2011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对货币错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再次是汇率制度的选择。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了若干管理和控制我国货币错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债权型货币错配 外汇储备 金融市场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项后军 吴丹婷 汤烨斐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货币错配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2005—2014年为研究样本期,在分析我国货币错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为切入点,研究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论如下:(1)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在2005年之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在2009年第1季度达到峰值49.26%,之后又快速下降至38%左右并在之后整体保持稳定,与样本期内我国汇率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与货币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货币错配都是产出水平及物价水平变动的原因。(3)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的价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中昭 杨文
本文以人民币汇率对东盟各国汇率传导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DCC-MVGARCH模型和结构突变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汇率的时变相关性、传染性和结构突变等问题。结果表明:(1)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对东盟各国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辐射能力。(2)中国等外部因素对东盟各国汇率的波动影响平均仅占6%左右,各国汇率自身的波动集聚性起主导作用。人民币汇率对大多数东盟国家汇率传导有效,但持续性特征不存在。(3)中国与东盟汇率时变相关系数均为带有结构突变无单位根的趋势平稳过程,存在短期动态联动滞后效应,外部因素不能改变其长期均衡运行路径。(4)时变相关结构突变并没有改变人民币带动大多数东盟国家货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敏 高柳 马雷
本文使用2000-2009年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为:在我国,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信贷紧缩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非常显著;而在信贷扩张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明显小于紧缩时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卢万青
把我国的外贸失衡和汇率失衡看作是全国性失衡是不恰当的,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视角,本文认为我国外贸失衡主要是指东部地区的外贸失衡,我国汇率被低估主要是指东部地区的汇率被低估,而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外贸失衡和汇率被低估的现象。因此,要调节我国汇率和外贸的区域性失衡,依靠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减少东部的汇率和贸易失衡,但会增加中部和西部的汇率和外贸失衡,而实施地区差异化的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是解决我国汇率和外贸的区域性失衡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
汇率失衡 外贸失衡 最优货币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成琪 龚六堂
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宏观经济数据估计部门价格粘性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中国CPI八大类商品的价格粘性指数。货币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各部门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各部门的价格粘性水平:部门价格粘性越强,货币政策冲击对部门产出的影响越大、对部门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小。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会高估加总的价格粘性水平,而用各类商品价格粘性指数的加权中位数校准加总的价格粘性指数可以使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较好的近似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中货币政策冲击对加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关键词:
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 价格粘性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立元 龚六堂
近年来,收入不平等与资产组合多样化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个体的异质性对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得传统的代表性个体模型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挑战。收入、财富、消费等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收入、财富、消费分布的影响,显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对于异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系统的梳理非常缺乏。本文梳理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并详细阐述了异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四个新的传导机制:实际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机制、再分配机制、谨慎性储蓄机制与流动性保险机制。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新机制产生的理论原因的同时,还讨论了前瞻性指引、"直升机撒钱"、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和不平等、最优通货膨胀率等政策问题,并尝试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燕 江可申 钟大成
从分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出发,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国汇率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动态时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较弱;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正向推动作用,货币供给的持续增加是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外汇占款科目不断增加导致负债方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加的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中国是中间品和消费品的重要进口国,且汇率对二者国内价格的传递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分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和中间品贸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准模型中,中间品作为投入要素生产消费品,进口中间品传递程度影响本国中间品产出和消费品价格,进口消费品传递程度影响本国消费品产出和中间品价格。由于本国消费品价格黏性较高,消费品价格波动成为决定福利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间品汇率传递程度对政策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敏感性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福利依赖于进口中间品与消费品的相对汇率传递程度。当进口中间品传递程度低于消费品时,中央银行应钉住本国消费品价格;反之,则应稳定中间品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