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4)
2023(12335)
2022(10587)
2021(9611)
2020(8331)
2019(19055)
2018(18612)
2017(36068)
2016(19889)
2015(22359)
2014(22408)
2013(22223)
2012(20763)
2011(18975)
2010(19284)
2009(18658)
2008(17991)
2007(16239)
2006(14102)
2005(12862)
作者
(61080)
(51290)
(51279)
(48720)
(32307)
(24745)
(23306)
(19961)
(19303)
(18123)
(17502)
(17010)
(16458)
(16318)
(16096)
(15935)
(15885)
(15164)
(14830)
(14824)
(12873)
(12598)
(12535)
(11808)
(11509)
(11490)
(11404)
(11397)
(10390)
(10192)
学科
(77797)
经济(77679)
管理(60483)
(56715)
(46921)
企业(46921)
方法(37368)
数学(33181)
数学方法(32883)
(25780)
(24527)
(22493)
银行(22346)
(21084)
(20950)
中国(19899)
(17101)
金融(17097)
业经(17055)
(16668)
(16383)
贸易(16375)
(15962)
(15292)
财务(15260)
财务管理(15220)
企业财务(14436)
(14404)
制度(14370)
(14082)
机构
大学(292691)
学院(289606)
(120228)
经济(117760)
管理(109635)
研究(98844)
理学(94268)
理学院(93192)
管理学(91673)
管理学院(91132)
中国(80564)
科学(61609)
(60922)
(59172)
(58591)
(51674)
业大(48054)
农业(47358)
研究所(47033)
中心(46558)
财经(46254)
(44556)
(41909)
经济学(37859)
北京(37793)
(34906)
(34813)
(34650)
财经大学(34472)
经济学院(34425)
基金
项目(194014)
科学(151226)
基金(142249)
研究(134272)
(126573)
国家(125552)
科学基金(105972)
社会(86372)
社会科(81936)
社会科学(81910)
基金项目(75929)
(75587)
自然(70483)
自然科(68857)
自然科学(68830)
自然科学基金(67659)
(64420)
教育(61767)
资助(57894)
编号(52274)
重点(44361)
(43368)
成果(42393)
(40500)
(40488)
科研(38330)
创新(38065)
(37915)
计划(37402)
教育部(36803)
期刊
(127538)
经济(127538)
研究(84222)
中国(56043)
学报(53408)
(52701)
(47310)
科学(45971)
(40425)
金融(40425)
大学(39324)
管理(38195)
学学(37708)
农业(33182)
财经(23743)
教育(23312)
技术(22138)
经济研究(20726)
(20200)
业经(20071)
(17822)
问题(17448)
(15613)
理论(14656)
(14553)
技术经济(13968)
业大(13806)
科技(13483)
实践(13218)
(13218)
共检索到432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万志宏  
汇率制度选择与银行危机成因一直以来是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对于不同汇率制度与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据此,文章根据1976~2016年IMF对不同国家银行危机爆发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相关宏观数据,试图探究银行危机成因、持续时间与汇率制度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显示,相比于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均能降低一国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这一作用就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存在差异性,中等收入水平国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更不易于发生银行危机;在银行危机持续时间研究上,固定汇率制度对延长银行危机持续期的作用最大,中间汇率制度次之,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最小。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模型稳健性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汇率制度选择存在"两难境遇","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是最优的汇率制度选择方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栾雅钧  
本文考察了东南亚各国的汇率制度及变迁,分析了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汇率制度及 政策方面的原因,即历次的制度变迁并没有改变其真正的政策及制度实效,东南亚各 国实际上仍然实行的是具有致命性缺陷的美元钉住汇率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 析和论证了与东南亚国家相适应的“最优汇率制度”并试图论证和探讨与东南亚国家 以及类似国家相适应的最优汇率制度的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谷小青  
目前有关银行危机决定因素的文献都侧重于宏观经济、外部环境和监管,很少将汇率制度与银行危机加以实证分析。为此,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多变量的回归模型,采用21个新兴国家在1980-2000年期间的综合数据,对汇率制度与银行危机可能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中对汇率制度的三类划分采用了各国实际所实行的汇率制度,而不是其宣称的汇率制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间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加大了新兴国家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固定汇率制度与银行危机的关系并不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慧刚  
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当时都实行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经济体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币严重高估,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在汇率贬值的预期下,国际投机资本对东亚经济体货币发动攻击,大量资本流出,受攻击的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最终导致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爆发,蔓延成危及东亚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海红  
