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5)
2023(7878)
2022(6661)
2021(5854)
2020(4675)
2019(10740)
2018(10502)
2017(19900)
2016(10564)
2015(11961)
2014(11963)
2013(11972)
2012(11904)
2011(11143)
2010(11391)
2009(10313)
2008(10301)
2007(9313)
2006(8710)
2005(8307)
作者
(33874)
(28307)
(28224)
(26576)
(18204)
(13684)
(12802)
(11062)
(10873)
(10157)
(9733)
(9436)
(9415)
(9218)
(9190)
(8875)
(8533)
(8328)
(8308)
(8178)
(7222)
(7190)
(7056)
(6665)
(6402)
(6383)
(6369)
(6300)
(5941)
(5715)
学科
(53316)
经济(53269)
管理(24463)
(23962)
(19885)
贸易(19870)
(19226)
地方(18705)
中国(17859)
(17052)
企业(17052)
方法(16641)
(14767)
数学(13857)
数学方法(13717)
业经(12030)
(10333)
地方经济(10281)
(10052)
金融(10052)
农业(9864)
(9795)
(9297)
银行(9265)
(9130)
(8734)
(8643)
环境(8281)
关系(7599)
(7548)
机构
学院(159265)
大学(157589)
(71401)
经济(69981)
研究(65678)
管理(52785)
中国(49449)
理学(43583)
理学院(42990)
管理学(42178)
管理学院(41911)
科学(39880)
(35691)
(35168)
(31854)
研究所(31693)
(30858)
中心(28280)
(26186)
农业(25120)
(24024)
业大(23761)
财经(23408)
北京(23371)
经济学(22406)
(22281)
师范(21966)
(21217)
(21164)
(20938)
基金
项目(99749)
科学(76916)
研究(72162)
基金(69993)
(62566)
国家(62030)
科学基金(50743)
社会(45242)
社会科(42964)
社会科学(42957)
(39756)
基金项目(35583)
(33777)
教育(32115)
自然(31801)
自然科(31010)
自然科学(31001)
自然科学基金(30436)
资助(30092)
(28687)
编号(28403)
成果(23786)
重点(23654)
发展(22979)
(22579)
课题(21836)
(21676)
(20456)
创新(19274)
科研(18939)
期刊
(87428)
经济(87428)
研究(54358)
中国(38826)
(30811)
学报(27328)
科学(24502)
管理(21978)
农业(21495)
(21185)
大学(20380)
(19497)
金融(19497)
学学(19193)
教育(18960)
经济研究(15685)
业经(15262)
(14911)
国际(14231)
技术(13390)
问题(12652)
(11545)
财经(11434)
世界(10546)
(10017)
商业(8580)
技术经济(7675)
(7278)
论坛(7278)
科技(7181)
共检索到267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暑子  范从来  
本文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非均衡发展的角度探讨汇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为广场协议后本币升值对日本经济冲击大于德国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读。文章借助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发现,在存在低技术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将导致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用1981-2010年间日本、德国、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门发展较为均衡的德国经济不受汇率升值影响;而非均衡发展的日本和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受到了升值的不利冲击。由此建议,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国非贸易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技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剑平  鄂永健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汇率变动不敏感,而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实际汇率之间则都没有协整关系存在。进一步检验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也没有影响。总的结论认为,即使考虑到非贸易部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整个就业也是不利的,而贬值有利于整个就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嵩龄  
国际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享用由其他国家提供的商品与服务。广义地看,这种享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最通常的方式是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向这一国家输运。这就是现时所定义的、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然而,这种享用还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即这一国家的消费者在他所需要的商品与服务的提供国实现对它们的享用。这一方式虽与现时占据主流的传统贸易方式不同,但它同样符合国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惠好  苏振天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探讨经济结构性因素对中长期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我们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TN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在贸易品国际市场定价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30多年来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特征事实,实证分析了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君潞  郭廓  
巨大的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不协调,非贸易部门需求不足。本文通过建立两国模型和参数模拟,解释了发展非贸易品部门、扩大内需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阐释了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经济附加值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剑平  刘健  于群  
 对实际汇率的实证前期研究一直集中在贸易部门,本研究开始将实证的领域拓展到非贸易部门(即使用非贸易部门工资作为比较变量)。运用了误差修正模型来验证第三产业的工资变化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这种协整关系在人民币、日元的检验上得到了支持。随着第三产业占各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在68%~84%之间),该部门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举足轻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实际汇率的平稳与中国的第三产业工资变化起伏较小相关。日元实际汇率上浮与日本的第三产业的工资提高成正比。从而验证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日实际汇率决定中是存在的。但是否在其他亚洲国家实际汇率决定中也同样存在则需要进一步证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先锋  李璠璠  陈钰  刘晴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模式正处于转型时期,货物贸易自由化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对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何种影响,成为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已有文献对贸易自由化与可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鲜有文献关注货物贸易自由化影响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问题。