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8)
2023(14469)
2022(12094)
2021(11325)
2020(9433)
2019(21930)
2018(21252)
2017(40680)
2016(22300)
2015(25024)
2014(24818)
2013(24757)
2012(23323)
2011(21405)
2010(21290)
2009(20116)
2008(20202)
2007(18002)
2006(15660)
2005(14212)
作者
(66928)
(56168)
(56054)
(53501)
(35875)
(27057)
(25535)
(22031)
(21193)
(19946)
(19280)
(18483)
(17935)
(17898)
(17771)
(17544)
(17165)
(16612)
(16378)
(16178)
(14117)
(13884)
(13752)
(12890)
(12741)
(12536)
(12333)
(12306)
(11355)
(11281)
学科
(95391)
经济(95292)
管理(62223)
(60047)
(47725)
企业(47725)
方法(44928)
数学(39775)
数学方法(39400)
中国(27110)
(26328)
(24824)
(22593)
贸易(22586)
(22071)
(20348)
业经(19495)
(18019)
农业(17239)
(16066)
银行(16015)
地方(15815)
(15331)
(15144)
金融(15142)
(14582)
财务(14556)
财务管理(14524)
(14115)
环境(13791)
机构
大学(332289)
学院(329072)
(145136)
经济(142475)
管理(124047)
研究(118342)
理学(107212)
理学院(105982)
管理学(104209)
管理学院(103606)
中国(90885)
科学(71882)
(69652)
(65781)
(61805)
(61337)
研究所(56040)
中心(53421)
财经(52705)
业大(50920)
农业(49350)
(48098)
(47693)
经济学(46350)
北京(44154)
经济学院(41975)
(41645)
(41586)
师范(41152)
财经大学(39229)
基金
项目(218037)
科学(171232)
基金(161111)
研究(153567)
(142976)
国家(141837)
科学基金(119715)
社会(100024)
社会科(94993)
社会科学(94967)
基金项目(84062)
(82203)
自然(77883)
自然科(76143)
自然科学(76114)
自然科学基金(74852)
(71251)
教育(70266)
资助(67236)
编号(59669)
(49741)
重点(49671)
成果(48990)
(46899)
(45063)
科研(42599)
国家社会(42488)
教育部(42322)
创新(42267)
课题(41556)
期刊
(153474)
经济(153474)
研究(97995)
中国(60353)
学报(57225)
(55280)
科学(50527)
(49669)
管理(43377)
大学(42036)
学学(39861)
农业(37246)
(33611)
金融(33611)
教育(28880)
经济研究(27090)
财经(26639)
技术(25053)
业经(23402)
(22980)
问题(20734)
(20651)
(20170)
国际(17955)
世界(16692)
技术经济(16480)
统计(16359)
(16325)
理论(15152)
商业(14905)
共检索到486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莉  
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操作变量的影响是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操作变量(即利率和基础货币)的影响渠道,并以货币政策规则模型为基础,对中国1996-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货币和利率都对中美实际汇率的变动作出了显著的反应,中美实际汇率升值引起基础货币增加而名义利率上升,这意味着我们在构建新的宏观调控框架时要考虑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不能轻易地放弃汇率目标而专注于通货膨胀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妍  吴琼  
本文分析了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新特点和演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我们发现:近年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间形成了多元化局面;由以往的"量化"逐步向"质化"转变;由以往的"救市与救政府并举"转变为"重点救市,兼顾救政府"。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变化必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即: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压力增加,相对日元和欧元不确定性增加;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增强了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相关性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复杂程度;目前宏观因素仍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这种变化,中国应采取相应对策,以避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海涛  苗文龙  
本文利用Logit、Probit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中国货币政策较为有效。相比之下,调控m0更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控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更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妍  吴琼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计量方法,将其与外汇经销商定价模型相结合,用于研究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arkov Switching模型的转换概率较好地识别与拟合了人民币汇率变动行为;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均有显著影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通过改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差和利率差间接作用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机制,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形成了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未来时期,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妍  吴琼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计量方法,将其与外汇经销商定价模型相结合,用于研究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arkov Switching模型的转换概率较好地识别与拟合了人民币汇率变动行为;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均有显著影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通过改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差和利率差间接作用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机制,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形成了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未来时期,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针对这些变化,中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纯威  
从1994~2006年的季度数据来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遵从McCallum规则,Taylor规则不适合中国国情。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回归得到的McCallum规则的各种参数和通胀缺口、实际汇率、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等变量的预期变化测算出合理的基础货币增长率,并将为调控基础货币供给提供重要参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少林  
本文在双重时变设定中考察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一方面参数时变性体现的是央行对经济冲击的响应强度变化,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目标维数的时变性体现的是央行在不同时期核心政策目标的转移。实证结果表明:(1)影响央行利率调整的政策目标维度存在时变性,尤其体现在汇率对利率调整的阶段性影响;(2)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响应并不充分,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泰勒规则,但在通货紧缩时期,利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通货紧缩,利率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基于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本文建议,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培育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间变量的金融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谷家奎  陈守东  
基于货币政策对汇率变动的传导机制,文中从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出发,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作用。研究构建结构动态因子模型,解决了变量指标维数过大的问题,同时采用符号约束等方法识别模型的因子个数,进行参数估计检验。实证模型估计了中美货币政策冲击序列,分析冲击的动态路径,并对比分析货币政策冲击为零和真实的货币政策下汇率变动情形,讨论只考虑利率指标时估计得到的条件预测值与真实值,考察了汇率变动是否只源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美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冲击能够更大程度的影响汇率变动,并且不同时点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两国货币政策都基本实现了稳定币值的政策目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家奎  陈守东  
基于货币政策对汇率变动的传导机制,文中从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出发,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作用。研究中构建结构动态因子模型,解决了变量指标维数过大的问题,同时采用符号约束等方法识别模型的因子个数,进行参数估计检验。实证模型估计了中美货币政策冲击序列,分析冲击的动态路径,并对比分析货币政策冲击为零和真实的货币政策下汇率变动情形,讨论只考虑利率指标时估计得到的条件预测值与真实值,考察了汇率变动是否只源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美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冲击能够更大程度地影响汇率变动,并且不同时点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两国货币政策都基本实现了稳定币值的政策目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林川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贵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尹相颐  
基于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LT-TVP-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和汇率的调控效果和时变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房价和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为显著,因而在目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调控效果优于房价。另外,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相应搭配利率政策调控房价和汇率,但近年来央行愈加谨慎采取粗放式货币政策工具,更多地采用结构化政策工具发放货币,来对我国房价和汇率进行针对性调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尹相颐  
基于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LT-TVP-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和汇率的调控效果和时变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房价和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为显著,因而在目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调控效果优于房价。另外,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相应搭配利率政策调控房价和汇率,但近年来央行愈加谨慎采取粗放式货币政策工具,更多地采用结构化政策工具发放货币,来对我国房价和汇率进行针对性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运用内生结构突变检验与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ECM方法,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从而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重新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05年9月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仍是不完全的,但其长期传递弹性却由2005年9月结构突变前的0.065迅速增大到了结构突变后的0.118,且与现实中自2006年开始的较高通货膨胀环境也相当吻合,支持了Taylor(2000)提出的观点,但比起施建淮等(2008)得到的传递效应依然较弱,表明其所建议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仍值得商榷。而体现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CPI的长期传递弹性为2.254,远远高于汇率传递弹性,这显示政策当局完全可以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且相比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货币政策操作程序这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涵义、特征和研究目标,并探讨了其对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进历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为超额准备金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