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5)
- 2023(18770)
- 2022(16406)
- 2021(15375)
- 2020(13280)
- 2019(30726)
- 2018(30757)
- 2017(59001)
- 2016(32400)
- 2015(36772)
- 2014(36857)
- 2013(36385)
- 2012(33513)
- 2011(30411)
- 2010(30632)
- 2009(28399)
- 2008(28076)
- 2007(24980)
- 2006(21670)
- 2005(18969)
- 学科
- 济(127690)
- 经济(127546)
- 管理(91493)
- 业(87801)
- 企(72150)
- 企业(72150)
- 方法(63517)
- 数学(55572)
- 数学方法(54727)
- 农(34731)
- 中国(33313)
- 财(32944)
- 贸(30080)
- 贸易(30067)
- 易(29191)
- 学(29007)
- 业经(27355)
- 地方(24561)
- 制(23521)
- 农业(22834)
- 理论(21883)
- 务(21097)
- 财务(21006)
- 财务管理(20959)
- 技术(19800)
- 和(19793)
- 银(19741)
- 企业财务(19720)
- 银行(19656)
- 环境(19259)
- 机构
- 大学(471807)
- 学院(471485)
- 济(184626)
- 管理(181612)
- 经济(180622)
- 理学(158063)
- 研究(156572)
- 理学院(156248)
- 管理学(152979)
- 管理学院(152147)
- 中国(114915)
- 科学(101542)
- 京(99937)
- 农(85483)
- 财(83711)
- 所(80969)
- 业大(76776)
- 研究所(74248)
- 中心(70923)
- 农业(68121)
- 江(68080)
- 财经(67908)
- 北京(62680)
- 经(61544)
- 范(60591)
- 师范(59835)
- 院(56544)
- 州(55278)
- 经济学(55122)
- 技术(51512)
- 基金
- 项目(322120)
- 科学(249681)
- 基金(231256)
- 研究(226664)
- 家(204835)
- 国家(203177)
- 科学基金(172019)
- 社会(139411)
- 社会科(132040)
- 社会科学(132001)
- 省(127393)
- 基金项目(122591)
- 自然(116031)
- 自然科(113309)
- 自然科学(113273)
- 自然科学基金(111201)
- 划(107885)
- 教育(105718)
- 资助(97242)
- 编号(92558)
- 成果(74365)
- 重点(72806)
- 部(69942)
- 发(68090)
- 创(66433)
- 课题(64085)
- 科研(62775)
- 创新(62038)
- 计划(61388)
- 大学(59363)
- 期刊
- 济(193864)
- 经济(193864)
- 研究(130093)
- 学报(83862)
- 中国(82226)
- 农(76504)
- 科学(72406)
- 管理(64149)
- 财(63367)
- 大学(61672)
- 学学(58551)
- 农业(52419)
- 教育(48535)
- 技术(41050)
- 融(37410)
- 金融(37410)
- 业经(32825)
- 财经(32280)
- 经济研究(31883)
- 经(27537)
- 业(27417)
- 问题(26573)
- 贸(24015)
- 版(23683)
- 统计(23242)
- 科技(22999)
- 技术经济(22767)
- 图书(22501)
- 商业(21946)
- 业大(21717)
共检索到670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小华 李占风
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结构效应是指汇率变动对出口和进口不同影响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考察汇率变动贸易收支结构效应,可以探讨汇率变动对收支平衡的作用,进而探讨汇率调节贸易收支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否成立。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探讨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结构效应,刻画两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从而得出我国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贸易收支 马歇尔—勒纳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会清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利用新近发展的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主要货币汇率非对称变动对全球主要国家的贸易影响。研究发现,美元升值和日元贬值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都产生了正向的激励作用,而欧元贬值则产生了负向的抑制作用,两相抵消后的总体贸易影响很小。非对称的汇率冲击导致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出口竞争力此消彼长,欧元区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形成"挤出效应"。由于全球价值链的联动作用,欧洲生产网络和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多数国家在欧元区和日本的带动下,对外贸易也随之增长,而北美生产网络中的多数国家受到美国的拖累,对外贸易则趋于萎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汇率沟通 实际干预 人民币汇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立燕
基于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单位劳动力成本、汇率风险与我国出口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出口存在双向抑制作用,即工资上涨不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张,出口也无法促进工资增长率的上升,但出口显著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汇率变动对出口脉冲响应函数值正负交替,呈现出不确定性,出口对汇率变动产生了超调现象;我国存在"进口引致出口"机制,且出口也能通过收入效应和汇率两条路径影响进口;产出对出口的影响关系呈现不确定性,但出口可以带动产出。在方差分解中,单位劳动力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宁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我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管理工具,能够对经济生活产生一系列的深刻影响,也会对我国的贸易进出口收支状况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在短期之内不会对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长期范围来看会首先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增长,但在之后会抑制其增长,并且在长时期之后相关的影响会逐步消失。本文围绕人民币汇率变动分析了其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变动 贸易收支 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苏海峰 陈浪南
本文采用函数化系数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的时变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在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有较为明显的变化。2002年前,汇率变动对出口的负向影响不断加强,而在2002-2005年期间,这种负向影响达到最大,且相对稳定。在此期间,由于进口与出口的同向变动,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明显。2005年后,由于汇率制度改革后出现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内涵也有一定的变化。国际资本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通过贸易渠道进入中国,从而促进了出口的增加。由于汇率变动对进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飞 任奕繁
