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3)
- 2023(14837)
- 2022(13117)
- 2021(12553)
- 2020(10331)
- 2019(24286)
- 2018(24202)
- 2017(46036)
- 2016(25220)
- 2015(28237)
- 2014(28384)
- 2013(27839)
- 2012(25536)
- 2011(23151)
- 2010(23034)
- 2009(21176)
- 2008(20655)
- 2007(17626)
- 2006(15671)
- 2005(14077)
- 学科
- 济(95344)
- 经济(95213)
- 管理(72879)
- 业(66100)
- 企(56397)
- 企业(56397)
- 方法(41958)
- 数学(36316)
- 数学方法(35892)
- 财(27431)
- 中国(26208)
- 农(25431)
- 制(23763)
- 业经(22230)
- 学(20169)
- 地方(19747)
- 贸(17190)
- 贸易(17181)
- 易(16667)
- 理论(16666)
- 银(16566)
- 体(16556)
- 银行(16526)
- 农业(16481)
- 务(16333)
- 财务(16257)
- 财务管理(16220)
- 融(16180)
- 金融(16175)
- 行(15745)
- 机构
- 大学(347065)
- 学院(342754)
- 济(137422)
- 管理(134658)
- 经济(134357)
- 研究(117954)
- 理学(116047)
- 理学院(114670)
- 管理学(112781)
- 管理学院(112121)
- 中国(90446)
- 京(74483)
- 科学(71209)
- 财(67397)
- 所(58807)
- 中心(54077)
- 研究所(53240)
- 农(52834)
- 财经(52583)
- 江(50431)
- 业大(49461)
- 经(47830)
- 北京(47305)
- 范(46679)
- 师范(46278)
- 院(43046)
- 经济学(41376)
- 农业(41033)
- 州(40840)
- 财经大学(39278)
- 基金
- 项目(234023)
- 科学(183965)
- 研究(173336)
- 基金(169803)
- 家(147334)
- 国家(146120)
- 科学基金(125624)
- 社会(108867)
- 社会科(103050)
- 社会科学(103024)
- 基金项目(90680)
- 省(90231)
- 自然(81154)
- 教育(79912)
- 自然科(79204)
- 自然科学(79189)
- 自然科学基金(77759)
- 划(76385)
- 编号(71024)
- 资助(69176)
- 成果(58560)
- 重点(52397)
- 部(52078)
- 课题(49098)
- 发(49010)
- 创(48523)
- 制(45643)
- 创新(45295)
- 教育部(45091)
- 国家社会(44592)
共检索到520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志明 郭予锴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05年7月为界,对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均较低,而且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明显变小,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略有增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传递效应明显变小的原因在于传递路径中成本机制的效应被弱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效应略有增大的原因是传递路径中预期机制的效应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李文星
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若升值1%,22个月后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20个月后消费者价格分别下降0.746%和0.252%;从历史分解的结果看,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有比较显著的解释力。此外,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且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国内的需求过盛,可能是出现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秀国
本文发现,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实际上是一个有“突变”现象的“随机游走”过程,这种“突变”可以解释为在严格外汇管制条件下人民币长期积聚的升值压力的一次释放;特别地,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通过加快进口增长和减缓出口增长弱化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文章进而指出,在有效监控投机资金和预防投机冲击的国内机制建立之前,“爬行式钉住汇率”是我国当前汇率政策的最佳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李安琪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中最具跨越性的改革,对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5~2015年20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检验,量化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效用,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调整至浮动汇率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使得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了约1.83‰;且其作用具有异质性,汇改抑制了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促进了中等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望推动中国出口贸易达成稳外贸的目标。
关键词:
汇率制度 市场化改革 出口贸易 稳外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秋虹 马长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明勋
本文在对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汇率 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进行汇率渐进自由化改革三个阶段的初步设想,并对实 施钉住一篮子货币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政策和交易主体学习适应的过程 是任何汇率制度转型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把握转型的时机。
关键词:
钉住一篮子货币 爬行钉住 浮动汇率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迪夫 邓一方
汇率收益率存在以下典型特征:尖峰厚尾、偏斜和波动聚集性。因此,本文考虑两种厚尾分布,即t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并引入一种门限GARCH模型——GJR模型来实现VaR的动态建模。实证研究表明,基于广义误差分布和GJR模型的VaR模型具有最优良的性质。
关键词:
厚尾分布 人民币汇率风险 GJR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麦勇 陈欢
文章以2000年1月4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为样本期间,运用基于多元互相关方法的汇率联动网络模型,分析人民币与全球52个主要货币的汇率联动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全球汇率波动存在以美元、人民币、丹麦克朗为主,新元、林吉特、瑞士法郎等货币为辅的汇率联动板块;第二,汇率联动以人民币、美元等货币为核心的板块联动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且板块内货币之间有明显地理临近的联动特性;第三,以人民币为核心货币的汇率联动关系具有持续的稳定性,这有利于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稳定预期。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网络模型 板块联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桂芬 王亚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退出战略”角度评析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分析了盯住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美元在稳定汇率方面的不同操作策略。然后,从逻辑上推出目前所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内涵及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可能存在的操作策略。最后利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在现有的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欧元和日元的比重较小。文章因此认为,短期内,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汇率制度(Defacto)”,还没有真正退出,并分析了没有真正退出的原因。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制度 货币篮子 退出战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毓铭
自加入SDR以来,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需要寻找适当的汇率制度。本文利用VAR和VEC模型可以发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有着长期持续的经济影响,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出现汇率波动也将会导致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因此,短期资本流动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汇率制度创造良好稳定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汇率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 灵活性 改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红
由于内外部的压力,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改革,2006年1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5%。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也较小。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急躁、冒进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制度 经济绩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鹞飞 洪丽静
文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推归纳法归纳总结了各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博弈中构成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条件。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中国政府为代表的一方与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另一方的相互利益博弈的结果。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调整 动态博弈 逆推归纳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晓鹏
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等。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取向,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央行可通过“一篮子”货币的界定实现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性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大力发展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关键词:
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升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晓燕
本文从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入手,多角度论证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为内在约束,注重汇率的实用性、改革的渐进性、与其他经济体制改革顺序安排的合理性,并且逐渐遵守国际规范和兼顾国际反应,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独具特色的汇率制度改革道路。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 汇率形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