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952)
- 2022(1820)
- 2021(1816)
- 2020(1655)
- 2019(3980)
- 2018(4329)
- 2017(9931)
- 2016(5332)
- 2015(6385)
- 2014(6485)
- 2013(6807)
- 2012(6736)
- 2011(6315)
- 2010(6384)
- 2009(6297)
- 2008(6223)
- 2007(5616)
- 2006(5155)
- 2005(4871)
- 2004(4284)
- 学科
- 济(25281)
- 经济(25260)
- 方法(14289)
- 数学(13732)
- 数学方法(13640)
- 管理(13080)
- 业(12446)
- 中国(9042)
- 企(8582)
- 企业(8582)
- 贸(7398)
- 贸易(7392)
- 易(7307)
- 制(6705)
- 银(6439)
- 银行(6437)
- 农(6323)
- 行(6255)
- 财(5982)
- 融(5377)
- 金融(5377)
- 税(4024)
- 税收(3806)
- 收(3782)
- 体(3776)
- 出(3766)
- 制度(3743)
- 度(3743)
- 业经(3559)
- 农业(3397)
- 机构
- 大学(85858)
- 学院(84231)
- 济(42144)
- 经济(41341)
- 管理(31186)
- 研究(27524)
- 理学(25950)
- 理学院(25730)
- 中国(25656)
- 管理学(25383)
- 管理学院(25233)
- 财(22346)
- 京(17927)
- 财经(17626)
- 经(15910)
- 经济学(14329)
- 所(13996)
- 财经大学(13207)
- 经济学院(13192)
- 科学(13011)
- 中心(12838)
- 北京(12270)
- 融(12191)
- 研究所(12091)
- 金融(12026)
- 江(11340)
- 银(9811)
- 州(9757)
- 人民(9669)
- 银行(9500)
- 基金
- 项目(43933)
- 研究(34113)
- 科学(34008)
- 基金(32425)
- 家(26733)
- 国家(26559)
- 社会(22137)
- 科学基金(22043)
- 社会科(21116)
- 社会科学(21113)
- 基金项目(16291)
- 教育(16099)
- 资助(15539)
- 省(15100)
- 编号(14464)
- 划(13271)
- 成果(12871)
- 自然(12577)
- 自然科(12235)
- 自然科学(12231)
- 自然科学基金(12025)
- 部(11410)
- 教育部(10135)
- 课题(9702)
- 人文(9639)
- 社科(9620)
- 重点(9461)
- 性(9376)
- 国家社会(9084)
- 发(9062)
共检索到134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金奇 雷钦礼
文章引入汇率变动变量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研究。经验结果表明:(1)汇率变动是影响我国长期货币需求稳定的关键因素,且汇率变动对我国货币需求有正向的影响;(2)线性误差修正模型描述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动态并不合适,非线性误差修正模型则能对广义货币需求的短期动态机制进行较好的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芳 王学伟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96~2006年间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实际货币余额M1、M2与实际GDP、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与股市市值不具有协整关系;从短期看,货币需求存在向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文章对这些结论给出了解释。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弹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华 李凯 郑红
针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预测应用的局限性,以进化的全局粒子群优化算法为基础对小波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二级组合网络结构的非线性误差校正模型,解决了模型参数非线性估计问题。通过对中国近25年来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与预测,验证了给出模型的有效性、实用性及预测精度。在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宏观经济变量假设条件下,对货币需求量进行了实际预测并得出真实预测值,证明了模型的应用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柳阳
本文采用T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能否产生净出口的需求效应,并运用广义脉冲响应(GIRF)分析了该效应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均产生了净出口需求效应,但是随着汇率浮动幅度增大,货币政策的净出口需求效应出现非线性的变化。这种非线性效应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环比增速的增长引起净出口环比增速波动的幅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明显大于固定汇率制度下;净出口环比增速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一直在正负双向波动中逐渐扩大。此外,货币政策对净出口需求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仅有一年,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始终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净出口需求 TVAR GIRF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红驹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中国 1 979- 2 0 0 0年间的货币需求函数 ,结果说明 M1实际余额与实际 GDP和 1年期存款利率存在同积关系 ,M2 与实际 GDP和 1年期存款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存在同积关系 ,这表明实际货币余额与实际 GDP和利率或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但是 M1和 M2 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不稳定 ,这给短期货币需求的预测增加了困难 ,不利于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政策操作
关键词:
误差修正模型 货币需求函数 M1 M2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亚平
基于泰勒规则以及借助门限自回归(TAR)模型,对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非线性反应函数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是非线性的,即面对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偏差反应系数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会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调整,即在低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更侧重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温和以及较高通货膨胀状态下,货币政策会侧重于防止通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永涛 王飞
本文使用1996—2013年间M2的月度同比数据,基于马尔柯夫域变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持续性、非对称性和非线性动态特征,以及不同域相互转移的路径与内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以划分为"紧缩"和"宽松"两个状态,不同状态划分不仅依赖于供应量的水平值,同时也依赖于其波动性;我国货币供应量处在"宽松"状态的持续时间较长,而处在"紧缩"状态的时间较短;货币供应量系统对冲击的响应不具有持久性,且对正向冲击与负向冲击的响应具有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非线性模型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王金明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周期明显加快,外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非线性的调控效果,导致以往常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的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长期不变的调控效果严重缺乏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因子扩展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下滑时期,量化宽松的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紧缩的长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宽松的短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紧缩的长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辅的货币政策操作组合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上升时期,紧缩的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紧缩的短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宽松的长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宽松的长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辅的货币政策操作组合更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王金明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周期明显加快,外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非线性的调控效果,导致以往常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的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长期不变的调控效果严重缺乏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因子扩展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下滑时期,量化宽松的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紧缩的长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宽松的短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紧缩的长期价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百胜
本文通过TARCH、EGARCH、非对称CARCH模型,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元、日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汇率序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并以EGARCH模型为例建立信息冲击曲线,研究不同信息条件下,汇率变动情况。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元和英镑四种汇率序列在面临负面消息时,非对称性效应更大,而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在面临正面消息时,非对称冲击更显著。在具体汇率预测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柳阳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阈自回归(DPTAR)模型检验1990-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货币政策消费需求效应在时间上和个体上是否存在非线性变化,并通过对比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在1990-2012年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面板数据,对货币政策需求效应出现非线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的消费需求效应在1998年前后出现明显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城市货币政策的消费需求效应也并不一致。(2)收入增长率是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原因。在收入增长率达到11.5%后,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约束的影响下降,货币政策会因此而产生更明显的消费需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消费需求 DPTAR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卫国 袁威
货币需求分析对于货币政策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STR模型对1996-2008年期间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确实存在非线性特征,进而反映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非对称性以及中国"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当价格和实际国民收入作为货币当局控制变量时,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存在4个季度的产出时滞和4个季度的价格时滞。
关键词:
中国 货币需求 STR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是从产业结构变动视角具体分析了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期限结构和货币需求的产出弹性等因素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并对其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慢的重要原因,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预示着未来的货币流通速度将会进一步放缓。因此,我国货币政策当局应据此有效地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以强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宇 刘金全
本文在对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TVECM),识别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及非对称调整机制。结果发现,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误差修正模型存在门限效应;并且我国名义利率存在非对称调整偏好;在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的二元系统中,通货膨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弱外生性"。进而表明现阶段利率政策对于抑制目前的高通胀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应该辅以其他的货币政策,必要时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
关键词: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 门限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中介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