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8)
2023(16421)
2022(14243)
2021(13201)
2020(11256)
2019(25757)
2018(25669)
2017(49300)
2016(26902)
2015(29829)
2014(29673)
2013(29104)
2012(26527)
2011(24111)
2010(23931)
2009(22109)
2008(21954)
2007(18930)
2006(16808)
2005(14822)
作者
(77993)
(65032)
(64632)
(61171)
(41218)
(31260)
(29184)
(25379)
(24688)
(22983)
(22000)
(21956)
(20759)
(20378)
(20144)
(19982)
(19635)
(19303)
(18663)
(18474)
(16328)
(15886)
(15716)
(14736)
(14494)
(14436)
(14279)
(14277)
(13047)
(12699)
学科
(104211)
经济(104060)
管理(78649)
(73080)
(61770)
企业(61770)
方法(49717)
数学(43176)
数学方法(42735)
(30092)
(27401)
中国(26795)
(26738)
贸易(26725)
(25913)
(24571)
业经(23476)
(21957)
地方(19804)
(18382)
财务(18312)
财务管理(18271)
农业(17708)
企业财务(17262)
(17234)
(17151)
银行(17085)
理论(16979)
(16879)
金融(16876)
机构
大学(382244)
学院(378271)
(154200)
经济(151088)
管理(147585)
研究(128437)
理学(128433)
理学院(127015)
管理学(124874)
管理学院(124199)
中国(94250)
(80509)
科学(79116)
(72945)
(65370)
(64548)
业大(59461)
研究所(58815)
财经(58054)
中心(57033)
(54567)
(52876)
农业(51599)
北京(50509)
(48211)
师范(47639)
经济学(47026)
(46695)
(43530)
财经大学(43301)
基金
项目(261769)
科学(204754)
基金(190826)
研究(187547)
(168124)
国家(166792)
科学基金(142190)
社会(119165)
社会科(113060)
社会科学(113035)
基金项目(101487)
(101108)
自然(93536)
自然科(91303)
自然科学(91278)
自然科学基金(89680)
教育(86364)
(85799)
资助(78621)
编号(74729)
成果(60811)
重点(58965)
(58227)
(54875)
(54443)
课题(51801)
创新(50905)
科研(50381)
教育部(50015)
国家社会(49391)
期刊
(163732)
经济(163732)
研究(112664)
中国(70688)
学报(65274)
(58364)
科学(56652)
(55519)
管理(53173)
大学(49208)
学学(46568)
教育(40358)
农业(39445)
(33771)
金融(33771)
技术(29992)
财经(28753)
经济研究(27294)
业经(26248)
(24513)
问题(22347)
(21101)
(20289)
科技(18481)
(18314)
理论(17911)
国际(17838)
技术经济(17094)
商业(16998)
业大(16729)
共检索到551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珺晖  
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却在不断扩大。基于汇改前与汇改后中美贸易月度数据,采用阿尔蒙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得出更大程度上受市场因素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在调节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上发挥的作用有所提高,汇改后贸易差额因汇率变动而出现的波动性减弱。悖论现象原因在于,美、中需求强度而非汇率对双边贸易失衡起决定性作用,以及出口退税导致的汇率不完全传递使马歇尔-勒纳条件假设条件之一不能满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瑜  
人民币汇改是一次制度性的变革,在作实证分析时,不能用跨不同制度的数据来解释汇改后的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月度数据和Johansen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和进口作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常鑫鑫  陈瑞远  
根据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本币升值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①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本文采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了VAR建模,计量结果发现人民币的升值没有显著改善中国居民的福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厂商出口定价方式的选择(当地货币定价),应对措施是中国需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忠  梁珺  刘博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等方法,实证检验2005年8月至2008年9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目标下,贸易顺差可带来广义货币供给和狭义货币供给的增加。因此,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萎缩的形势下,我国应确立人民币稳定的汇率目标,保持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李安琪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中最具跨越性的改革,对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5~2015年20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检验,量化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效用,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调整至浮动汇率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使得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了约1.83‰;且其作用具有异质性,汇改抑制了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促进了中等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望推动中国出口贸易达成稳外贸的目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东君  贤成毅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中美近些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此紧密相关。从实际汇率出发,通过1980—2005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的测算和方差分解发现,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些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大量的FD I流入,而人民币汇率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不大,因此,单纯的依靠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晓峰  朱九锦  
本文首先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和协整理论,分别测算1994年~2006年和1994年~2005年第2季度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得到相关变量的协整关系式和误差修正模型。笔者通过比较发现: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的新汇率制度可以显著加快汇率回到均衡水平的速度,调整速度从过去每季度调整0.21增加到现在的每季度调整0.35,这说明我国这次汇率制度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可以显著加快人民币汇率回到均衡水平的步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惠珍  
文章以国际收支弹性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995-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是成立的,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博  朱元倩  
本文以汇率制度改革日为基期,通过选取样本和构造权重,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新的测算,并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比对;通过对结果数据和相关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相关系数的计算等,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顺差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是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加大的原因之一;但仅凭借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我国贸易双顺差的局面,贸易结构的变化甚至会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的先导作用;实证分析还显示汇率弹性的增大会使我国外汇储备受汇率牵制的程度有所缓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雪君  宋金奇  葛仁良  
文章构建了含国际竞争价格人民币汇率传递模型,利用2003~2010年的月度数据,检验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价格汇率传递。Almon变换后的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竞争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传递弹性短期很低,长期相对更高。较小的汇率传递侵蚀了中国出口企业利润,降低了支出转移效应,大大削弱了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善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耀春  
本文对当今 185个国家 (地区 )八类汇率制度进行了考察 ,阐述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经济因素 ,即GDP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 ,并在分析中国汇率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 ,根据汇率制度依存的经济因素 ,探讨了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致镇  龚茜茜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基于股市与汇市的数据,研究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地产指数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地产指数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汇率波动是地产指数的Granger原因,汇率对地产指数的长短期走势均有显著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地产板块跑赢大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亮  黄斌全  吴浜源  
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从理论上探究了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减小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然后以2005年7月为界,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之上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汇改后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比汇改前固定汇率下的更为剧烈。因此,中国在选择汇率制度调整的力度和速度上应充分考虑经济的可承受度和成本,与此同时积极寻求相关对策避免贸易条件的过度恶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先勇  
本文从政策灵活性的视角出发,用相关理论分析了两种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程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比较了1994年和2005年我国先后两次汇改后汇率制度改革效果。并通过相关实证检验,表明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具备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建议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秀国  
本文发现,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实际上是一个有“突变”现象的“随机游走”过程,这种“突变”可以解释为在严格外汇管制条件下人民币长期积聚的升值压力的一次释放;特别地,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通过加快进口增长和减缓出口增长弱化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文章进而指出,在有效监控投机资金和预防投机冲击的国内机制建立之前,“爬行式钉住汇率”是我国当前汇率政策的最佳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