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聚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突发危机造成经济波动下的财政政策调控效应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建立财政政策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相关指标模型,选取2001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财政收入、税收、工业产出以及消费价格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函数响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和税收对工业产出的波动冲击是有效相关的,同时这两种政策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拉动经济增长。总体来看,税收政策短期内可以达到稳定波动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调整财政支出对于经济的波动减缓是有效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莹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引起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动扩大。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屡创新高。文章从美元贬值导致的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内外利率因素、人民币预期升值三个角度,分别结合国内经济增长,探讨了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经济的过热增长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导因素,但外部冲击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不完善的汇率和利率机制,推动了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国际因素对我国工业领域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消费领域而言偏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强
就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是否与中国国内物流发展存在相关性的问题,从基础调研入手展开分析。通过将基础调研获得的基础数据进行宏观分析,明确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随后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展开基于二者的向量自回归分析研究。通过对确定的二者间动态关系的深入分析,为中国物流业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成学 董晓辉
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6~2009年我国企业专利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某一类专利的发展不仅与该专利前期的发展有关,而且还受到其他专利的影响;发明专利的重要性最为明显,不仅有利于促进本身,而且还能促进另外两种专利的发展。要实现我国企业专利的快速发展,应在保持专利政策长期稳定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发明专利的潜力,充分发挥发明专利对其他专利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企业专利结构 向量自回归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课题组 刘稚南
本文首先运用比较分析手段,将近年价格形势与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发现"十一五"时期价格波动新特征。然后运用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法研究各因素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通过模型研究和现实因素分析判断:目前我国价格波动的源动力已从需求拉动型逐渐演变为成本、资金共同推动型,且受国际市场传导影响加深。初步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国价格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大,抗通胀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和产供销体系;二是战略性地谋划基础资源产业,稳步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三是疏导全社会过于敏感的通胀预期;四是加大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的制度和运作机制体系...
关键词:
价格波动 因子分析 方差分解 通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课题组 刘稚南
本文首先运用比较分析手段,将近年价格形势与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发现"十一五"时期价格波动新特征。然后运用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法研究各因素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通过模型研究和现实因素分析判断:目前我国价格波动的源动力已从需求拉动型逐渐演变为成本、资金共同推动型,且受国际市场传导影响加深。初步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国价格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大,抗通胀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和产供销体系;二是战略性地谋划基础资源产业,稳步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三是疏导全社会过于敏感的通胀预期;四是加大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的制度和运作机制体系...
关键词:
价格波动 因子分析 方差分解 通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宏 孙林岩 何哲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VAR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鹞飞 黄福龙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政策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汇率大幅贬值。通过建立汇率与进出口的模型进行计量回归,我们发现,从长期来看无论哪种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都有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有限;影响贸易差额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低估状况,影响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我国GDP的增长。
关键词:
贸易发展 人民币汇率 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夏玲 殷凤 王志华
本文基于1994年1月至2016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非线性自回归滞后(NARDL)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非线性动态效应(1)。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在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同经济体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不同;中国与7个经济体间在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关系上存在J曲线效应;当汇率受到负向冲击时中国与6个经济体的贸易收支将受到更大的影响,总体来说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与贸易伙伴贸易收支的恶化效应逐渐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