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5)
2023(14610)
2022(12707)
2021(11989)
2020(10028)
2019(23230)
2018(22803)
2017(44720)
2016(23851)
2015(26857)
2014(26642)
2013(25964)
2012(23352)
2011(20864)
2010(20392)
2009(18398)
2008(17523)
2007(14939)
2006(12751)
2005(10653)
作者
(65460)
(54603)
(53936)
(51450)
(34516)
(25956)
(24521)
(21528)
(20713)
(18995)
(18519)
(18287)
(16927)
(16833)
(16792)
(16419)
(16270)
(16232)
(15531)
(15483)
(13203)
(13083)
(13067)
(12456)
(12255)
(11983)
(11842)
(11761)
(10855)
(10724)
学科
(93329)
经济(93189)
管理(69582)
(64993)
(54711)
企业(54711)
方法(47497)
数学(41982)
数学方法(41421)
(24461)
(24426)
中国(23377)
业经(20364)
(19168)
地方(17299)
(16771)
(16534)
贸易(16528)
(16071)
农业(16044)
理论(15544)
(15509)
财务(15434)
财务管理(15403)
技术(14865)
企业财务(14588)
(14495)
环境(14474)
(13108)
银行(13072)
机构
大学(331437)
学院(329104)
管理(135514)
(131429)
经济(128751)
理学(119419)
理学院(118193)
管理学(116030)
管理学院(115436)
研究(102550)
中国(75051)
(67972)
科学(63480)
(59317)
业大(49143)
财经(49054)
(48774)
(48600)
中心(47816)
研究所(44964)
(44899)
(44695)
(42642)
师范(42250)
北京(41973)
经济学(40549)
农业(38069)
(37916)
财经大学(37097)
经济学院(36878)
基金
项目(237938)
科学(188398)
基金(174852)
研究(173821)
(151566)
国家(150364)
科学基金(130866)
社会(110851)
社会科(105086)
社会科学(105062)
基金项目(93515)
(91775)
自然(85743)
自然科(83779)
自然科学(83761)
自然科学基金(82231)
教育(80502)
(77398)
资助(71710)
编号(70502)
成果(55443)
(53092)
重点(52616)
(49719)
(49266)
课题(47250)
创新(46367)
教育部(46251)
科研(45838)
国家社会(45700)
期刊
(132316)
经济(132316)
研究(91773)
中国(55615)
学报(50666)
管理(47466)
科学(46943)
(44284)
(43170)
大学(39439)
学学(37228)
教育(34174)
农业(30286)
技术(28735)
(24453)
金融(24453)
财经(23308)
业经(22591)
经济研究(21612)
(19878)
问题(17409)
图书(16179)
理论(16086)
科技(15784)
技术经济(15260)
(14854)
实践(14830)
(14830)
(14802)
商业(14536)
共检索到451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军  佘传奇  熊雪  
本文从波动幅度视角出发,对比研究了中美日三国名义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非对称效应。使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1994年1季度到2010年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2)不同变动幅度下,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三国方向上存在差异。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较高,而日本和美国则相反。(3)汇率传递具有国别差异。中国的汇率传递水平较高,美国次之,日本最低。(4)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美国的调整力度较高,日本次之,中国相对较低。(5)相比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水平相对较低。结论对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啟仁  
出口厂商根据汇率历史波动频率预期汇率升值或贬值的持续性,进而采取不同的调价策略,这造成汇率对出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本文选取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国等7国对美国出口价格等面板数据,采用"移动窗口单向带通滤波"技术将汇率分解为19种相互正交的频率分量,并频域估计出不同频率的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系数,检验其非对称传递性。结果表明:显著存在汇率传递的频率区间集中在[0,1.4],即汇率持续升值或贬值累积超过4.5个月会导致显著的汇率传递,而汇率短暂的波动并不引起显著传递效应,汇率波动频率对出口价格存在显著非对称传递性。因此,人民币应增强汇率弹性以减少持续升值的累积,从而降低其对厂商定价的不利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伟  左杨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从各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的季度数据,自行编制了省际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首次研究了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各省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对当期进口贸易存在负向影响,而滞后一期的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从东、中、西三个区域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弱。此外,本文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汇率波动幅度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博婕  西村友作  门明  
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理论解释,并对2002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且传递程度较低;PPI作为国内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时,相较于CPI,传递效应更大。无论是单独考察升值或贬值条件下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问题,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条件,均得到了人民币贬值相较于升值时,汇率传递程度更大的结论;同时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汇率传递程度更显著,反之则不存在传递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赵颖岚  倪克勤  
本文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汇率传递效应非对称性理论,分析了1995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动态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结论表明,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存在较强的传递效应,部分时间存在超传递现象和逆传递现象。第二,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并未出现下降趋势,而呈现时大时小的特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这与以往研究从宏观层面得到的结论截然不同。第三,无论本文单独考察升值和贬值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涛  
从汇率传递视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两种不同的函数形式从汇率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两个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一般价格水平存在较高的传递效应,而人民币贬值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较小;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越大,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越大;最后,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果。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转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非对称性,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的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路  于李娜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和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是否就是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呢?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率则相对较低,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较弱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通过调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解决中国的外部失衡有一定的作用,货币政策制度者应当积极关注汇率变动等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建伟  刘琨  
随着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的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金融调整渠道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传递效应日益显著,金融调整渠道逐渐成为贸易调整渠道之外又一条重要的汇率传递通道。文章通过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发现,汇率波动通过金融调整渠道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传递效应主要受到投资开放程度、投资替代弹性和投资偏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文章利用2003~2019年月度数据构建单变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实证研究发现,汇率波动通过金融调整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通过贸易调整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复杂,除表现为传递的不完全性与滞后性外,汇率波动分别通过基于FDI和OFDI资产的金融调整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即期和存续期还呈现出相互抵消态势。研究结论不仅有效拓宽了汇率传递理论,并对优化中国涉外经济政策以及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具有现实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昊  蒋兴明  
本文用行业长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及进口额对汇率传递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将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约0.02%;(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3)进口额对汇率传递存在"门槛效应",进口额超过"门槛值"时,汇率传递效应才显著存在,目前中国进口额已超过这一"门槛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昊  蒋兴明  
本文用行业长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及进口额对汇率传递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将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约0.02%;(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3)进口额对汇率传递存在"门槛效应",进口额超过"门槛值"时,汇率传递效应才显著存在,目前中国进口额已超过这一"门槛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韩丰泽  
基于汇率传递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提出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减少进口方搜寻成本两种对汇率传递水平起相反作用的影响机制。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的总体影响取决于哪种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互联网可以降低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水平,提高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这种作用可以通过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实现。同时,企业接入互联网可以方便进口方对产品进行搜寻,降低进口方搜寻成本,因此对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水平产生促进作用,这导致了互联网对不同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丰泽  陈晓莉  
从汇率传递视角出发,我们主要使用2008—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检验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稳定产品以出口目的地货币表示的价格,有助于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2)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效应和进口中间品成本效应两种机制实现。(3)这种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在进口强度较低企业、小规模企业、位于垄断行业以及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中更明显,说明这些企业可以更多地从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金融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等功能中受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倪克勤  
本文运用滚动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自1995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动态发展趋势。通过设置虚拟变量、运用门限模型等计量方法从汇率变动方向和汇率变动幅度两个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总体呈现动态下降趋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进口价格存在较高的传递效应,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较小;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幅越大,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越大。本文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许多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