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1)
2023(5754)
2022(4827)
2021(4682)
2020(3865)
2019(9005)
2018(8547)
2017(16170)
2016(8415)
2015(9836)
2014(9332)
2013(9662)
2012(9158)
2011(8622)
2010(8308)
2009(7560)
2008(7343)
2007(6182)
2006(5506)
2005(5167)
作者
(23608)
(19924)
(19750)
(19194)
(12875)
(9511)
(8971)
(7727)
(7622)
(7006)
(6791)
(6543)
(6527)
(6476)
(6356)
(6274)
(5980)
(5736)
(5682)
(5173)
(5124)
(4768)
(4613)
(4576)
(4503)
(4446)
(4342)
(3985)
(3930)
(3893)
学科
(43077)
经济(43043)
方法(21221)
数学(20198)
数学方法(20113)
管理(19446)
(18931)
中国(15171)
(15134)
贸易(15128)
(14966)
(12658)
企业(12658)
(11943)
(10021)
(9185)
(8771)
出口(8763)
出口贸易(8763)
(7679)
银行(7675)
(7655)
(7475)
(7199)
金融(7199)
业经(6639)
关系(6638)
农业(6477)
(6454)
环境(5994)
机构
大学(127969)
学院(123271)
(68399)
经济(67695)
研究(50855)
管理(45117)
中国(41797)
理学(38813)
理学院(38396)
管理学(37909)
管理学院(37690)
(28563)
(27841)
科学(26781)
(25314)
经济学(24658)
财经(23400)
研究所(23160)
经济学院(22471)
(21856)
中心(21492)
(18920)
北京(18293)
(18236)
财经大学(17895)
科学院(15837)
(15764)
业大(15361)
农业(14942)
研究中心(14663)
基金
项目(83653)
科学(67669)
基金(66349)
研究(60033)
(58899)
国家(58565)
科学基金(49652)
社会(42966)
社会科(41181)
社会科学(41177)
基金项目(33267)
自然(30205)
自然科(29599)
自然科学(29592)
自然科学基金(29148)
资助(28866)
教育(26501)
(26413)
(24199)
(21498)
中国(21375)
国家社会(20491)
编号(20370)
重点(19228)
教育部(18755)
(18210)
人文(17078)
(16818)
大学(16286)
重大(16239)
期刊
(66613)
经济(66613)
研究(42749)
中国(24247)
(19930)
科学(18348)
学报(18243)
管理(16968)
(16429)
大学(14542)
(14315)
金融(14315)
学学(13718)
经济研究(13433)
(13014)
财经(12451)
国际(11982)
农业(11846)
(10952)
世界(10622)
问题(9875)
技术(9361)
(8023)
教育(7649)
统计(7266)
业经(7235)
技术经济(7028)
(6017)
贸易(6017)
(5803)
共检索到19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靖佳  陈璐瑶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的数据,分析2005年中国的汇改冲击对中国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行业属性对这一关系的影响。本文使用了倍差法,利用中国的非出口企业作为参照组,进行了细致的实证分析,并分别从行业层面、地区层面以及样本偏误等角度进行了综合的稳健性分析。本文的结果显示:(1)2005年的汇率冲击显著地缩小了中国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分布。(2)从行业角度看,汇率改革冲击对低利润率出口行业存在显著的影响,即缩小了低利润出口行业的生产率离散程度。(3)从地区角度看,汇率改革对东部地区出口行业减少资源错配的效果显著。(4)在考虑了样本选择性偏误后,本文的结果依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逯建  杨彬永  孙楚仁  
文章基于Melitz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基于省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检验了铁路提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提速会显著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铁路运行时间的缩短会导致各省份和各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集中度减小。在考虑了行业与地区差异以及引入控制变量等因素后,铁路提速后的生产率分布比提速前更加分散这一结论仍然是稳健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章艳红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模式使得其容易受到外部经济表现的影响,其中外需冲击是重要的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一方面为外部需求所拉动,另一方面其竞争力体现为成本优势。在前期出口成本上升和目前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相继进入衰退的情况下,为稳定出口增长,中国应在短期适度回调出口退税率和稳定人民币升值幅度,在长期致力于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苏立峰  李文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量的下降,但我国在2002~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出口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张,该现象可称为"中国出口贸易之谜"。文章提出一个以生产率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率冲击"因素来解释中国的出口贸易之谜。通过利用我国出口量数据,以双边实际汇率、国外收入及中国绝对生产率水平或相对生产率水平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协整,结果表明收入和生产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而汇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均符合理论预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威  丁一兵  
利用基于能力理论的适合度法计算出口复杂度,分析出口复杂度对中国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出口复杂度的上升在全样本中促进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中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出口复杂度对不同类型行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尽相同,中技术行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在全样本中表现最为显著,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中,高技术行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行业生产率具有最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李晶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霍伟东  王明彬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晴  张源媛  
近期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由于与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主要预测不一致,这一经验事实被称为"生产率之谜"。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研究"生产率之谜"的理论和经验文献,梳理了文献在研究时间和研究议题上的逻辑关系,比较了文献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的异同,并尝试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唐宜红  李兵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桑百川  王萱  
新冠疫情割裂了国际分工网络,全球出口贸易骤降,而中国出口贸易则超预期地逆势增长。文章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提供的国家-商品贸易数据,探析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口逆势增长这一事实。基于出口增长动因分析发现,需求端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供给端的国内供应链的产品“性价比”优势、供应链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供需连通网络方面的物流体系优势,“三维”发力,构成了中国出口逆势增长的基本动因。此外,制度优势对疫情冲击下的出口贸易增长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揭示了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口逆势增长的原因,对稳定外贸基本盘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国强   孙瑞  
探讨难民涌入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事关中国如何应对欧洲遭遇的难民冲击,从中优化贸易结构、稳定贸易水平。文章基于2013年欧洲发生的难民危机设置准自然实验,结合双重差分估计与贸易引力模型检验难民流入欧洲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欧洲遭遇的难民冲击导致中国出口贸易额下降12%~14%左右。机制检验发现,难民涌入促使左翼民粹政党支持率上升,进而推动主流政党采取贸易保护举措,限制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异质性分析显示,欧洲难民冲击对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品出口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非劳动力密集型贸易品出口不受影响;受中国贸易冲击越多的国家或年份,难民冲击负面影响越大;难民冲击主要对中国的燃料与润滑剂类、除运输设备外的资本物品及其部件和零部件类、运输设备及其部件和零部件类商品出口有显著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一旦在经济政策的分析中考虑难民社会融入的因素,兼顾对用工成本造成的影响,难民涌入就更可能抑制而非促进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