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6)
- 2023(13782)
- 2022(11909)
- 2021(10911)
- 2020(9376)
- 2019(21723)
- 2018(21706)
- 2017(41176)
- 2016(22716)
- 2015(25392)
- 2014(25414)
- 2013(24939)
- 2012(23105)
- 2011(21170)
- 2010(21402)
- 2009(20112)
- 2008(20255)
- 2007(17986)
- 2006(15796)
- 2005(14455)
- 学科
- 济(88630)
- 经济(88504)
- 管理(65051)
- 业(60635)
- 企(50341)
- 企业(50341)
- 方法(40653)
- 数学(35494)
- 数学方法(35155)
- 财(27341)
- 贸(25576)
- 贸易(25565)
- 易(24835)
- 制(23974)
- 农(23839)
- 中国(23218)
- 业经(19533)
- 学(18271)
- 银(17289)
- 银行(17231)
- 融(17104)
- 金融(17100)
- 行(16390)
- 务(16115)
- 财务(16070)
- 财务管理(16025)
- 体(16020)
- 地方(15859)
- 企业财务(15080)
- 农业(15033)
- 机构
- 大学(327140)
- 学院(323856)
- 济(138440)
- 经济(135688)
- 管理(119433)
- 研究(114931)
- 理学(102188)
- 理学院(100986)
- 管理学(99357)
- 管理学院(98740)
- 中国(88882)
- 科学(69360)
- 京(68446)
- 财(66807)
- 农(61596)
- 所(59803)
- 研究所(54161)
- 中心(52464)
- 财经(51977)
- 业大(51109)
- 江(49684)
- 农业(48849)
- 经(47155)
- 经济学(43505)
- 北京(42984)
- 院(40972)
- 范(40442)
- 师范(39900)
- 经济学院(39439)
- 州(38651)
- 基金
- 项目(212836)
- 科学(165552)
- 基金(154829)
- 研究(150782)
- 家(137397)
- 国家(136280)
- 科学基金(114329)
- 社会(96324)
- 社会科(91434)
- 社会科学(91406)
- 省(82224)
- 基金项目(81887)
- 自然(74501)
- 自然科(72766)
- 自然科学(72737)
- 自然科学基金(71469)
- 划(70479)
- 教育(69904)
- 资助(63297)
- 编号(59289)
- 成果(49238)
- 重点(48882)
- 部(48023)
- 发(45070)
- 创(44327)
- 课题(41880)
- 创新(41655)
- 科研(41643)
- 制(41493)
- 教育部(40976)
- 期刊
- 济(150235)
- 经济(150235)
- 研究(97914)
- 中国(65900)
- 学报(57082)
- 农(54945)
- 财(53360)
- 科学(49073)
- 管理(42786)
- 大学(42455)
- 学学(40260)
- 融(37051)
- 金融(37051)
- 农业(35906)
- 教育(32335)
- 财经(26305)
- 技术(25507)
- 经济研究(25334)
- 业经(23085)
- 经(22586)
- 贸(22491)
- 国际(21286)
- 问题(21102)
- 业(19790)
- 版(16743)
- 世界(15630)
- 理论(15280)
- 技术经济(15152)
- 商业(15018)
- 科技(14372)
共检索到49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博 朱元倩
本文以汇率制度改革日为基期,通过选取样本和构造权重,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新的测算,并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比对;通过对结果数据和相关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相关系数的计算等,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顺差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是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加大的原因之一;但仅凭借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我国贸易双顺差的局面,贸易结构的变化甚至会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的先导作用;实证分析还显示汇率弹性的增大会使我国外汇储备受汇率牵制的程度有所缓解。
关键词:
有效汇率 测算 协整检验 因果分析 实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管瑞龙 杨志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外汇储备损益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央行"实际汇兑损益"的崭新视角,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关系问题。本文借助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双顺差分析模型,并通过升值情景模拟分析,得出结论:在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既有的汇率错位和通常伴随的汇率超调往往导致了央行发生"实际汇兑损益",损失量与兑换资金规模、汇率错位程度成比例,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可能导致对国家外汇储备的"非对称分配"。鉴于目前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支持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关注和避免因汇率错位及汇率超调产生的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应基于学理、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准确客观的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其安 杜方舟
从国际贸易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涵盖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变动主要因素的理论机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阐述汇改前后外汇储备变动与汇率变动的影响路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解读理论机制中各个变量在汇改前后的政策含义及其变化,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常鑫鑫 陈瑞远
根据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本币升值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①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本文采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了VAR建模,计量结果发现人民币的升值没有显著改善中国居民的福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厂商出口定价方式的选择(当地货币定价),应对措施是中国需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8·11汇改"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既补上了相对滞后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革这一汇率改革"短板",也有利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分析来看,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不会因为"8·11汇改"而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当然,为防止人民币汇率超调,短期内采取多种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摆正汇率政策定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解决汇率问题的终极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湄 张堃