笔者基于工资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影响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工资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竞争效应的效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善文  郭友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国际贸易份额的历史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的初步证据;接下来我们考察了中国贸易品价格在年度和月度频率上与美国生产资料价格同步波动的证据,并对比了在1996年之前中美两国生产资料价格互不相关的证据;我们还考察了浮动汇率下国际贸易品价格同步的证据,分离和估算了汇率波动对这种同步性的影响;最后我们使用中国和国际经济波动、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等因素解释了中国贸易品价格的历史波动,确认中国需求波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其边际影响力远大于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所暗示的程度,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洪铎  陈和  
文章首先在"成本发现"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一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嵌入位置对该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作用机制。继而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计算得到全球37个国家的服务贸易部门在2000-2011年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同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和行业上游度测算方法,分别从投入、产出两个纬度构造了样本国家的全球供应链分工地位测度指标。实证研究结果稳健地支持了本文理论模型的预期,即一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分工地位的攀升有助于提升该国的技术吸收再创新效率进而促进其服务贸易部门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上述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为思考如何通过提升全球供应链分工地位这一方式来促进一国服务贸易部门出口技术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东亚地区碳排放效率有整体下降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比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垂直分工、零部件贸易、高排放产业是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特点,贸易开放和投资自由化使这一地区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效率。中国政府必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赛  
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经济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同时人民币汇率经受了较大的压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因此研究试图从贸易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原因。在过往的研究中,对贸易结构与汇率的研究比较少,更鲜有以中国视角看待此问题的研究。在回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基础上,将贸易结构加入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中,探讨贸易结构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同时对贸易结构对均衡汇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认为贸易结构从工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两方面作用于均衡汇率,并建立了三部门的经济模型,通过严格的公式推导得出贸易结构的改善会使得均衡汇率升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实证模型,提取1995—2018年世界各国的相关汇率和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相关结论。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推动我国进出口转型等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爱兰  王智烜  
近年来,非正式部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国际经济研究的新话题。现有研究认为非正式部门的存在阻碍了中国与发达国家整体对外贸易的发展。当前,中非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在非洲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的非正式部门又会对中非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使用中国对非洲45个国家2003~2012年的贸易相关数据建立引力模型,检验非正式部门对中非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部门的存在短期内阻碍了中非贸易的发展,而长期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日本贸易结构变化 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必然促使日本贸易结构加以调整和变化。在东亚地区,尤其是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日本外贸的发展具有比欧美国家更为重要的意义。日本国内需要加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不适应发展日本贸易的结构加以调整,以便跟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昭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六国1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月度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汇率与产业内贸易的传导关系、中国与东盟六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并且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汇率的VAR模型,对我国的汇率对产业内贸易的冲击作用和动态关系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短期或长期,汇率升值对绝大多数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不利的,但在短期内它有助于提升大多数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长期内对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冲击效应是分化的。二是汇率升值后长期内对不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是一样的。三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汇率冲击的反应相当微弱,工业制品反应相对较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建国  陈漓高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及冲击分解 ,研究了中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得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并没有明显影响 ,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 ,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因此 ,短期控制国内需求 ,长期增加国内供给是改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最根本的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