反思这次东亚货币危机,我们不能不考虑其中的汇率制度因素。东亚各国普遍采用的类似钉住的汇率制度曾经在东亚经济起飞和快速增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同时,也正是这种汇率安排成为促成这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多数危机国家已经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汇率制度,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德忠  董新辉  
本文以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当前国际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实证表明,固定汇率制度下诱发货币危机的概率大于浮动汇率制度。要有效规避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汇率震荡,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的迷思"中跳出,就要通过各国汇率制度协调和改革,藉此合理地构建区域性的汇率制度安排,有效促进区域货币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惠芬  
东南亚及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卷入金融危机以来,不断招致其汇率制度败的批评。危机前,泰国、马来西亚行的是钉住自己组合的货币篮子的率制度,印尼、韩国及新加坡原本实行弹性制的管理浮动,菲律宾已实行汇率的独立浮动,但实际上这些国家的货币却与美元保持了长期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上,两极论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然而,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一直持怀疑态度。90年代以来,采用两极汇率制度国家的增加为两极论提供了有利依据,但另一方面,一些名义上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仍然频繁干预外汇市场的行为,又为两极论提供了不利证据。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在IMF和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一些国家不得不采用名义上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真正放弃了中间汇率制度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学会  姜建强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金融危机再次成为理论上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内生于钉住汇率制度的道德风险是造成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 ,而脆弱的金融体系、大量的短期外汇负债又会在国际资本的冲击下最终导致钉住汇率制度的崩溃。虽然危机前 ,各国在维护钉住汇率制度和保护国内金融体系这两个目标之间更趋向于后者 ,但是对于一个短期外债比例较大的东南亚国家来说 ,一旦货币危机发生会反过来对国内脆弱金融体系造成更大的冲击 ,并引发国内的银行危机。因此 ,当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主要是由短期外债的流入来融资的 ,为了避免双重危机 (Twincrises)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爆发 ,就需要一场主动的、及时的汇率贬值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润军  
利率和汇率的相关性是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协调的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组合是一种非协调的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在这种政策组合下,高利率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隐含担保所滋生的金融道德风险会产生叠加效应,在促进国际资本流入的同时,增加金融机构的货币错配,在长期内会引致双重危机,进而影响一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华妤  马跃  
本文通过一个货币模型说明在国际资本有相互替代和流动的可能性、国内政策和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的条件下,如果外部国际收支账户冲击的规模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长,钉住汇率亦不能够坚持,从而发生货币危机。得到的政策建议是,如果外部冲击来自资本账户,则加强资本管制,有助于钉住平价的维持;如果外部冲击来自经常账户,就要放松资本管制,才有助于维持钉住平价。另外,资产的替代程度与国际流动性对于汇率平价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国际收支账户持续为负时,资产的替代程度的增加,可以延缓储备的耗竭,有利于钉住汇率平价的维持。把资产组合的调整速度和资产的替代性都包括在资本流动性概念中,是有缺陷的假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力超  许启钦  
本文从银行投入产出结构和银行所有制两个角度,通过随机边际生产力模型,使用中国30家银行2001~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组实证检验,来研究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是否产生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银行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的绩效,尤其是对非国有银行的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之后,中国地区的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将会更大程度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活动,也将会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大的挑战。国有银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减少不良贷款来提高银行的绩效,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速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