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多聚焦在资本流动方向,忽略了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联合效应。本文创新性地从微观角度研究实际有效汇率与外汇储备、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满足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内生化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变量,推导得出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影响。基于1998年至2017年中国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结果与模型推导一致。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减持外汇储备能带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外贸易变化对实际有效汇率影响不显著;短期来看,进口贸易依存度对实际有效汇率具有正向作用,出口贸易依存度与实际有效汇率呈现"J曲线"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玉镏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制度 货币篮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李文星
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若升值1%,22个月后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20个月后消费者价格分别下降0.746%和0.252%;从历史分解的结果看,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有比较显著的解释力。此外,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且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国内的需求过盛,可能是出现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志明 郭予锴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05年7月为界,对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均较低,而且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明显变小,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略有增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传递效应明显变小的原因在于传递路径中成本机制的效应被弱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效应略有增大的原因是传递路径中预期机制的效应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飞雪 李成
本文针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增长影响的问题,提出运用非线性的ST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汇改前(1999年1月到2005年7月)和汇改后(2005年7月至2010年9月)两个时期的月度数据,得出结果发现:(1)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对外汇储备增长具有非线性关系。(2)汇改前,随着人民币实际汇率增长率的不断增大,非线性部分的影响逐渐显著,当转换函数值向1趋近时,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增长1%,外汇储备就减少1.65%;在汇改后,当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轻微的增长即增长率小于0.649%时,非线性影响会非常显著,此时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储备增长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增长1%,外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鹞飞 洪丽静
文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推归纳法归纳总结了各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博弈中构成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条件。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中国政府为代表的一方与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另一方的相互利益博弈的结果。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调整 动态博弈 逆推归纳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杜晓蓉
人民币汇率制度正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上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将对东亚集体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产生破解作用。因为人民币在东亚汇率稳定中作用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东亚其他各国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追随效应。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制度改革 东亚国家 汇率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霖
本文在提出广义的、独立于模型的汇市压力定义的基础上,从外汇储备作用于汇率变动的模型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的现状,并对外汇储备与汇率升值压力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近期内人民币仍应保持稳定的结论。并引发了笔者的利用外汇储备避险机制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 升值压力 中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洪霞 赵砚
本文选取1981年至2008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汇率的波动率和GDP指标,对其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外汇储备额增加;GDP水平越高,外汇储备规模越大;汇率的波动率则与外汇储备额负相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莉亚
本文以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着重于风险-收益分析的马柯维茨资产组合模型作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逐步加入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以及汇率制度等约束条件,来兼顾考虑外汇储备的功能需求与投资需求。通过收集理论模型所涉及的实际数据,本文进行了实证计算。实证结果表明:(1)在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和汇率制度这三个因素中,汇率制度在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上的影响最大;(2)是否考虑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权重影响显著。因此,在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政府应逐步降低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权重,并逐步...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最优币种结构 汇率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